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3-12-26

(三)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土流失等情况 我镇位于横县的东北部,地处东经108°48'

~l09°37'

、北纬22°08'

~23°30'

之间,东连贵港市,南接马岭镇、百合镇,西连校椅镇,北与镇龙乡接壤,全镇总面积253.5KO,其中:耕地占24.7%,林地占34.2%,荒山荒地占10.85%,水面占9.3%,其它用地占20.5%. 境内地貌平缓开阔,海拔高程一般在50m-100m之间,境内土壤,水田以红色土、紫色岩、沙页岩等发育的水稻土为主,旱地以红土母岩质红壤,沙页岩母质红壤、沙页岩紫色土等为主.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种植水稻、甘蔗、茉莉花、玉兰花、桑树等各种经济作物及林木等,是横县农业发展经济作物较大的乡镇之一. 自农村联产承包制后,由于毁林开荒改种加剧,较好的涵养水源林木面积减少,导致着水土流失面积不同程度地扩张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提高,汛期严重危害沿江农田的生产和住在低洼处的居民.

二、经济社会情况 云表镇共有14个村委(社区),71个经联社,411个村民小组,21200户,总人口8.4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821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7%.云表镇总面积253.5km2,其中:耕地面积9.4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24.7%(水田4万亩,旱地5.4万亩),林地面积13万亩,占34.2%,江河塘库水面3.7万亩,占9.3%,其他用地7.8万亩,占10.85%,人口平均密度288人/平方公里.云表镇主要种植水稻、糖蔗、茉莉花、蘑菇、种桑养蚕等,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92071万元.

三、历史山洪灾害成因及损失 我镇山洪灾害的形成有多种原因:1.小流域植被较差,无法涵养水源,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受降雨诱发,往往容易发生水夹泥的灾害甚至泥石流灾害;

2.堤防防御洪水标准低,每逢有强降雨,江水上涨,极容易造成洪灾;

3.一些群众房屋选址缺乏规划,房子建在小溪、河沟、山脚、陡坡上甚至是行洪河道内,一旦山洪暴发,房子首先被冲,极容易崩塌造成灾害,还有一些房子通过开挖坡脚,削坡取地修建,人为诱发滑坡形成毁灭性灾害.4.一些地方乱采乱挖,、人为阻塞行洪通道,或乱砍滥伐,无度开采,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5.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大气降雨有关,汛期或强降雨天气发生较多,但建设工程活动诱发因素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不规范的采矿活动、交通道路建设等诱发地质灾害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历史典型山洪灾害情况: 2006年8月3日至5日受六号台风 派比安 的影响,云表江上游区域的镇龙大山普降暴雨,降雨量达250mm,致使流域内山洪暴发,洪峰同时汇入六蓝水库、云表水库,洪水高流量溢出,一时江水猛涨,淹没了沿江一带的邓圩、宿龙、南康、福塘、甲俭、云表、大良、旺庄等村委会,耕地1.4万亩,电灌站12处,受淹农户397户,房屋倒塌38间,受灾人口1.43万人,造成经济损失1200万元.

四、山洪灾害防御能力现状 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点多、面广、分散,且多集中在山区村、屯,加上当前没有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只有靠实测降雨及地质监测情况决定防御程度,工作难度较大,防御工作关键在村、屯,因此必须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层层落实乡镇、村、屯等的报信、报灾、抢险、转移等负责人.同时,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大力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雨情、水情监测,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前转移可能受到威胁的群众,主动避险,尽量减少人员伤亡.②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山洪灾害防御常识的宣传力度,不同程度地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③因地制宜,采取一切可以防御的手段加强防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