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7-29
目录序言1

第一篇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2

第一章 十一五 发展成就

2

第二章 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6

第二篇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

第三章 指导思想

8

第四章 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9

第五章 发展战略与主要任务

12

第三篇 优化产业结构

14

第六章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15

第一节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15

第二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9

第七章 加快发展服务业

21

第一节 旅游文化和物流业

22

第二节 金融商贸和房地产业

24

第三节 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

26

第四节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27

第五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

28

第八章 建设品牌产业集聚区

29

第一节 促进产业集聚区跨越发展

29

第二节 优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

32

第九章 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33

第一节 加快培育自主创新主体

33

第二节 加快形成科技创新机制

34

第三节 加快推进体制创新

36

第四篇 加快城镇化

37

第十章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37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37

第二节 创新城镇发展机制

38 第十一章 推进城市扩容

40

第一节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40

第二节 打造卫星城市

42

第三节 推进中心镇发展

43 第十二章 持续创建活动

45 第十三章 争创和谐社区

46 第十四章 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47

第一节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47

第二节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48

第五篇 建设新农村

49 第十五章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50

第一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0

第二节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51

第三节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52 第十六章 促进农民增收

53

第一节 提高农村土地效益

53

第二节 推动农业产业化

54

第三节 加强农民培训

55 第十七章 推进新村建设

56

第一节 加强新村规划设计

56

第二节 建设中心村体系

57

第三节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57 第十八章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58

第一节 完善农村社会服务

58

第二节 深化农村改革

59

第三节 加大扶贫力度

59

第六篇 加快生态建市

60 第十九章 加强环境保护

61

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

61

第二节 水环境保护

62

第三节 固废和危险品防控

62

第四节 农村面源污染防控

63 第二十章 推进生态建设

64

第一节 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64

第二节 建设生态保护区

64

第三节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

65 第二十一章 发展循环经济

66

第一节 节约资源能源

66

第二节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67

第七篇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70 第二十二章 推进文化强市

70

第一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70

第二节 加强人才建设

72

第三节 培育鹰城文化

73

第四节 提升精神文明

75 第二十三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

76

第一节 提高居民收入

76

第二节 积极扩大就业

76

第三节 加强社会保障

77

第四节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79 第二十四章 建设平安鹰城

81

第一节 加强安全生产

81

第二节 维护公共安全

82

第三节 加强基层社会管理

83

第八篇 深化改革开放

84 第二十五章 深化体制改革

84

第一节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84

第二节 加快社会领域改革

85

第三节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86 第二十六章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86

第一节 提高招商水平

87

第二节 推进区域合作

87

第三节 承接产业转移

88

第四节 建设开放型经济

89

第九篇 推动规划实施

90 第二十七章 增强政治保障

90 第二十八章 强化项目支撑

91 第二十九章 完善政策措施

92 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 十二五 时期(2011~2015年)是平顶山市 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 的决胜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平顶山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立足于平顶山实际,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阐述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是政府推动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一五 发展成就 十一五 时期(2006~2010年)是平顶山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开拓创新,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和走在全省前列的态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 三大任务 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生产总值跨进全省前列,胜利实现在全省率先崛起的第一阶段目标. 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初步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12亿元(现价,下同),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2%(按可比价格计算);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6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6%;

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713亿元和350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和2.4倍,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继续提升.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1.3%,比 十五 末提高3.3个百分点;

六大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9.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6.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3.9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深化城市创建活动,中心城区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6县(市)全部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舞钢市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宝丰县创建为全国卫生县城.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4%,比 十五 末提高8.4个百分点;

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 两个规划 ,五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万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55%;

城乡交通、电力、通信、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高速公路235.7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大中型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效能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粮食流通、集体林权、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新进展.五年实际利用外资6.84亿美元,是 十五 期间的2.2倍;

连续三届成功举办 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 ,搭建了招商选资重要平台.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建成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举办了曲艺节、魔术节、戏剧梅花奖、书法兰亭奖大赛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1.85倍和2.05倍,占全省平均水平比重分别提高2.3个和5.6个百分点;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民医保、农村低保和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等制度,解决和巩固温饱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市上下满怀求发展、图振兴的愿望和信心.这些都为 十二五 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平顶山市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专栏1. 十一五 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2005年 十一五 规划目标 2010年 年均增长(%)

1 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

558 1100

1312 13.2

2 人均生产总值(当年价,元)

11505 21600

26000 3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当年价,亿元) 29.1

60 80.6 22.6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

496 1500

2350 30.3

5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2.1 4.2 2.9 6.7

6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3.1(累计) 3.5(累计) 6.8(累计) 30.3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46 290

350 19.1

8

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88 92 91.3

9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 49.9

60 53.8

10 城镇化率(%)

35 48 43.4

11 城镇登记失业率(%) 3.3 4.5 3.5

12 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万) 7.5

35 49

13 人口自然增长率(‰) 5.1

6 6以内

14 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 0.33 1.5 1.5

15 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万人) 4.95 7.5 7.27

1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688 4000

5504 15.4

17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723 14000

16208 13.2

18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46 40 40以下

19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37.2

30 30以下

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10.2

95 95以上

2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7 99

99 22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2.32 1.833 1.829 累计-21

2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80 67

64 -4.4

24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66 75

80 25 城市绿化覆盖率(%) 29.1

45 37.6

26 林木覆盖率(%) 23.3

30 27

27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60 85 85以上

28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29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223 280

320 30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10(累计) -22.1(累计)

31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10(累计) -14.5(累计)

32 城市住房成套率(%) 81.4 90以上 90以上

33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286 300 300左右

34 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

202 600 560(关停小火电47)

35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160.3 370以上

396 36 全市农村公路路网总里程(公里)

6553 8475

8475 十一五 时期,是全市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平顶山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的五年.五年的发展成就,为 十二五 时期奠定了发展基础,创造了发展条件,积蓄了发展势能,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不断深化对市情认识中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实施 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 战略;

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发展趋势,提出统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 三大任务 ,持续提升改革开放、和谐稳定、党的建设 三项保障 ,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二是必须创新发展方式,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创新发展方式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创建 一个载体 (品牌产业集聚区),推进 两个创新 (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升 一个比重 (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实施城市扩容规划,持续开展创建活动,争创和谐社区,增强城区吸纳承载能力,努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通过实施农民增收和新村建设 两个规划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增强了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在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