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6-05-17
湖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湖南省科技厅 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在世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中,区域经济的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区域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对当地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创新已成为区域科技与经济竞争成败的分水岭,成为区域发展的原动力,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发展的根基所在.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已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湖南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的延伸.构建湖南区域创新体系,关键是在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核心是整合各类创新要素、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本质是提高湖南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本研究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总结过去经验和分析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湖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提出了加快建设湖南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措施.同时,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提出了长株潭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性论证和实施措施. 第一部分 湖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一、区位条件与自然资源优势

1、区位条件 湖南是我国内陆地区的一个大省,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595万.湖南具备 连南接北,承东启西 的区位特征.北与湖北接壤,有武汉重工业基地;

南与两广相连,有广州轻工业基地;

东眺沿海经济开放区,西连贵州、四川、重庆.向北可融入沿长江产业带的建设,向南可递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向东可呼应长三角的发展,向西则可分享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南北之间存在很大的经济发展结构差,东西又存在经济发展梯度差.这种同时处于结构差与梯度差交错地带的特征,使湖南区域创新处于叠加共震、扬波奋起状态,无疑使湖南拥有了区域创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湖南的中心区域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引导和培育的七大城市密集区之一,在国家实施中长期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为了防止中部地区出现塌陷,国家将要实施扶中带补,扩容提质的倾斜政策,长沙、株洲和湘潭等广大地区,将成为我国中部承接沿海经济技术向内陆腹地转移,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区域,成为撑起整个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 支柱区域 .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速度加快.2002年长株潭三市GDP总量达1428.45亿元,在全国经济圈中排名第十,其集聚态势初步形成.三市各自的产业优势明显,呈优势互补式良性发展:长沙的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卷烟制造,株洲的交通运输设备、有色冶金,湘潭的黑色冶金、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等,都具有国内领先、与世界同步的先进技术.从1995年起开始全面实施的 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保同治 等专题规划,已经探索出城市群发展中的一种全新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见表1-1). 表1-1 长株潭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占全省的地位(2001年) 单位:万人、万元、% 长沙 株洲 湘潭 三市合计 全省 三市/全省 人口 587.09 372.10 280.47 1239.66 6595.85 18.79 国内生产总值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