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4-07-07

一条是地中海亚平宁半岛,后又开辟了一条非洲东岸航道. 到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 地理大发现 ,全球航海业又增加了三条新航线,它们分别是广州--菲律宾--拉丁美洲航线;

广州--欧洲航线,广州--日本航线等. (5)明代,广州每年举行两次集市交易叫 定期市 ,一月和六月,外国船只载着香料、珍珠、琥珀、犀角、象牙、琉璃、玳瑁等名贵特产进港,然后在划定的市舶区交易. 18世纪广州开辟至北美的海上航线.美国360吨 中国皇后 号商船载40吨西洋参,1784年2月2日启航,同年8月24日到达广州黄埔港,开了中美两国直接贸易的先例. 至此,广州已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运航线,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向全球扩展,实现广州与世界的海上运输大循环. [海上 丝路 考察热] 随着福建泉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州也表现出更大的申报热情,同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点的泉州、广州两个重要城市,哪一个起点最早、航线最长、遗址最丰呢?当然是广州.让我们随着最近世界上出现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热,去审视一下古代曾经辉煌的广州吧! 1979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和我国学者朱少伟、陈炎等,以其有关古代海上 丝路 的论著,揭开了这股国际性研究考察热的序幕. 接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定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研究十年规划》,并派出 和平方舟号 豪华游艇,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海上 丝路 发祥地广州等地,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考察. 阿曼苏丹国仿古木帆船 苏哈尔号 抵达广州考察访问,并在10周年后派遣文化使团前来广州举行纪念活动. 瑞典政府耗巨资打捞18世纪初

30、40年代曾三次往返广州--哥德堡的古代海上 丝路 的沉船残体,并派遣历史代表团携着从沉船中打捞上来的货物到香港举办展览会,到广州举行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寻找当年在广州装货的起锚地. 与此同时,法、德等国许多年青人也纷纷自筹经费,亲自驾驶专门订造的仿古帆船,沿着古代海上 丝路 ,按照古代完全利用风力的航海方式,进行古代海上 丝路 的考察探险活动. 所有这些活动,都把这股国际性的古代海上 丝路 考察热推上了高潮. 趁着这股热浪,让我们到广州几个与古代海上 丝路 关系密切的景点景区走一走,追忆过去,珍惜今天,展望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2、 南海神庙与海上丝绸之路 当您来到广州东面黄埔的庙头村时,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庙宇耸立在您的视野中,它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广州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该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以后历代有重修扩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但仍保留隋唐时代的规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对南海神庙作过三次较大的修复,现已基本恢复了庙宇的古貌. 修复前大殿仅存殿堂,如今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仪门及复廊、礼亭、大殿和昭灵宫.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 海不扬波 .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还有华表、石狮、韩愈碑亭、开宝碑亭、洪武碑亭、康熙万里波澄碑亭等附属建筑,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庙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还有木棉树、相思树等古树名木.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庙西一小山岗上有 浴日亭 ,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 扶胥浴日 即指此处. 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事实上它已成为四海神庙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主要是由广州海上贸易日益发达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尤其是唐代,从广州出发的贸易船队,经过南亚各国,越印度洋,抵达西亚及波斯湾,最西可到达非洲的东海岸.明清之后更远至欧美了.这条航线长达1万多公里,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处于这条航线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码头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实际是太平洋靠近东南亚大陆部分,大海又紧连着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须经过坐落着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于是众多的商船顺路经过这里均停下来上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顺利.于是,神庙附近的扶胥镇便商旅云集,民间庙会交易频繁.南海神庙之兴旺,成为广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遗留下许许多多珍贵历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赐的碑文、题字等,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当然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感恩于庇佑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占地3万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风格,恢宏壮观且古朴大方. 庙外有 海不扬波 的石牌坊.庙宇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这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南海神的故事] 谈起南海神庙的建立,人们自然会问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全称.其实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仍然认为祝融君光临.祝融究竟是谁呢?他又怎样合水火为一神的呢?这有许多传说. 传说一:祝融是中国帝王.他以火施化,号为赤帝.相传,祝融还是一个音乐家,他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传说二:上古帝喾(ku音酷)在位时,有一个叫重黎的人,是颛顼的儿子,他的官职是 火正 ,即火官.重黎忠于职守,努力为帝喾和广大黎民服务,当火官有功,帝喾于是赐以 祝融 的封号. 祝 是永远、继续的意思, 融 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舜庙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传说三:黄帝时期,黄帝南巡,分不清方向,于是请 祝融辨乎南方 ,也就是应该说,衡阳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来的,他因此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后来,祝融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的始祖. 今衡阳南岳祝融峰顶还有一座祝融殿,殿后岩石上建有石栏杆,可以凭栏t望北山的风光. 这个火神,楚人的始祖祝融又怎样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认为,南方属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离 ≡ 属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传说四:尧帝时期,洪水滔天,浸山灭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帝下令鲧(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鲧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 息壤 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但是,上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鲧杀死,并夺回余下的息壤.上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既然祝融兼了南海之神,当然要选择一个供他管理南海的驻地.这个地点最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靠近南海出海口,附近有港口,方便海船的出入祭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