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2016-06-22

自主招生'

这四个字,就会有一大片信息出来.你就知道自己的孩子符合哪方面的条件,该怎么提前做准备了. 这个老乡回去以后,给我发了一封很长的信,说在网上一搜,所有的事都明白了.有些学校自主招生要求竞赛二等奖就行,他觉得自己孩子根据这条政策,进入名牌大学,比较有希望. 资源对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是平等的,就看谁是有心人.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详细地查看每一个学生的档案和成长背景,给每个学生设计一条适合他发展的路子.最后我的那些学生,单纯的高考分数不一定最高,但是他们上的那些学校,往往都是最好的.你说为什么?就因为有一个提前设计. 孩子天天叫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他哪能顾得上自我设计?所以,我们的老师、家长就应该帮助学生设计发展路线.但是很多大人压根不懂这些,也不愿意去学习.往往等到孩子考完大学,家长便成了专家.遗憾的是,孩子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已经被耽误,这样的专家还有什么用? 早在19世纪末,有一对夫妇养育了六个儿女,他们有三条教子原则:一是不计毁誉,务必占先;

二是男女都一样;

三是和孩子们做朋友. 这对夫妇在大女儿13岁时,让她孤身赴美求学.1908年,又把二女儿和三女儿一同送到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校.当时小女儿年仅11岁,被学校注册为特别生.这三个幸运的女孩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如雷贯耳的 宋氏三姐妹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正是父亲宋嘉树设计了她们光彩照人的一生. 不容错过的小学规划 培育英才从什么时候抓起? 从小开始,越早越好. 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两岁半的儿子去向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请教: 您说,我这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受教育? 达尔文看了看孩子,问道: 您孩子多大了? 母亲得意地回答: 才两岁半! 达尔文遗憾地说: 已经晚了两年半. 而我比较看好孩子的设计从小学开始.一个人的小学阶段完成了一生智力开发的80%.小学生的阅读力、记忆力很强,背唐诗、学外语、做奥数,他们都能很快掌握.至于艺术特长,更需要童子功.比如舞蹈,到了中学你再来训练,基本上就晚了.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乐器,如二胡、小提琴,必须从孩子七八岁就抓起. 我有个学生叫肖盾,现在是伦敦瑞士瑞丰银行投资银行的副总裁.作为一名中学生,他当年的英语水平到了一个什么程度?2000年,人大附中组织孩子们到美国参加om大赛,全队师生,没有带一名翻译:因为有肖盾在,根本就不需要翻译.比赛结束,他就拿着当地的旅游手册,领着大家满世界观光. 原来,肖盾还没出生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就已经设计好了―――如果生的是女孩,就重点培养她数学,因为女孩往往在数学方面是弱项,要提前将 短板 补足;

如果是男孩,就下功夫教他学外语,因为男孩的语言能力通常弱一些.这样,还在肖盾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里就推行了 双语制 . 当然,前提是父母都还能说一点英语,虽然口语水平并不高.但是,一张白纸可以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肖盾刚上小学,就已经是个英语通了.甚至,很多词是先说好了英语,再学会汉语的.早上看到太阳,一开口就是 sun ,晚上看见星星,又喊着 star . 太阳 和 星星 的汉语发音反而学得慢一些. 因此,肖盾从小就显得格外自信.课堂上,别的孩子开口说英语,总是怕出丑,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手脚也不知往哪儿放.只有肖盾大大方方,就像在给大家讲故事一样,不过用的是英语而已. 有一天,英语老师忍不住问肖盾: 你们家是不是刚从国外回来的? 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推行了 双语制 ,说这孩子从 国外 回来,错得也不算太远.粗通英语的年轻父母何其多,具备国际眼光真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吗?依我看来,差距就在于责任心和坚持. 现在,家长们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花工夫,教育几乎成为家庭第一重要的投资了.各地的少年宫、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民办、校办的培训班,生意极其红火.到了周末,家长们带着孩子,背着画夹,扛着乐器,从城东赶到城西,四处培训.效果如何?用各种学习填满业余生活,两代人苦不堪言.不是拿着望远镜给孩子前程规划,而是攥着聚焦镜强迫孩子跟风、死擂,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在一个人的智力开发期,如果学习的内容是他感兴趣的,那么,他的潜能就会极大地激发出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