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3-10-22

(三)工作安全和情感归属需求的关切性 民办高校大多采取的是近似公司企业型的管理模式,其高度市场化的用人薪酬制度使得青年教师失去了工作稳定感、安全感.其一,民办高校普遍实行全员聘用制,上至院长校长,下至普通教师,全部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一般是三至五年,甚至有些是一年一签.在合同期内如果教师的表现让学校满意,则合同期满后可以继续留用;

但如果教师的表现不太让学校满意或者学校因生源不好等原因已经不再需要这个专业教师的话,则合同期满后不再续约.另外,在合同期内,如果教师有工作失误或者违反学校规定,就有可能被辞退.这种职业的风险性让青年教师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心理阴影.其二,大多数民办高校迫于生存的压力,在认识上走向一个误区,认为学生是 铁打的营盘 ,教师是 流水的兵 ,把教师招进来之后 只用不养 ,缺乏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规划.如此一来,青年教师就感觉自己是学校赚钱的工具,担心自己的价值被 榨干 后就会被学校抛弃.其三,民办高校依靠生源生存,一旦生源不好,教师就有可能被辞退或被调离到非教师工作岗位做普员工,工资就会减少.这些不可测因素都使得青年教师无法产生工作安全感,更缺乏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可见,大多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情感归属需求方面都是部分或者完全缺失的.

二、 基于成长需求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对策 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出发,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应以人文关怀为上,改善物质条件为保障,着重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促使其快速成长.

(一)激发青年教师专业自主意识 民办高校教师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自主,就连《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权利,也没有被民办高校及教师所重视.教师已习惯于被驯服、被管制的工作方式,即使自己的专业自主权正受到侵害,他们仍采取不过问、不抗争的方式.在专业发展进程中,很多青年教师表现出盲目性、被动性,将发展寄托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外部要求的适应上,不注重自主寻求专业发展.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主性.研究表明,教师是否自主与教师的从教年限无多大关联,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意识、能力和实践等要素.自主意识包括自主发展的需要意识、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的意识、对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以及对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在这种意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