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2016-06-28

1、4.1.2条外,其他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依照附录A进行预检,并采用 在用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快速检验法 检测排气烟度. 4.2 在用汽车加载减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快速检验法 依据GB 3847-2005中附录J,本标准进行了修改后形成快速检验法. 4.2.1取样探头插入深度 检验时将采样探头插入受检车辆的排气管中,插入深度不得低于300mm. 4.2.2加载减速功率扫描 将受检车辆逐步加速并换至预选挡位(最高车速接近70km/h的档位),油门踏板全开,直至稳定到最高车速,即转向加载减速功率扫描过程. 检测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功率吸收装置(PAU)开始加载减速扫描过程,在速度控制模式下,转鼓速度变化率不得超过1.0km/h/s(允许进行连续变速扫描),并间隔10ms记录转鼓线速度、转鼓表面扭力(用于计算吸收功率),显示吸收功率随时间变化的真实轨迹,将这些数据存储在数据区中以便能够重现上述曲线. 4.2.3 实测最大轮边功率时的转鼓线速度(VelMaxHP) 的确定 4.2.3.1进行加载减速功率扫描时,还需要在功率随转鼓线速度变化的实时曲线上确定最大轮边功率(MaxP),并将扫描得到的最大轮边功率时的转鼓线速度记为真实的VelMaxHP. 4.2.3.2 进行加载减速功率扫描获得VelMaxHP之后,应当继续进行功率扫描过程,直到转鼓线速度比实际的VelMaxHP 低5%为止. 4.2.4加载减速工况检测过程 4.2.4.1 在结束了功率扫描并确定了VelMaxHP 后,控制系统应立即改变PAU负载,并控制转鼓速度回到VelMaxHP 工况测试点,开始进行加载减速检测(Lug Down).系统依序完成对以下三个工况点的检测:VelMaxHP、90%VelMaxHP 、80%VelMaxHP,并在VelMaxHP工况测试点重新读取最大轮边功率(MaxP). 4.2.4.2 将在三个工况测试点测量得到的光吸收系数k和轮边功率的数据作为检测结果.在每个工况测试点,在读数之前转鼓速度应至少稳定3s,光吸收系数k和轮边功率数据则需在转鼓速度稳定后读取5s 内的平均值. 4.2.4.3在车辆由于垂直载荷不足造成车轮打滑而导致的转鼓速度不能稳定到90%VelMaxHP 或80%VelMaxHP的速度点时,应延长4s加载稳定时间(同时采集4S内的平均轮边功率记为AP),如仍无法稳定控制到目标车速,但AP值不小于MaxP的60%,则将能稳定控制的工况测试值作为最终评价依据;

不能稳定控制工况测试点的测试值不做评价,在检验报告单 检测结果 栏中表示为 / . 4.2.4.4 以下情况视为测试失败,应重新测试(可增加车辆被测试轴垂直载荷). ――VelMaxHP速度点控制不稳;

――90%VelMaxHP 或80%VelMaxHP的速度点控制不稳,且AP值小于MaxP的60%. 4.3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不透光烟度法 按GB 3847-2005附录I 进行. 4.4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 滤纸烟度法 按GB 3847-2005附录K 进行.

5 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判定方法 5.1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滤纸烟度法排放限值及判定方法 排放限值及判定方法按GB 3847-2005中第

25 条执行. 5.2 在用汽车自由加速试验不透光烟度法排放限值及判定方法 排放限值及判定方法按GB 3847-2005中第

23 、

24 条执行. 5.3 在用汽车加载减速试验不透光烟度快速检验法排放限值及判定方法 5.3.1在用汽车加载减速试验不透光烟度快速检验法排放限值. 依据HJ/T

241 标准,本标准确定的限值见表1. 表1加载减速法排放限值 车型排放控制阶段 光吸收系数(m-1) 2001年10月1日起生产的汽车 国I 1.86 2005年7月1日起生产的第一类轻型汽车、2006年7月1日起生产的第二类轻型汽车和2004年9月1日起生产的重型车 国Ⅱ 1.39 2008年1月1日起生产的汽车 国Ⅲ 1.39 2013年7月1日起生产的汽车 国Ⅳ 1.20 5.3.2 在用汽车加载减速试验不透光烟度快速检验法排放判定方法 在VelMaxHP工况测试点测得MaxP值小于制造厂规定的发动机标定功率值的50%则判定整车不合格,测试结束. 在MaxP值不低于制造厂规定的发动机标定功率值的50%时,依序进行VelMaxHP 、90%VelMaxHP、80%VelMaxHP工况测试,各工况测试点测得的光吸收系数k小于等于限值则判定整车合格,任何工况测试点测得的光吸收系数k大于限值则判定整车不合格,测试结束. 检测过程中任何一个工况测试点光吸收系数k小于等于限值的90%即判定整车合格,结束检测.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在用汽车加载减速法车辆预检要求 A.1 预检要求 本附录的内容为加载减速法不透光度测试前的预检要求,检查可分两部分:车辆身份确认和安全检查.车辆预检不合格,不允许进行检测. A.2 车辆身份确认 检测员仔细检查车辆,确认车辆与车辆行驶证相符合.若车辆身份无法确认,不允许参加测试. A.3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用于确定车辆是否适合进行加载减速测试.检测员应彻底检查车辆的状况.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或缺陷,均不能进行检测. A.3.1 仪表(下列仪表无法正常工作) a) 里程表失灵 b) 机油压力偏低 c) 冷却液温度表失灵 d) 空气制动阀压力偏低 A.3.2 车辆制动失灵 A.3.3 机动车车身和结构 a) 驾驶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打开车门 b) 车身的任何部分与车轮或传动轴相接触 c) 在加载和卸载时,车身部件有可能损坏检测设备 A.3.4 发动机系统 a) 无法加满冷却液 b) 冷却系统泄漏 c) 散热器管路有裂缝 d) 冷却风扇损坏或无法正常工作 e) 冷却风扇皮带损坏 f) 发动机机油量不足 g)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机油严重泄漏 h) 机油泄漏到排气系统上 i) 涡轮增压器的润滑油可能泄漏 j) 发动机空气滤清器丢失或损坏,或中冷器严重堵塞 k) 真空管损坏 l) 供油系统(高压油泵或喷油器)故障 m) 调速器工作不正常 n) 怠速时排气管排出过浓的白烟蓝烟 o) 燃料油油位偏低 p) 发动机进排气管松脱 q) 发动机排放系统严重泄漏 r) 发动机异响 A.3.5 变速器 a) 变速器油严重泄漏 b) 变速器异响 A.3.6 驱动轴和轮胎 a) 固定螺钉松动或丢失 b) 轮胎损坏 c) 轮胎橡胶磨损超过厂商设定的警告线 d) 轮胎在行驶中不正常膨胀,或轮胎等级低于70km/h e) 使用了不符合尺寸的轮胎 f) 轮胎有径向或横向裂纹 g) 轮胎间夹杂其它物体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自由加速法检测报告的式样 (报告编号: ) 检测单位:检测日期: 年月日签发日期: 年月日检验信息 检测依据和方法: 检测项目: 检测类别: 检测次数: 合格标志编号: 车辆基本信息 车牌号码: 牌照种类: 车辆类别: 执行标准: 车主: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