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07-01

二、课程内容: 重视《红楼梦》研究史,不是对《红楼梦》浮光掠影的简介,大而化之的通论,抽象空洞的评述,而是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开红学研究的误区,深入于传统文化的内在血脉之中,对《红楼梦》的真义精理进行有根有据、扎实具体的探讨.勾勒《红楼梦》的传播史与影响史,突出《红楼梦》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经典意义.在此基础上,以若干专题对《红楼梦》进行打通文史哲的精讲,以文化拓展、文学链接、前沿关注、问题点击、参考书目等栏目,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课外阅读要求,带动学生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理解《红楼梦》.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1)有丰硕的科研成果,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充足、优越的来源.(2)经过多年积淀,课程体系精严合理,授课内容厚重扎实,教学资料齐全充盈.(3)既授之以 鱼 ,又授之以 渔 ,寓教于乐.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郭豫适著:《论红楼梦及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郭豫适著:《红楼研究小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郭豫适著:《红楼研究小史续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郭豫适著:《红楼梦问题评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郭豫适主编:《红楼梦研究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一粟编著:《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版. 一粟编著:《红楼梦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一粟编著:《红楼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刘梦溪著:《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红楼艺苑等编:《是谁误解了――从刘心武 揭秘 看红学喧嚣》,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平时成绩(讨论交流,期中作业):40% 期末论文:60%

六、讲授大纲: 红学发展历程 题咏、评点与索隐 考证与红学 红学论争与红学研究的多元化 《红楼梦》的传播与影响 版本・著录・禁毁 续书与改编 从边缘化到经典化 《红楼梦》中的 三教 儒学在《红楼梦》中的尴尬定位 《红楼梦》如何看待世俗化的释与道 三教 在《红楼梦》中的吸收与扬弃 《红楼梦》中的女性观 与 《三国》《水浒》之比较 传统女性观与清初的才女崇拜 历史地看待《红楼梦》的女性观 《红楼梦》的 雅 与 俗 《红楼梦》的诗化特点 商业文化的渗透与底层人物的塑造 《红楼梦》的 真 与 假 贵 实贱 虚 的传统小说观念 何谓 真有是事 、 不敢稍加穿凿 写实层面与象征层面

第七章 红楼人物 宝玉黛玉宝钗湘云 凤姐李纨秦可卿 宝玉之外的男人们 婢女们

第八章 《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传统小说批评中的 章法 范畴 对《红楼梦》结构艺术的两种评价 辩证看待《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第九章《红楼梦》的 文法 传统小说评批评的文章学视点 《红楼梦》中的 文法 类型 西方文艺理论的观照

第十章《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古今官场同一律 第三种悲剧 的重演 永恒的人生智慧

七、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学时

5 5

5 3

2 3

4 3 章次 九十学时

4 4 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 (Social Linguistics)

一、课程目的、任务: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诸多分支中较为年轻的一门学科,它于二十世纪六 十年代在英美诸国兴起.与传统语言学科相比,它旗帜鲜明地关注现实社会和生 活交际.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中心问题是社会语境和语言运用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语言的复杂性,使得该学科成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它不仅涉及大量相关的人文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也需要不少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数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同时,该学科强调实践,除文献研读等研究方法外,更为重视个别访谈、实地观察、抽样调查、心理实验和民俗描写等研究途径.由于该学科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介入,使得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学习变得越来越现实和需要. 作为全校的通识课程,拟在非中文系本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