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5-02-23

第一篇影评《论卡通画之前途》,就此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她的影评都是一些精辟的点睛之作,多发表在上海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秧歌》、《梅李争春》、《万世流芳》、《乌云盖月》等.张爱玲的影评,极少分析导演的语言风格,也不评论电影的某种政治背景和意义.她只是深入电影,分析电影情节,从独特的视角中向外国人诠释中国人. 2.在文学与电影之间 张爱玲创作的第一个剧本《不了情》,最后一个剧本《魂归离恨天》. 一九四五年后,政治气候变了,原来发表张爱玲作品的杂志都停办了,文坛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地.但此后她有机会从事电影剧本的写作,一共编了三部,最后一部《金锁记》没有拍摄,前两部《不了情》、《太太万岁》一九四七年拍成电影,均由桑弧导演. 她在《〈太太万岁〉题记》里说:"《太太万岁》是关于一个普通人的太太.上海的弄堂里,一幢房子里就可以有好几个她." 电影《不了情》和《太太万岁》在张爱玲创作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很遗憾,原著剧本都没有保留下来. 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张爱玲为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编写剧本.一共有十部,拍摄了八部,剧本都保存至今,就是《人财两得》(一九五八年一月上映,影片佚)、《情场如战场》(一九五七年五月上映)、《桃花运》(一九五九年四月上映,影片佚)、《六月新娘》(一九六年一月上映)、《小儿女》(一九六三年十月上映)、《南北一家亲》(一九六二年十月上映)、《一曲难忘》(一九六四年七月上映,影片佚)、《南北喜相逢》(一九六四年九月上映) 据张爱玲小说进行改编的电影《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怨女》以及《色戒》,通过影视艺术代替文字艺术向观众传达了张爱玲笔下的传奇故事,显示其人物的彻底性 3.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技法 张爱玲小说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她对这种电影技法的运用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最出名的,应该是在她的小说《金锁记》里的描写,"风从窗子吹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8]这是小说中,曹七巧送走哥哥和嫂子之后,坐在床边看着瘫痪的丈夫,悲从中来的描写.这一段对比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堪称精妙,为人称赞.十年的时间,十个春夏秋冬,三千多个日夜,大幅度的时空跳跃就在简洁利落的几句话中带过,今日的落寞和往昔的繁华在"翠竹帘子"、"褪了色"、"金绿山水屏条"、"丈夫遗像"这几个描写词中窥出痕迹,给人一种时光荏苒,命运无常的感叹. 电影是可以在空间中延续的时间艺术,也是可以在时间中展现的空间艺术,它将时间和空间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成为了拥有时间的表现性和空间的造型性的时空自由的一种崭新的艺术.电影利用拍摄和剪辑的技巧,可以集中压缩时空或延伸扩展时空. 这种电影技法,为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她的小说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时空意识,具有了崭新的表现视野.电影时空的运用,最出名的也要属《金锁记》中姜家分家后,曹七巧自立门户,而她所深爱的姜季泽来找她,想要打她的钱的主意被她识破后的那一段文字的描写:"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二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寞的一刹那." 这一段文字,张爱玲妙笔生花,使用了电影里的"慢镜头",将一刹那的短暂时空拉长了,短短一瞬间似乎像有一百年一个世纪那么长那么久,这种电影技法的运用,将曹七巧内心那种凄迷飘渺无定的内心世界很好的展现了出来,让读者能够随之感受到曹七巧内心的无助与迷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