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子梦丶 2014-03-19

30 讲师 教师 文学院 广播电视学 实验指导 吕菁

28 讲师 教师 文学院 传播学 科研指导 涂雨秋

27 讲师 教师 文学院 新闻学 科研指导 肖艳华

28 讲师 教师 文学院 新闻学 科研指导 刘姿麟

26 讲师 教师 文学院 传播学 科研指导 颜军

38 讲师 教师 文学院 美学、传播学 实践指导 杨波

33 讲师 教师 文学院 文艺美学 实践指导 王峰

41 高级记者 总监 贵阳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学 实践指导 钟华

36 一级播音员 首席播音员 贵阳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学 实践指导 陈韵卓

35 高级编辑 编辑 贵阳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学 实践指导 邓和

33 高级编辑 编辑 贵阳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学 实践指导 夏冰

40 高级记者 副总监 贵阳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学 实践指导 工作基础 2-1专业基本情况(包括办学历史、是否为本校重点建设专业、学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专业教学团队以及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前身系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始建于1978年教育学院建院之时,主要承担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2005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教育.2009年,随着贵州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也随之更名为文学院.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文学院已成为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办学成果显著的本科院系.目前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汉语国际教育四个本科专业. 贵州师范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依托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主要针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原名广播电视新闻学,从2010年开始招生,2013年根据国家政策更名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目前有学生240人,已经有一届毕业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目前有学生120人. 贵州师范学院目前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我校更名升格为贵州文化旅游大学,完成由师范型院校向综合类院校的转变,因此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优势和地位更加突出.目前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已经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文学院在近几年的招生中已在逐渐增加广电类专业的招生名额和招生范围,缩小原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的招生规模. 我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2%;

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20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3%;

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本培养计划涉及的专业教师从2009年至今主编出版教材4部,2008年、2009年、2010年,文学院连续三年均有教师获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奖;

近3年,有4名教师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评为中青年教学骨干;

有6名青年教师参加 贵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3人获一等奖,1名获三等奖.2012年学院实施教改,对原有的 大学语文 公共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组织教学团队申报教改项目,我院申报的 贵州省大学语文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学生人文精神与乡土情怀培养与教育探索 教改课题, 获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立项. 2-2学科建设基础(包括二级学科数量、 硕士学位授予权、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等方面的情况) 本卓越计划涉及相关专业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美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人类学、民俗学、旅游管理共计15个二级学科. 我校是2009年由原贵州教育学院转制建成,目前全校尚未有硕士授权点,文学院现正在积极申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卓越计划涉及相关的科研机构有贵州民族审美文化传播实验中心、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 贵州民族审美文化传播实验中心是由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经费建设而成,拥有各类设备仪器300多万元,由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管理,主要用于本卓越计划中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下设有贵州民族审美文化研究所、普通话及口语艺术研究中心、旅游文化传播研究室三个科研机构. 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是经贵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由贵州师范学院直接领导的科研实体,一个集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的高端学术发展平台.高研院旨在为贵州师范学院整合汇聚校内外各相关领域的学者开展深度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 建设富有活力的平台,倡导美美与共 的理念,营造精诚合作的团队氛围,以高层次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创见奉献社会,服务国家和地方.高研院下设 民族生物学研究中心 、 跨文化教育与认知发展研究中心 、 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 、 文学人类学与民族审美研究中心 、 历史人类学与文献遗产研究中心 、 国际山地人类学研究中心 等七个研究中心.还有贵州民族审美研究中心、区域旅游研究所、农业生态与乡村发展研究所.这些高端的科研机构,为实现卓越计划提供的有力的智力支撑. 2-3 教学资源与条件(包括专业图书、数据库、案例库等情况;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