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6-09-29

第二,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由学者和文化士绅主办,风格各异,特色鲜明;

即使官学也只是公助经费,原则指导,教学则由学人统筹;

第三,具有文化性和民族性.以研究和传播国学(即经典文化)为己任,教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经世安邦之策,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刚毅诚信、博厚悠远、仁爱通和精神;

第四,具有人本性和尚德性.教人以五常八德、行己有耻、敬业乐群和大丈夫精神,仁、智、勇兼备而以仁德为体,把真、善、美统一起来;

第五,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不仅培养精英士子,也普及大众文化.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教师来往讲学,学生进出自由,不受年龄、学历、出身、职业的限制,没有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强调学思并重、言行相接,从静处体验、在事上磨炼. 当然传统书院也有它的不足,如:不能覆盖广大地区和人口,轻视知识传授,课程内容狭窄,忽略体育文娱,以及有些书院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等,这些都是需要改进或剔除的内容. 现代中国学校教育,基本采自西方教育模式,它给中国带来现代工业文明成果、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能够以规范化的体制将教育普及于城乡各地,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培养了数量巨大的各种层次的新式人才,从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文史哲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推动中国从相对封闭的农业文明和家族社会走向开放的现代公民社会,大步进入世界文明之林.实践在证明了西方教育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在暴露它的严重弊端.1921年毛泽东就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指出了现代学校教育 消磨个性 的坏处,和书院教育 师生感情甚笃 、 自由研究 的优点.除此而外,对中国而言,忽略中华文化的传承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缺陷之一,不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中华精神的发扬光大.今后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的指导下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中西互补、相得共荣,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之路. 当前众多新兴书院,有的创建于现有院校之内,成为教育体制中的 特区 ,如大学里的国学院、儒学院、人文宗教研究院、国学班,既依托体制的优势,又展现传统的特色;

有的创建于地方社区,采取民办公助、社会支持、独立运作的体制,处在现有政府体制边缘,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人才培养与师资培训,提供学术论坛与游学营地;

有的创建于民间社会,采取自筹经费、自主经营的体制,独立于现有政府体制之外,或者以民间方式探索青少年教育新路,或者推动业余青少年经典诵读;

还有的创建于市场经济领域,由企业资助,为企业家开设中华文化课程,以培养儒商、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为目标.可以说当代书院各具特色,缤纷多彩,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民间蕴藏的文化创造力.在发展新兴书院的事业中,中央关于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的方针起了指引作用,各级政府特别是学者型官员起了支持作用,一大批人文学者、教师(包括离退休的干部和教师)起了骨干作用,许多有文化理想的企业界人士起了资助作用,这是一种社会合力的历史进程,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符合振兴中华的时代需要.这些新兴的书院,大都在努力继承与发扬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又在人员、教学与经费管理上吸取现代教育的合理质素,以便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与困难,仍然有着光明前途,甚至显示出一种未来教育的先进性. 我以为,书院教育在现代化中的重生,有以下的重要价值和作用.首先,它可以率先成为各地区各系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地和平台,凝聚中华人文学者,培养中华文化人才,有力地推进中华文化研究、交流和普及,充分开发各地文化资源,形成众多的文化中心和学术中心,又不断向四周辐射,弥补现有学校教育长期把中华文化边缘化的缺陷,为民众提供中华文化的精神食粮,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文化的大繁荣早日到来.其次,它可以为现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份有益的中国特色教育经验,特别在文化传创和人格养成方面,现代学校教育可以向书院教育学习许多东西,如经典阅读、修身自律、教学相长、启发论道等.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首次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可知传创中华文化乃是时代赋予中国当代高等学校教育的历史责任,大学可以借鉴书院积累的经验,较快地把传创文化的功能落实到教学与科研之中.第三,它可以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为改善地区社会道德风尚作贡献.秉承中华精神建立的书院,应当学以致用,推行道德教化,用传统美德教书育人和化民成俗,否则便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古代白鹿洞书院学规的 为学之序 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