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9-08-02
观看模块三视频(教师专业成长),请你谈谈你从李震、蔡明等名师的成长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看完李震、蔡明等名师的成长经历,受益匪浅.

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方面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应该从如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研究教材中提高解读能力 作为教师,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好课的基础,但仅仅具有较高的文本解读能力还不足以把课教好.我们往往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参的依赖和对通行解释的迷信,文本解读过程倒置,主体缺位,即不是先阅读文本,而是先阅读教材说明和其他参考资料,再读文本,有的甚至对文本过而不入,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发现;

或语文素养的欠缺、阅读视野的封闭以及潜心钻研的不足,文本解读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呈现出泛政治化、泛概念化与泛标本化倾向,致使文本解读错位.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下功夫提高自己文本解读的能力,一定要深入研究文本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的内涵与关系,一定要钻研科学的教学设计技术.一篇文章拿来,先不要急着看教参,搜网络,最好自己先阅读,从字词解释到文脉梳理,从篇章结构分析到主题中心把握,先自己独立分析,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再看看教参与网络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反复练习,久而久之,自然能够提升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

1、 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章自古语句精炼,含义深刻,三言两语之间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而教师自身丰厚的人文素养便是提取文本深厚内涵的金钥匙.如果读者不知道司马迁曾经面临着宫刑和死刑的艰难抉择,不了解他为了完成《史记》而忍辱负重,又怎能深刻地解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一千古名句?如果读者不了解文天祥面对敌元高官厚禄的利诱丝毫不为所动,历尽敌人千般酷刑、万种折磨仍然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不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怀故国,深情地向南叩首的感人事迹,又如何能够真正读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慷慨绝唱? 总之,教师要真正深刻地解读文本,没有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就应当博览群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天文地理、经济政治等等均可广泛地涉猎,成为一个博学鸿儒,解读文本自然游刃有余.

2、、 慎用教参,独立阅读 教师参考书对于教材和文本作了较为全面的解读.但是,教师用书对于文本的解读决不能替代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立解读.作为教师,应当在独立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再阅读教参进行补充. 首先,慎用教参.文本解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读者由于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等的不同,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往往是极具个性的.而教参只代表编者对文本的认识,并不是唯一权威的解读,更不能提供一个读者阅读文本时步步深入的体验过程. 第二,独立阅读,以儿童的眼光来体验阅读过程.教师在阅读文本时要注意自己在初次阅读时的感受,体验自己作为一个读者是如何步步深入地走进文本,如何慢慢地领会作者的意图,如何一点一点地欣赏文本的佳妙之处.这种阅读的体验对于语文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教学不应当把教参或教师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的阅读,就必须了解学生作为一个读者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的眼光来独立地阅读文本,体验阅读时的感受,无疑能使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前准备,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

二、在广泛阅读中提高阅读的视野 语文教师大部分不读书,这是不争的现实.我说的 书 ,当然既不是课本、教参和习题集,那很可能只是某些教师贩卖的商品;

也不是为文凭的应考书,那多是速朽玩意儿.我这样一说,有老师会立马跳出来愤愤不平,找出N种理由来为自己不读书开脱.但不管怎样,这里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些特级教师也是人,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很多人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愚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业余提升自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书.

三、在写作中提高写作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 ,这是南京市首批教授级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千千万万名师们的心声. 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的许多同事都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有同感.语文教师不会写,会不会被当作假冒伪劣?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也有同感,常有熟人、朋友甚至长辈,为文凭和职称来找我代写论文,每当此时,我就涌起一种无名的悲哀.我常想,教美术的会画画,教音乐的会唱歌,而今大多数语文老师竟写不成像样的文章,教师平时不动笔,作文课却能大谈 构思、技巧 ,又怎能避 谈兵 之嫌?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般地说,鸡是不可能从水中得到春消息的. 读 是 写 之源泉, 写 是 读 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拿起笔,下 水 !

四、要勤奋执著 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 艰难困苦 ,方能 玉汝于成 ,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年年 剃光头 的乡中;

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执著. 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在回忆经历的《灯光赋》中写道: 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背默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屋子里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一座椅两架蚊烟,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

咔嚓'

'

咔嚓'

地响着……经过灯光的洗礼,我在课堂上总是清清爽爽的. 这种勤奋执著精神是每个成功者共有的.

五、向学生学习 江苏省首批名师、特级教师蔡明说: 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学生提出提高阅读质量很困难,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阅读的特点、性质,总结规律、方法,写阅读方面的论文;

学生提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落差较大,我就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围绕作文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文章.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学思想的火花公布给学生,发动他们进行讨论,请他们给选定最佳方案,从学生身上受益很多.他的语文课实现了 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敞开了心房,进行真情大碰撞 .教师在向学生学习中增长了实践本领,这就是 教学相长 ,蔡老师即是很好的证明.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路线,是一条普遍的真理,对教育也同样适用.我们的 群众 就是学生,善于向学生学习,会加速老师的成长,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教育教学的 群众观

六、要做反思型教师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 民主教育 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 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

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

想'

,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地说,即'

四个不停'

: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蛹的成长,需要在黑暗的壳子里积蓄力量,默默坚忍,痛苦裂变,最后才能突破自我,羽化成蝶,翩然而飞.人亦然. 教师成长是长跑,须有 韧 的精神,我想用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的文题作结与同仁们共勉: 默默生长,不言放弃.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