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2-12-18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题.(5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⑴星河:银河.⑵谩有,空有.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8、(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 (2)下阕哪一句是对 殷勤问我归何处 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相与步于中庭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⑶轼诣武卫营 ⑷卒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⑶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 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 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 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 卒长说: 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4分) 孝乃德之本 谭用发 《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 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 母亲解释说: 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 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 吃饱没事干. 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来源:学.科.网]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 捐肾救母 的田世国说: 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 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04 版,有删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