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2016-10-13

2、以梅毒综合防控为抓手,继续加强普通人群和高危场所服务人员的性病防治宣传和监测,提高人群知晓率.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1、按照《关于加强深圳市罗湖区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落实各成员单位的联合督导制度,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国家复审.

2、为辖区社康中心配置健康自助检测设备,提高社康中心自主发现慢性病患者能力,继续推进针对慢病患者的免费体检和糖尿病患者免费接种肺炎、流感疫苗政策,做好社区宣传,做实健康管理.

4、启动基于社康中心的恶性肿瘤患者主动随访工作.

5、进一步落实窝沟封闭项目区级自查结果通报制度,将自查结果与配套经费挂钩,提高学校和治疗点的积极性,增加窝沟封闭治疗率,降低窝沟封闭脱落率.

(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加强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慢性病防治知识及工作动态,积极组织开展控烟宣传和各项专题防病日主题宣传活动,针对各工作内容编印防治宣传折页和海报,投放到学校、社区工作站及社康中心.积极撰写稿件,投稿深圳慢性病防治网、区卫生计生局(电子政务网和微信公众号 健康罗湖 )及市健康素养报,并发布单位微信公众订阅号与服务号两个微信平台号和腾讯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继续开展手机微信答题送红包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多种功能及第三方平台的应用. 计划对微信号进行深度应用开发,完善健走大赛及结核病视频服务平台建设.

(六)精神卫生工作

1、提高精神卫生临床服务能力 加强区精神卫生专科门诊的建设,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

继续加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以及心理咨询师培训,扩大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队伍;

充分利用社区精神卫生首席专家,规范专科医师对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以及管理、服务工作;

设立社区精神卫生专家工作室,开展患者诊疗、服药、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健康服务.

2、加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完善失访患者排查、评估、纳管、监测等部门联合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易肇事肇祸(高风险)精神障碍患者面访率和规范管理率;

设立24小时精神科医生值班制,提高应急处置反应能力;

推进和完善非户籍贫困高风险精神障碍患者紧急医疗救治和服药补助政策,提高补助政策覆盖率;

协助街道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制度.

3、充分发挥社工社区患者康复工作中的作用 以 社康+社工+社区 的三社联动模式为主导,由精防医生负责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社工服务重点人群(失访、拒访、不稳定、新下转等),以建立个案,小组,活动等服务模式充分链接社区资源;

将社工逐渐从配合精防医生的社区随访的角色中向针对性服务者转变,将社工资源重点放在真正需要服务的康复者及其家庭上;

根据工作的需要及社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相关培训,保证社工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步提升.同时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社工与家庭医生团队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

4、精神疾病康复 认真总结会所康复模式,在规范和提升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建立精神康复会所培训知识体系,使会所康复惠及更多患者.以 家属资源中心 为平台,不断深入加强与家属、家庭的沟通、联系,促进非活跃会员的参与,增加活跃会员的人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