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5-01-15

(三)物联网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新一代渔业物联网系统实施期限为2016年至2017年,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江苏宜兴中农物联网科技公司、上海润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市场分会为技术支撑,负责搭建智慧服务云平台,开发云平台门户网站,研发数据获取、治理、追溯、分析、安全保障的模型和异地数据实时同步技术,保障云平台的有效运转;

建立云平台知识库(由上海海洋大学和青岛海洋渔业研究所负责)和数据整合机制. 在项目专家组指导下,由辽宁、江苏、湖北三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各省的组织实施,在河蟹主产区建立国家级示范平台.主要是建立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手机或Ipad)、固定展示厅的河蟹产业化智慧服务展示平台,主要功能是远程视频监控、水质在线监测、生产管理、病害防治、质量追溯、信息采集、市场指导等,试点管家式服务模式.

(四)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后,水质在线监控配合移动监测、实验室监测实现公司基地全覆盖监控,能及时指导养殖户对养殖水质进行调控,保证了养殖水环境的质量安全,减少了养殖动物的病害发生,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渔药的使用,由于降低死亡率和减少用药量,可为养殖户节支增效154万元;

鱼病远程会诊系统投入使用后,通过专家在线鱼病远程会诊系统,对水产生产中出现的疑难病症实现专家在线远程会诊,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病害诊断,提高规范用药及服务渔民的水平,防止乱用药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节约养殖户用药成本,2万亩示范基地可为养殖户节约成本和及时正确用药增效400余万元. 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及产品生产、销售信息预警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后,可保证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产品生产、销售、信息预警系统正常运行后,可及时为渔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产品市场信息、气候异常变化信息、病害预报预警等一系列生产销售和服务方面信息,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作贡献.

(五)实施亮点 1.形成水产养殖核心示范区.借助信息化平台,创建核心示范区.核心示范区生产集中连片,管理正规,节能环保,形成特色化、生态化、安全化、制度化的 四化 养殖模式. 2.完善示范基地产品标准体系.核心示范区围绕示范产品(河蟹、黄鳝、甲鱼),按照目标市场要求,依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完善示范产品标准体系,建立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控制技术规范,并将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集成转化为通俗易懂、好操作、真管用的实施手册或明白纸. 3.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通过平台上的数据沉淀,对形成的示范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的标准化技术,向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知识宣传.项目完成时,汉南区内所有直接从事示范产品生产经营的种养户能够持续按照标准进行规范生产. 4.规范管控水产养殖投入品.借助平台,建立可追溯的水产养殖投入品销售档案记录,在示范基地推行投入品连锁配送和定点销售,杜绝违禁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 5.加强质量安全监测.对示范产品实行定点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制度,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定期通报和报告制度,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有受控的预警应急处置措施. 6.带动区域品牌培育.坚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础,大力培育品牌,提升示范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