编辑: lqwzrs 2019-08-26
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散阅读题及答案 高树鸣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

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

歌之清雅者,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高考资源网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 公子王孙把扇摇 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 无想 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 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 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 岑寂 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 禅 境? ⑨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4年泥土下的黑暗,1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盘,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义悠长. B.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觉得有一种清空风格. C.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啼鹊、秋蝉、陈蝉、螽斯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 D.文中 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 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抑 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 扬 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 禅 境. 18.第⑤段说: 蝉有时的确是'

无想'

,的象征. 请解释句中 无想 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19.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4分) 20.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 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 的理解与感悟.(6分) 参考答案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7.(4分)A C 18.(4分) 无想 代表着一种闲适从容或悠闲逍遥的心境.(2分)如果只答恬静、慵懒倦怠不得分.在结构上,这句话对上面两段有总结或收束的作用.(2分) 19.(4分)要点:使文章风格典雅,意蕴深厚.(1分)(答出其中的一点即可)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表达效果进行分析.(3分) 20.(6分)蝉经受了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享受生命的快乐.(3分,每点1分.)感悟能扣住其中的任何一点阐发,言之成理即可.(3分)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

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 暂住证 .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

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

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于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 丰富的安静 .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取材于王清铭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段 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 C.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 暂住证 ,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E.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18.结合上下文,解释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 这句话的意思.(4分) 19.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 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指出 窗 和 门 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2分) 20.文章结尾说: 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 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 繁华 中 诗意栖居 ?(4分) 参考答案 17.AE(B无厌恶之情C 城市拒绝月光 太绝对D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4分) 18.此处 楼房 、 月亮 用的是比喻(或象征)手法. 楼房 代表物质文明, 月亮 代表精神文明.画线句的意思是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4分.答出 用比喻 1分,答出比喻内容1分,答出画线句意思2分) 19.(6分)① 窗 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而 门 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4分,一点2分.若答 '

窗'

是人类心灵的空间,人类文明的标志 ,可得2分;

若答 '

窗'

是天的进出口 , 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得1分;

若答 '

门'

是生活的进出口,表示欲望 ,得1分) ②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2分. 对比 或 反衬 1分,作用1分) 20.①忘却虚名浮利(或 淡去功名之心 );

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 丰富的安静 .(4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皋兰夜语 雷达 ①我从来都固执地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只能作于兰州,而且描写的也只能是襟山带河的兰州. 凉州词 乃古乐府惯用的诗题,并非只能写凉州或只有亲临凉州者才能用它,这就犹如唐人写 出塞 、 入塞 的诗很不少,井非每个人都非要出一回塞一样.可是,单就这首诗的意境观之,恐怕诗人不亲自来到一个高山、长河、古城三者奇绝地扭结在一起的地方,是断难杜撰得出来的. ②我想象,王之涣是在一个早春的正午,一个假阴天,来到兰州雷坛一带的河谷的,他极目西眺,觉得黄河上接白云,仿佛是从云端挂下来的,就有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 的句子出唇;

再侧目一看,发现身边的孤城兰州紧贴着崔嵬的皋兰山,四围群山如簇,使山愈大而城愈小,便生出了 一片弧城万仞山 之慨;

当时天气乍暖还寒,兰州一带的杨柳还没有吐芽,王之换打丁一个寒噤,猛听得有羌笛声若断若续飘来,心里想,兰州尚且如此,那凉州以西的古战场,还不知道会怎样的苦寒呢,遂叹息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五门关 啊.我这样解,唐诗专家可能要引经据典地起来反驳,但据我所知,只有兰州才具备................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