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4-07-19

推动商贸、消费等服务业的发展;

省政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可支配财政资金,提高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标准. 产业带动型县城指位于发展廊道上或位于大都市区周边的县(市).强调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积聚能力;

鼓励承接产业转移,给予扶持政策、独立土地指标和专项资金支持;

实施低房价战略,引导农民 落脚定居 ;

补充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服务主导型县城指传统农业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的县(市).强调内生驱动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的稳定性;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鼓励涉农产业发展;

鼓励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实施回乡创业扶持政策,逐步引导和规范非正规就业;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县城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全面提升基本服务.重点强化县城住房、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建设.提供与城乡居民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多类型、多价位的商品住房,采用多种方式提供满足低收入人群需要的保障性住房;

加强县城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县城对于本土城镇化的支撑能力;

健全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基于农村稳定目标的小城镇战略 重点发展五类特色中心镇.优化小城镇资源配置,集中资源,支持在商贸服务、教育服务、生态旅游、资源产业和内生产业五个方面具有优势条件的建制镇优先发展,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中心镇,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补充,带动城镇化发展. 发挥一般镇在支农服务和农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发展成为辐射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卫生医疗、商贸流通服务和支农服务等职能的镇域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补充和完善镇域公共服务.优先依托镇区或撤并后的老镇区建设新型社区,在镇域范围内建设少量新型社区,发挥对镇区服务的补充作用;

将新型社区作为皖北农村的基本服务单元以及现代农业的基本生产单元. 城镇化水平和人口规模 常住总人口规模 规划2020年,皖北城镇群常住总人口为2700-2800万人. 规划2030年,皖北城镇群常住总人口为2850-2950万人.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规模 规划2020年,皖北城镇群城镇化水平为50%-55%左右,城镇人口为1400-1500万人. 规划2030年,皖北城镇群城镇化水平为65%-70%左右,城镇人口为1900-2000万人.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皖北城镇群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00平方公里以内. 规划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应充分利用存量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增加. 特别政策区用地控制 特别政策区是省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设置的给予特别政策扶持的地区,享受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规划政策,实施直接或间接省级管治. 南北共建现代产业园区:根据《关于合作共建皖北现代产业园区的实施方案》(皖办发[2012]9号),规划2030年建设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蚌埠(固镇)铜陵现代产业园区、淮北(濉溪)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各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5平方公里. 城市组群产业特别政策区:促进皖北城市组群产业协同发展和一体化布局,规划2030年建设宿淮承接产业转移基地、蚌淮自主创新与转型发展示范区.各园区规划建设用地为30平方公里. 其它特别政策地区:指除南北共建现代产业园区和城市组群产业特别政策区之外,省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设置的鼓励发展并给予特定政策扶持的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0平方公里. 城乡空间结构与功能体系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空间布局原则 集聚发展.遵循水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展规律,集聚发展要素培育廊道和增长极,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皖北地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联动发展.选择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阶段类似、一体化趋势明显的地区,培育城市组群.以组群内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整合周边县城和小城镇,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对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的集聚能力. 协调发展.皖东北地区强调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县城、小城镇的集聚和联动发展;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