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5天午托 2019-07-29
专家简介 陈晓远,男,1968年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

广东省高等学校 千百十 工程第四批省级培养对象,韶关市第六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广东省科普志愿团讲师,韶关市浈江区政府顾问. 主要从事土壤和植物营养、土地资源管理、作物土水关系、作物高效施肥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12月至2001年11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2002年间,先后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和生态环境学院任教,担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土壤学学科主任.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1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2部.目前担任韶关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韶关发展参考 2010年第6期 总第21期顾问: 许俊杰 王羽梅 主编: 官建生 副主编: 李步德 刘梦溪 曾建平 责任编辑:黄雪晖 编辑: 卢剑闻祥花 李步容 韶关学院图书馆主办 2010年5月目录韶关发展思考 关于加快浈江区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思考 热点关注 区域旅游合作再成焦点 基于生态位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城市旅游合作措施 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中区域利益机制的基本思路 经济建设 未来十年,遂宁市产业园区发展实施

533 战略 产业集群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重点保障招商引资机制 实现呈贡新城飞速建设 江西安远:科技创新为民营企业助力 新一代3G网络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新机遇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完善路向思考 辽宁瓦房店 两轮 驱动县域经济 生态发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峡江明珠的生态之光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城市建设 中国城镇化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谨防城镇化发展被房地产业牵引脱轨 短讯采撷 媒体看韶关 关于加快浈江区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思考 DD以犁市镇为例 韶关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晓远 漆萍 摘要:现代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具备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条件,浈江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根据实际选准都市农业的目标模式,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 都市型农业,是指以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和服务城市为目的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和高效益的区域性农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和较高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它是在城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城乡一体建设需要而形成的. 浈江区位于韶关市区东北部,武江、北江以东,东、南接曲江区,西临武江区、乐昌市,北连仁化县.浈江区现辖5镇7个办事处,总面积523平方公里,2008年户籍人数35.51万人.2008年,全区蔬菜上市6.16万吨、生猪出栏8.64万头、三鸟上市150.49万只、水产品上市7874吨,分别同比增长0.11%、13.8%、11.6%和3.6%.农村经济总收入28.36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6.3%.现已建成上万亩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甜笋竹、水产养殖3大农业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的优质鱼、三元杂交猪、无公害蔬菜等一批 名、优、特、新 农副产品,形成了以水稻、蔬菜、禽畜、塘鱼为主导的城郊型农业产业结构.浈江区基本上具备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

一、发展都市型农业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一)从农村、农业发展情况看 随着浈江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工业用地、城建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建设用地日益增多,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而且这种趋势还将不断发展.这种发展中出现的土地资源缩减,缩小了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反,由于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原有的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散两多两小(种养广散,产业多、品种多和种养规模小、基地规模小)现象、结构调整模式以及规模基地建设将逐渐发生大的变化.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受到严重制约.为此,建设都市型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农业的发展效益,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从城市化发展情况看 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和建设,浈江区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口集聚力不断增大.人口的迅速集聚给尚未形成完善功能的城镇尤其是农村集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人们包括对生活环境、生活空间、生活内容等多样性在内的生活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城镇功能不强与居民生活、娱乐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充分利用浈江的山水资源、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和居民生活的需求,着力构建以城镇为依托和服务城镇为目标,以发展生态旅游型、绿色安全型和现代加工型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型农业,已成为拓展城镇功能、丰富居民生活多样性的当务之急.

(三)从周边大中城市发展情况看 随着以广州为龙头的珠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形成,武广高铁的开通,大大推动了武汉、长沙、广州等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这客观上对三次产业和城乡协调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农业发展方向面临新的抉择.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走势,牢牢抓住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与上述大中城市尤其是广州市交通便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加快建设受大中城市群辐射的都市型农业,以此作为浈江经济融入珠三角的重要抓手,这不失为是农业发展方向上的理性选择.

(四)从加入WTO后的情况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国际化的新阶段.入世后,农业是受影响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产业,农产品将面向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也将面对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区域分工成为农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农业兴衰的决定因素,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区域间的分工和协作;

有利于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培育和壮大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竞争力;

有利于建立健全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创建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农业发展需要的制度环境和基础条件. 从上述情况看,加快培育和发展都市型农业,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浈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浈江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条件 经过近年来对效益农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浈江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已迈出了坚实一步,农业开始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下面以犁市镇为例进行阐述. 犁市镇位于浈江区中部,下辖15个村委,1个社区,面积305平方千米,占浈江区的60%,人口46550人(2005年),其中农业人口31900人.耕地48000亩,其中水田面积28434.45亩,旱地面积14415亩;

林地380000亩.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年平均气温18.8℃~21.6℃,年均降雨1400~2400L,全年无霜期310 d左右,年日照时间1473~1925 h.

(一)从农业结构调整状况看 传统的粮食、蔬菜、肉禽蛋等常规农副产业生产为主的满足温饱型的城郊农业,逐步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手段,以增加收入为目的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犁市镇从搞好产业定向、培植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入手,坚持 与资源特色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的原则,做到 一村一品 ,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壮大发展.逐步形成了五四村委以番茄为主,犁市、群丰、下陂、沙园以香瓜、花生为主,梅塘、溪头、大村、新联、厢郎以优质稻为主,犁市、群丰、下陂、沙园、黄塘、下园、湘廊以蔬菜为主的区域性生产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全镇稻谷种植面积减少了,经济特色作物面积扩大了.现全镇拥有优质稻面积27000亩,花生15000亩,蔬菜13000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150亩,番茄1200亩,连片萝卜1500亩,香瓜1000亩.农业结构初步完成了适应性调整,初步形成了优质稻谷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优势产业和蔬菜、名优水果等新兴优势产业带、产业群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二)从产业化经营状况看 已由产销脱节逐渐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近年来,犁市镇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目前全镇共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按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为会员和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叶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番茄专业合作社、青玉香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以上.

(三)从农产品流通状况看 近年来,犁市镇把农产品加工流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来抓.目前,已成功开发了 梅花香 优质米、青玉香瓜、 犁铺头 花生油等一批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有效地拓展了犁市镇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由单纯地满足当地居民的城郊型和内向型农业向适应区内外市场的开放型农业转变.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经济进一步融合,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从事

二、三产业,使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一大批从事

二、三产业的工商业主重返农产业,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

各种形式的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相继涌现,使农业的功能由经济功能为主逐渐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功能转化;

经过近年来对交通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对外交通和通信条件大大改善.所有这些,均为我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犁市镇为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不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规模的局限和地域的分散,造成资金、科技和人才的集聚能力不强;

农业设施装备还比较落后,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

生态环境脆弱,防灾抗灾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资源量少质差.人均耕地面积仅0.61亩,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一些地方农村面源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三是防灾抗灾能力不强,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在一定程度上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 2. 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传统产业层次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同时,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

合作经济社发展缓慢,规模小,服务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弱,化解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3. 农业扶持资金较少,各项有利于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如资金投入、科技研发、经济政策、社会服务、法律保护等,还没有形成新的保障机制;

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功能不够宽,机制不活,辐射力不强,产销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体系相对滞后,市场营销策略尚未适应,新型的现代营销体系还不完善等等. 一些优惠政策还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要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就必须正视上述制约因素,做到能快则快,能改则改,化制约因素为有利因素,着力推动我市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