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哎呦为公主坟 2015-02-02
《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临海市杜桥第二小学 洪江巍 作为六上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三课,"拱形的力量"这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形状会改变抗弯曲能力后,给出"拱形"这种特殊形状,而在认识了拱形承重的秘密后,为第四课"找拱形"做好铺垫.

单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条理清晰,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不过,对于学生真正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把抽象的力和实际的现象联系起来,形成最终拱形承重的秘密.从教学材料的准备看,这对教师是一个考验.为了找到合适的纸张,裁剪成合适的长宽以达到教学目的,就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普通A4纸过软,还没放几个垫圈就变形严重,而卡纸过硬,要放几十个垫圈才能得到数据,耗时过久影响教学进度.最终选择的是软硬适中的一种素描纸,裁剪成20厘米长,5厘米宽.而且实验中选用的是粗糙面,否则光滑面容易出现垫圈滑落的现象,影响实验数据. 多次磨课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在第一个演示实验中,是希望让学生产生"为什么纸梁的承重能力反倒比纸拱厉害?"的疑问,进而思考怎样可以让纸拱的承重能力变强.所以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不用花太多时间在此.于是演示过程要简洁,无需讨论.但在这期间,需要说明纸拱的制作:把纸卷一卷,再松开.从而为后面学生小组实验做纸拱打下基础.磨课后,增加了一个环节"画出纸拱形状的变化过程"用图画的形式把抽象的力表现出来,尤其是受力的方向,以及产生的影响,是向下向外的.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容易想到"为了不让纸拱向外变形,是需要东西抵住拱足的".第二个小组实验是抵住拱足后,发现纸拱的承重能力会增加.只要实验要求说清楚了,学生问题不大.这个实验中,仍旧要关注纸拱的形状变化,会发现虽然抵住拱足后,纸拱的形状还是会改变.于是很自然地会想到为了让这个形状改变小一点,需要用更多的东西抵住拱足.也就是第三个小组实验.而在第三个实验中,除了要注意前面一样的,尤为关键的是增加的重物怎么放的问题.必须要将书本一本一本地往里推,真正地碰到拱,才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否则只是浪费.可以说这是实验成败的决定因素. 磨课让整个教学更合理,不过还是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最后"瓜拱"的演示,可以再深入.不一定马上成功,先有个失败的(光滑的瓜块立不住,就更别提要承重了),然后再演示抵住拱足后,成功地立住瓜拱,还能承重.这样前后的冲突强烈,对比明显,更能体现出拱形承重的秘密.另外,还可以把拱顶这块一开始往上一点,当承重时受到挤压,就会看到拱顶往下,与周围两块结合更紧密的过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