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2013-05-04

(三)练习巩固 (随机点评学生的翻译)大家都翻译的非常棒,不如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做小诗人的感觉,怎么样?就根据我们刚刚翻译出来的话,把古人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诗句,试着说一说.说的时候要带有自己独特的想像,最好还能做到既顺口、又有感情.大家先分组讨论,我想看看哪组表现得最好. 总结:同学们写的真好,如果叶绍翁还在世上,看到你们写的估计也会拍手称赞!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诗,知道了孤身在外的诗人在萧萧的秋风中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却又在看到篱笆后的一盏明灯时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趣事,心情变得愉快起来.从忧愁孤独到高兴愉悦,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诗人却只用了短短四句诗,二十八个字就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把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说给爸妈听.

(五)板书设计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快乐 听:寒声 秋风 孤独 感:动客情

四、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不同于一二年级时对古诗简单的识记.在这个年龄段,怎样让孩子们在识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才是教学古诗的重点和难点.《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作品.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客居他乡,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所以诗人不免会感到孤独寂寥.却又在看到远处篱笆旁的灯火时,猜想有小孩在后面捉蛐蛐,心里泛起一丝亲切,一丝温暖. 所以,在教学这首诗时,我选择首先让孩子们理解《夜书所见》这个题目的意思,然后介绍诗人以及写作背景,去借诗人的看听想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在提到促织的时候,我问他们 知 字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一开始觉得是 知道 ,我再问孩子们诗人又没有真的看到孩子捉蛐蛐那个场景,他们这才理解这里的 知 应该是料想到,猜到.如此,也就理解了 知 字的意思.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小组讨论的指导还不够到位,语言还不够丰富等.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因此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充分的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五、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教育部教师〔2012〕1号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Z].教育部教基〔2001〕17号3.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 人教网.《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文旭.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

2002

六、致谢 本设计是在李佩英老师的全力指导下完成的. 师恩似海,李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以及谦逊和蔼的学者风范对我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启迪、鼓舞和鞭策,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李老师在百忙之中仍然不忘指导我的毕业设计工作,对我希望很高,学生以后必将努力奋斗,进取不休,以报师恩.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妹妹等家人,我的求学生涯能走到今天,全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在此,祝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 于二O一八四月九日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