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紫甘兰 2016-01-09

4、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培育名牌、名产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有效推进的品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创业竞赛考评范畴,对企业创建品牌的奖励标准提高.截止11月30日,全市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出口名牌1个,国家地理保护标志4个,福建著名商标147件,福建名牌产品113个,福建出口名牌2个.通过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品牌产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影响力, 太阳 电缆、 南孚 碱性电池、 闽牌 PU革基布、 闽铝 铝型材、 星光 新闻纸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形象和实力.

5、龙头企业培育加快.制定、出台《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平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办法》,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好、高成长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在用地、资金等要素资源配置上倾斜,支持其加快做大做强,形成工业发展的龙头.预计至2010年底,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已达到140家,比2005年增加99家;

超5亿元 新五南 企业25家,比2005年增加14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8家,比2005年增加5家,产值超20亿元企业从无到有,2010年底已达到5家.一批龙头企业通过技改扩建、资本运作,结构优化、实力增强,产业带动力提升,太阳电缆、圣农发展、建阳青松先后上市,在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已达到5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产业配套、链条延伸、拓展,铝产业、电线电缆、肉鸡加工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6、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制定、出台针对性政策,支持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参与标准制修订,引导、支持企业通过 6.18 等平台,对接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解决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建立3个博士后工作站(南孚、亚明、长富)、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南铝、南孚)、1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在 十一五 期间的五届 6.18 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工业企业对接成功328个项目,总投资达60.8 亿元,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科技进步奖45项,共有

26 家企业参与84项标准制修订.

7、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以项目工作为核心,以创业竞赛和绩效管理为主要抓手,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督查,一手抓技改提升内涵改造项目,一手抓招商引资引进新项目,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共实施 四个一批 工业项目(产业调整振兴项目)814项,累计完成投资205.76亿元;

实施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项目429项,已累计新增产值167.42亿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制定《南平市2009-2011年工业项目招商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年度工业项目招商任务,并列入全市创业竞赛考评内容.突出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及上、下游的配套延伸,加强产业项目策划、包装,建立产业招商项目库,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每年滚动、更新.

8、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制约工业发展的空间瓶颈有所缓解.截止目前,全市在建各类工业园区(平台)45个,其中省级以上工业园区6个,已开发土地面积47.34平方公里,使用土地面积36.16平方公里,闽北经济开发区、大横绿色产业区、荣华山产业组团、邵武经济开发区、建瓯工业园区等规划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入园规模工业企业358家,就业人数6.09万人,2010年园区共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8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3.8%,其中,邵武经济开发区突破30亿元.海西林产工贸城、建瓯笋竹城、邵武金塘工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初具规模,园区经济正逐步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