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8-02

第一章 总论1.

1项目背景 大滩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东北部,距县城50―70km,总面积15432.0hm2,是延庆县乃至北京最边远的山区. 大滩自然保护区特色突出,森林茂密,山势陡峭,奇峰簇簇,怪石嶙峋,百花竞放,曲径通幽,绿茵如毡,珍禽异兽,百鸟齐鸣,是北京西部山区的一颗 绿色明珠 .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势地貌类型和多样的山地气候,为植物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此,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区保存有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侧柏林、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北京地区比较干旱的燕山山脉发现有如此大面积天然侧柏林的分布和保存完好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保护价值. 大滩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首都生态环境,保护北京地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区与其周边的松山、玉渡山、太安山、白河堡水库等自然保护区相连接,共同形成了延庆县北部山区、北京市城区上风上水方向连续的自然保护带.保护区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像一道天然屏障,可以有效地阻挡来自西北寒冷气流的侵袭和内蒙古沙地的沙尘影响,构筑起一道北京周边生态防线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区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北京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北京市生态空间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保护区的建设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与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 大滩自然保护区自1999年批准建立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在组织机构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保护区基础比较薄弱,保护建设经费不足,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科研、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在保护和建设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总体规划工作滞后,以至于保护区的建设工作无章可循,难于制定明确的长远发展目标,严重影响了保护区保护和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建设力度. 考虑到大滩自然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使保护区在地域上能够有很好的连通性,更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规范和系统指导保护区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2007年受延庆县林业局的委托,按照的延庆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延庆县大滩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8―2015)》.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总体工程设计标准》(198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

(8)《森林防火条例》;

(9)《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

(10)《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

(11)《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20399-2006);

(1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20416-2006);

(13)《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14)《北京市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30);

(15)《延庆生态县建设规划》;

(16)《北京延庆年鉴》(2006年);

(17)《延庆县志》;

(18)实地调研资料. 1.3指导思想 按照 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持续利用 的总方针,以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保护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侧柏林、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任务,以逐步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目的,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稳妥地开展生态旅游,不断增强保护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把保护区建设成为一个集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科研、教学、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高效、运营灵活、保护价值与社会影响不断提高、环境优美的自然保护区,为首都北京北部地区构建一道生态屏障. 1.4规划原则 (1)合理布局的原则 按照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分布特点,从保护与增强自然保护区综合功能的目的出发,进行合理分区,全面规划相应区域内各项活动,实行分区管理. (2)保护优先的原则 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优先进行保护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宣传教育以及科研设施、社区共建等内容的建设.在此前提下,有序地开展各项研究和开发工作,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多种功能效益,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3)循序渐进的原则 本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分期进行建设规划,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以保护工程、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统筹安排保护区内建设项目,使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4)分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护区内资源特点和保护对象进行合理区划,突出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分别区域确定主体功能与管理目标,实行分片管理、分区控制,通过区域管理目标的实现,使保护区整体经营控制在最佳状态. (5)有效保护、适度利用的原则 在切实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与利用,合理利用保护区内的土地资源和景观资源,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利用保护区现有资源,适度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区周边地区居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但开展多种经营和生态旅游必须在严格划定的范围及规定路线内,以不影响资源保护为前提. (6)加强科学管理的原则 科学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保护和利用所采取合理的组织领导措施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是自然保护区工作成败的关键.大滩自然保护区应加强科学管理工作,形成功能完善、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结构合理、高效率的管理机构和网络,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精干保护队伍,全面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同时,从硬件上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7)讲求实效的原则 保护区工程建设应本着精简节约、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讲求实效和逐步提高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设基础,发挥自身优势,避免重复建设.保护区建设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要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振兴,有利于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1.5规划期限 根据保护区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按照规划原则,确定大滩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为8年,分两期: 前期:2008―2010年;

后期:2011―2015年.

第二章 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 2.1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大滩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东北部,距县城50―60km,是延庆县乃至北京最边远的山区,包括千家店镇和珍珠泉乡2个乡镇.保护区北沿白河为界;

南至下花楼,与四海镇交界;

西与刘斌堡乡、香营乡毗邻;

东至小铺、仓米道,与怀柔区毗邻.总面积15432.0hm2 ,是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2.1.2地形地貌 大滩自然保护区从元古代、古生代的地质构造上比较复杂,地壳运动剧烈而频繁.由于受南北方向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形成了纬向隆起带及燕山纬向沉降带.大滩地处燕山余脉,到中生代时,地壳运动十分强烈,在燕山运动的控制下,新华夏构造体系活动加强,控制了中生代的沉积作用以及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新华夏系的大型隆起区和凹陷区,形成了大量的北东向的断裂带.该地区的地貌外形进一步演化,最后在喜马拉雅山系和近期新构造运动及其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演变为现在流水剥蚀中山山地的外貌景观和一系列由复背斜和槽地组成的山字型构造体系. 大滩自然保护区地处燕山山脉,四面环山,峰峦叠嶂,地势陡峻,起伏较大.据有关资料记载,这里在古生代为剥蚀区,中生代侏罗纪火山喷发和沉积岩系相互交错沉积,在火山喷发期,地壳活动强烈,升降差异很大,间歇期沉积了火山碎屑物质.到白垩纪晚期,冀北地区地壳处于隆起剥蚀阶段.新生代燕山运动产生拗折和断裂的构造线,形成中等幅度隆起的山系,断裂和挠曲活动使华北盆地不断下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花岗岩侵入到太古代片麻岩和元古代沉积岩中.山地由于差异性的抬升运动及河流下切,形成峡谷、宽谷和阶梯状上升的陡峻山岭.岩石主要由花岗岩、石英岩、泥质岩构成,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峰南猴岭海拔1476m,最低处滴水壶海拔379m,形成中山、亚高山山地峡谷.区内地貌比较复杂,断裂构造相当普遍. 2.1.3气候 大滩自然保护区属典型的山地气候,半干旱、半湿润的过渡带,是北京地区的低温区之一.气候的垂直分带性比较明显,从下到上可分为:海拔700―1000m为低山温暖气候带,海拔1000―1300m为中山下部温湿气候带,海拔1300m以上为中山上部冷湿气候带.年平均气温7℃,日照时数2826小时,≥10℃的积温2800℃.保护区内降水主要受季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冬季主要受西北干冷空气控制,降水稀少;

夏季受东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充沛;

春秋两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年季降水量不稳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550mm之间,北部470―500mm.无霜期147天. 2.1.4土壤 土壤的形成和变化是在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大滩自然保护区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点,主要以棕壤、淋溶褐土为主.海拔800m以上为棕壤,北部低山区为淋溶褐土. 棕壤,下部与褐土相连,森林草坡,半湿润、凉湿气候条件,有机质含量平均在5%以上,呈微酸性反映,土质肥沃,表层团粒状,心土层以下棱块结构明显. 淋溶褐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棕壤之下的中低山山地和深山河谷地带,母质以残坡积物为主,淋溶作用较强,表土层无石灰反映,无钙积质,颜色棕褐,土层薄中,质地砂壤-轻壤,含有石砾,适宜种杏、柏、刺槐等. 2.1.5水文 保护区北部有白河流过,是延庆过境的重要河流.白河属潮白河水系,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境内,古称沽河、沽水,在白河堡乡北梁西入境,沿保护区北部曲折东流至河口村纳红旗甸河,至菜木沟村有黑河汇入后,经沙梁子乡摩天岭南出境进入怀柔县.县境内河长55km,河宽30―70m,流域面积828.1km2.此外,保护区内还有老井泉、珍珠泉等. 2.2生物资源概况 2.2.1植物资源 (1)植被类型 大滩自然保护区内气候垂直带谱明显.区内广泛分布有温带阔叶次生林、针叶林、次生矮林、混交林、杂灌丛及草木群落,林木覆盖率达到90%以上.混生、伴生现象多见,萌生丛和半旱生杂灌丛分布较多,植被与地貌相关性明显.自低海拔至高海拔呈垂直分布,海拔1000m以上为山顶杂草草甸;

海拔800―1500m的山地阴坡主要是乔木林和阴向灌丛、灌草丛;

海拔800―1500m的山地阳坡大部分是中旱生、半旱生矮灌及灌草混生丛. 根据大海陀地区科考记载以及通过对大滩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初步认定,大滩自然保护区计有维管束植物105科380属713种及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8属26种;

裸子植物3科4属5种;

被子植物88科358属682种.区内主要植被种类有:华北落叶松、侧柏、油松、柞树、桦木、栎类、山杨、山杏、刺槐及平榛、二色胡枝子灌丛和绣线菊灌丛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即核桃楸、黄檗、刺五加、野大豆,另外还有脱皮榆、天麻、紫椴、党参、柴胡、毛丁香、五味子、白头翁等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植物资源. (2)植物区系特性 ①植物种类丰富,温带成分占优势 据统计,大滩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713种,分属于105科、380属.其中蕨类植物14科、裸子植物3科、被子植物88科.这些科属含有同世界、中国相同或近似的种类多度,主要科属均为温带广泛分布,可见大滩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是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②起源古老,具有孑遗植物 大滩自然保护区具有久远的地质历史,华北陆台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中生代晚期的 燕山运动 和新生代早期的 喜马拉雅运动 基本形成了现代地貌的雏形.这一时期,正........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