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9-12-19
河南省2007年招生考试科研课题结项书 课题编号

0730082 课题名称 中学生诚信考试教育的实施途径 课题负责人 潘金明所在单位 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中学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2007年11月21日 课题编号

0730082 课题名称 中学生诚信考试教育的实施途径 课题组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潘金明 男52 中高 宛城区汉冢中学

13949382613 李国安 男54 中高 宛城区汉冢中学

13525690574 史秀新 男40 中高 宛城区汉冢中学

13663994278 徐玉新 男34 中一 宛城区汉冢中学

13849709736 李书江 男32 中一 宛城区汉冢中学

13569267340 课题组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课题组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负责人: 年月日省招办 意见 盖章 负责人: 年月日中学生诚信考试教育的实施途径结题报告 [摘要] 在 河南省招生考试科研课题申报 中,我校确立了 中学生诚信考试教育的实施途径 的科研课题.

对中学生深入进行诚信考试教育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本课题以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验班和对比班为研究平台,运用实验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从诚信品格的重要性出发,立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对当前中学生诚信品格的现状分析,研究和探讨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进一步探寻在中学教育中培养中学生诚信考试品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培养中学生诚信考试品格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而探求一条以诚信考试教育为突破口的学校德育教育新路子,以此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层次,创设师生平等地位,师生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考试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诚信考试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诚信校园. [关健词] 诚信 考试 教育 作弊 心理 宣传 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认为,一个人的言行如果失去了 诚信原则 ,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以诚待人,以信立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相处.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个人品行.因此,拥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品质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 诚信的字面意思指诚实守信,包括言语上的不欺和行为上的不欺两方面.近代蒋伯潜在《语义广解》中指出 信 有二义: 说话必须真实;

说的话必须能践言 .因此,诚信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1、从言语方面看,说的话真实无妄,符合客观实际;

2、从行动方面看,对说的话能实行,不违背.简言之,诚信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它是人们在履行为他人、为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是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人的动机、信念和情感上的集中表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求诚实守信、信用至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这样的话.诚信也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更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做一个新世纪合格公民,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诚恳、诚实、守信的人.待人欺诈,随口许诺,很难设想这样的孩子会发展成为灵魂高尚的人.因此,诚信既是最基本的人格修养,同时也是一个人拥有人的高贵品格立身社会的最后防线.只有广大学生养成 人而无信勿宁死 的道德情操,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创新中来,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走上社会,认真履行他的岗位职责,完成他与社会的约定.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带来的社会结构、体制、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转型以及传媒的发展,校园信息流的加快,青少年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不同程度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部分青少年学生在道德的选择上往往处于困惑的境地.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 做老实人吃亏 、 讲信用无用 等观念广泛存在, 利字提中间,诚信撇两边 成了不少中学生的人生哲学.实际生活中突出的表现为一些中学生做出与诚信相悖的行为: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学生对老师撒谎,同学之间互相骗钱,有些中学生,在校是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能尊敬长辈,不关心他人等等. 在物质生活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许多领域和地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中学校园,学生中的诚信意识也受到严重影响.在现实的生活中, 诚信 是常听到的词.特别是近几年,国家,企业都在呼唤诚信,就连牵动人心的高考也把诚信做为话题让同学讨论,由此可见诚信对国家,对个人有多重要.大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小到个人的道德品质,我们都不可离开诚信. 继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后,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报告指出: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报告还特别强调诚实守信教育是这次道德教育的重点.这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其特别的时代性、现实性和特殊性. 尽管中国素有 礼仪之邦 之称,尽管当前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社会生活中各种陋习还时常可见,经济活动中的欺骗、欺诈行为还有相当市场.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国家形象,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还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心灵的健康成长,这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选择了诚信考试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突破口.应采取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存需求,寻找更适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途径,采取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中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这是我们本次课题实验目的所在. 存在于当前初中生中的 诚信危机 与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与《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增强中学生的诚信品格的内容也不相符.因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诚信品格迫在眉睫. 为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通知》,突出抓好初中学生诚信考试教育,充分认识加强对初中学生进行诚信考试教育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因此诚信考试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我校的诚信氛围,增强全校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我校学生诚实可信、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形象.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 实验中,我们积极探索中学生诚信考试教育的 有度 有力 和 有效 问题,科学地界定符合中学生 诚信 这个考试目标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点的教育要求:探讨当前中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效的教育方法与途径,特别是在促进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升华与内化上下功夫、出成效,实现道德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道德教育方式的有效性和教育途径的多样性,培养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习惯,有效地提高中学生明礼诚信的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鉴于此,我们借鉴诚信教育的相关研究,对 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途径 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课题组确定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初中生考试心理研究.

2、中学生诚信考试现状调查及研究.

3、建立和完善我校诚信教育层次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4、探讨切实可行的诚信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途径的体系. 课题组研究本课题的基本原则是:

1、科学性原则:研究过程要认真学习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关理论,了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严格依据《纲要》的理论框架,根据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特点,研究制定适合中学生的道德建设层次性目标与内容毓,使之具有科学性.

2、实践性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实践中感受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以防止步入知行脱节,空洞说教的误区.

3、渗透性原则: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不断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以防止步入单项推进,只搞活动的误区.

4、点面结合原则:以实验班为重点,集中研究对象,加强教育方案的落实,比较实践效果,探讨研究策略,及时获取经验并向全校推广,使整个校园形成 明礼诚信 之风.

二、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在课题活动中,边实践边研究,按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知、情、意、行及教育教学辞去,探索课题研究对学生身心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②自然实验法――教育者教师为实验者,受教育者学生为被试者,在课题研究过程的自然状态下进行,重视实验信息反馈,同时按研究目标探索评价方法. ③经验总结法――以具体事实为基础,注意材料的积累,调查研究关注个案轨迹,通过资料的分析,揭示研究过程的得失,探索 明礼诚信 课题研究的本质和规律.

2、研究对象 我校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我校902班和906班为实验班,采取点面结合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⑴准备阶段(2006.11――2006.12) ⑵实施阶段(2007.01――2007.06) ⑶结题阶段(2007.07――2007.09)

三、结果与分析

(一)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种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学生考试作弊,不仅使老师检测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做不到因材施教,而且助长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败坏了学风与考风,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更为严重的是,它能腐蚀学生的思想品德,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题组设计了《关于中学生考试现象的调查问卷》(见附件一),通过调查问卷,采访等形式,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老师,深入了解他们对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看法和学生产生作弊行为的动机,经过统计调查问卷,课题组得到了如下的一些数据:

1、在最近一次考试中作弊人数约占30%.

2、考试作弊是为了拿高分的人数约占作弊人数的50%.

3、考试时是否作弊跟监考老师的态度有关的人数约占60%.

4、认为考试作弊与不讲诚信无关的人数约占60%.

5、认为应加大对作弊学生的处罚力度的老师约占80%.

6、最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约占30%. 从统计的数据和经过我们的采访,我们认为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考高分,满足虚荣心理.一些学生为了把名次排上前头,受老师表扬,同学们的瞩目,但自己的能力又达不到那样的分数,就通过作弊的手段来满足虚荣心理.

2、怕老师批评.考试成绩差常被老师批评.因此考试时有些学生不惜通过作弊来提高卷面分数.

3、为应付家长.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甚至不顾孩子现有的水平,提出过高的要求,使一些学生压力很大,为了回报父母一个高分,有些学生不惜欺骗父母,通过作弊获取高分.

4、碍于同学间的情面.有时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考试前或考试时会受到一些 求助 ,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