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9-08-01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文本・图件 铜陵市人民政府 南京大学 二零零五年十月 规划编制单位:铜陵市人民政府 南京大学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 张庆军 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骏 南京大学副校长 副组长: 孙殿义 陆根法 成员: 张志强 钱葆林 王世宝 陈锦满 王纲根 张梦生 何刚明 叶根林 赵明 钱发友 王毅军 规划编制课题组: 组长: 陆根法 孙殿义 成员: 南京大学: 王远 张蓓 田B 曹洋 王玲玲 铜陵市人民政府: 刘海 李勇 刘怀忠 王励 肖凌平 谢永明 江仁圣 齐长荣 李大鹏 裴万智 陈涛 胡志荣 朱海雄 任克秀 工作人员: 徐勇 朱海燕 文本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节 规划背景及意义

1 第1条 规划背景及意义

1

第二节 规划目标

1 第2条 规划目标

1

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

1 第3条 规划范围

1 第4条 规划期限

1

第四节 规划原则

1 第5条 规划原则

1

第五节 技术路线

1 第6条 技术路线

1

第六节 规划依据

2 第7条 规划依据

2

第二章 铜陵市发展现状及评价

4

第一节 铜陵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

4 第8条 经济现状及评价

4 第9条 工业经济现状及评价

4 第10条 农林业发展现状及评价

5 第11条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评价

5 第12条 循环经济几项特征指标分析

5

第二节 铜陵市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6 第13条 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6

第三节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 第14条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7 第15条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8

第三章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框架

10

第一节 铜陵市循环经济内涵

10 第16条 铜陵市循环经济内涵

10

第二节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意义

10 第17条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意义

10

第三节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框架

10 第18条 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思路

10 第19条 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5大战略

10 第20条 循环型工业

10 第21条 循环型农业

11 第22条 循环型三产

12 第23条 循环型社会

12

第四章 循环型工业规划

13

第一节 主要资源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13 第24条 三大资源产业链的构建

13 第25条 围绕铜资源开采、冶炼、加工形成的生态和循环工业链

13 第26条 硫磷化工的采选制造生态工业链的构建

14 第27条 石灰石生态工业链的构建

15 第28条 以三大资源为核心,提升五大支柱行业、扶持三大新兴产业

15

第二节 铜陵市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

16 第29条 循环经济规划目标

16 第30条 园区功能定位及其内涵

16 第31条 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环节

16 第32条 绿色招商及绿色供应链管理

17

第三节 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

18 第33条 区域内主要循环链

18 第34条 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19

第四节 企业循环经济规划

20 第35条 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20

第五章 循环型农业规划

21

第一节 农业发展现状

21 第36条 农业发展现状

21

第二节 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21 第37条 有利条件

21 第38条 制约因素

21

第三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21 第39条 水产业

21 第40条 农村能源

21

第四节 循环型农业模式设计

21 第41条 重点建立

123 循环农业体系

21 第42条 发展循环型农业的保障措施

23

第六章 循环型三产规划

24

第一节 物流

24 第43条 物流业现状

24 第44条 绿色物流业规划

24

第二节 旅游业

24 第45条 旅游资源现状

24 第46条 旅游业发展现状

24 第47条 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优劣分析

24 第48条 铜陵旅游循环经济规划

25

第三节 服务业

25 第49条 绿色宾馆

25 第50条 效益分析

26 第51条 绿色饭店

26 第52条 绿色商店

26

第七章 循环型社会规划

27

第一节 循环型社会发展模式

27 第53条 循环型社会发展模式

27

第二节 绿色社区

27 第54条 铜陵市绿色社区现状

27 第55条 铜陵市绿色社区发展目标

27 第56条 建设内容

27

第三节 绿色教育

28 第57条 铜陵市绿色学校创建现状

28 第58条 绿色学校的指标体系

28 第59条 绿色教育建议措施

28

第八章 支撑与保障

29

第一节 关键技术支撑

29 第60条 利用水泥烧成系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技术

29 第61条 磷石膏制改性增强球技术

29 第62条 低品味多种金属伴生矿采选、生态矿山开采技术、尾矿、尾气、废液等资源提取技术

29 第63条 需进一步研究的关键技术

29

第二节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

30 第64条 政府层面的保障

30 第65条 行业层面的保障

31 第66条 企业层面的保障

31 第67条 个人层面的保障

31 第68条 中介机构层面的保障

32

第三节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及规划实施的指标体系

32 第69条 指标体系

32

第四节 对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些建议

33 第70条 创建 圈区管理 资源再生加工专业园区

33 第71条 成立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操作指南的环保中介机构

33 第72条 公众参与循环型社会

33 第73条 循环经济规划接轨长三角

3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1条 规划背景及意义 铜陵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冶化工业是其主导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资源的稀缺和环境的制约从根本上要求铜陵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保证铜陵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规划目标 第2条 规划目标 铜陵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目标:推进试点示范,完善支撑体系,转变增长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分三个阶段实施: (1)典型示范阶段:到2010年,通过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企业、园区、社区、乡镇等建设,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生产方式转变;

倡导循环经济理念,营造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初步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 (2)全面推进阶段:到2015年,建成循环型社会经济框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突破资源依赖的产业瓶颈.通过大力建设有色、电子、化工、建材、纺织产业及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组团,基本形成物流、能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围绕有色、化工、建材三大产业链,铜陵市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两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一个覆盖全市的循环经济网络,构建循环经济

321 体系. (3)提高完善阶段:到2020年,从生产、生活两大领域全面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和框架,形成新型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实现 两个率先突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 第3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涵盖铜陵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 第4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分3个阶段 ――典型示范阶段2005-2010年(近期) ――全面推进阶段2011-2015年(中期) ――提高完善阶段2016-2020年(远期)

第四节 规划原则 第5条 规划原则 ――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协调原则 ――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原则 ――区域整合、城乡统筹及整体优化原则 ――分阶段、分步骤、重点突出的原则 ――因地制宜及柔性结构原则

第五节 技术路线 第6条 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编制采用技术路线见图1.1: 图1.1 技术路线图

第六节 规划依据 第7条 规划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2003)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2003) 《绿色社区创建指南》 (2)地方资料 《安徽省

861 行动计划》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 《铜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行动纲要》(2005) 《铜陵市城北工业区分区规划(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总体规划)2004-2020)》 《关于铜陵市工业 三废 利用情况的汇报》 《铜陵市2004年度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总结报告》 《2000-2003年铜陵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0-2004年铜陵统计年鉴》 《2000-2004年铜陵市环境统计年报》 《铜陵市农业区域布局》 《铜陵市农村经济 十一五 发展研究》 《铜陵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铜陵市生态环境保护( 十五 规划及到2010年远景目标)》 《铜陵市 十一五 发展思路(征求意见稿)》 《铜陵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战略目标》 《铜陵市环境保护 十五 计划》 《铜陵市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资料汇编》(2004年度)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 《从数字看发展----盘点2004》 《铜陵市环境保护 十五 计划执行情况阶段性总结》 《铜陵市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意见》 《铜陵市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示范户考核办法》 (3)问卷调查及其它资料 铜陵市工业企业现状及 十一五 发展规划调查表

第二章 铜陵市发展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 铜陵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 第8条 经济现状及评价 (1)经济现状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320美元,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61.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5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46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79元.铜陵与合肥、马鞍山、芜湖一起,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城市. (2)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2004年,三次产业比例为4.7∶63.5∶31.8,呈现

二、

三、一 的特征.其中五大支柱行业(有色、化工、建材、电子、纺织)工业总产值总量为11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8%. (3)铜陵在安徽省及 马芜铜宜 经济圈中的地位 2004年,铜陵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安徽省排名第15位,人均GDP在安徽省排名第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全省排名第二.在 马芜铜宜 四市中,铜........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