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2015-09-21

二、基础设施建设(18分) 3.办公设施(8) 1.管理单位拥有相应规模的固定的办公用房及必需的办公设备.(4分) 2.辅助办公设施包括食堂、车库、仓库、传达室、锅炉房和配电间,满足办公需要.(4分) 4.配套设施(10) 1.保护区内配套道路、通信、供电、给排水、采暖、广播电视、交通工具、绿化美化等设施.(4分) 2. 路网通畅,通车干道和步行便道搭配合理.所配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和执法装备能够满足巡护、防火、监测、执法和应急反应的要求.(4分) 3.后勤保障应社会化.(2分)

三、能力建设(70分) 5.行政管理(10) 1.有与级别及管理相适应的人员编制规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它人员比例协调,能够满足保护区保护和管理需要.(2分) 2.所有工作人员及季节性临时工在上岗前均需进行培训,所有工作人员技术培训及教育的频率要满足要求.(2分) 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保护区管理制度,内部规章制度完备健全;

编制(修编)总体规划,有年度工作计划,并按规定要求报批、实施.(2分) 4.有完整的历史沿革、人事、科研、宣教、培训、标本、资源管护、监察执法、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等系列档案.(2分) 5.对进入核心区和缓冲区及外国人进入保护区活动的,按法律法规进行审批.(2分) 6.保护与恢复(12) 1.保护区边界线或边界走向以及功能区界线范围清楚,设有符合要求的界桩、界碑或界标,要求编号并配图件说明.(2分) 2.具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功能区划图、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图、土地利用结构图等图件.(2分) 3.土地、水域权属明确清晰,没有纠纷.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拥有核心区的土地、水域使用权.(2分) 4.设有保护管理站(点)或哨卡、检查站等,主要管理站(点)能通车或通航.(2分) 5.设置t望塔(台)、防火道和防火隔离带,配备灭火设备和防火监控设施.(2分) 6.根据实际需要,经科学论证后开展生态修复工程.(2分) 7.科研与监测(14) 1.建有相关科研设施,可包括实验室、科技资料室、标本制作室等,并配备各种调查、试验、科研辅助设备.(2分) 2.根据需要设置监测自然生态系统、野(水)生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及自然遗迹动态变化的定位监测站.选址应与保护管理站(点)的选址统筹安排.(2分) 3.建设适当数量的固定样地、固定样线或站位断面,配备满足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科研和监测需要设定适当数量的固定样地和样线.(2分) 4.开展经常性的综合科学考察和资源本底及其它专项调查,对保护对象或生物多样性进行详细观察记录、编目.(2分) 5.定期开展外来物种调查,制定并实施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方案及监控方案.(2分) 6.定期开展生态、资源、环境等各项监测活动和当地社区经济社会状况调查;

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成为科研基地.(2分) 7.编制主要保护对象、野(水)生动植物及自然资源数据库,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编制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图、植被图、地形图等图件.做到科研数据与信息共享.(2分) 8.宣传与教育(8) 1.建设成为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实习、技术培训)基地,包括宣教场馆(地)或宣教室、宣传牌(宣传栏)等,满足实物、标语、模型、多媒体等宣传教育手段的需要.(2分) 2.向周边社区和参观旅游者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注意事项,介绍保护区的有关情况.(2分) 3.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及时发布和更新保护区的相关信息.(2分) 4.与周边社区签订共管协议,关系融洽.(2分) 9.社区可持续发展(12) 1.在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统一监督下开展旅游活动和资源开发示范项目,并编制生态旅游专项规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未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旅游.(2分) 2.设置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2分) 3.生态旅游收入30%以上用于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2分) 4.未引入外来物种,保护对社区内群众生产生活以及旅游观光有重要作用的产业.(2分) 5.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按法规要求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无违法违规项目.(2分) 6.因保护和管理工作及重大工程建设需要,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能够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和程序办理.(2分) 10.资源管护(8) 1.开展日常巡护,并建立巡护责任制和巡护报告制度,每次巡护结束填写巡护情况记录或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