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ong447385 2019-12-16
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Ba―137 Au―197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日常生活离不开洗涤剂下列有关洗涤剂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 用纯碱溶液清洗餐具上油污 B. 用稀硫酸清洗水壶里水垢 C. 用漂白液洗涤白衬衣上红色墨迹 D. 用汽油清洗皮肤上的油漆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油脂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所以可以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A正确;

B.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故B错误;

C.漂白液中的次氯酸根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够氧化红色墨迹生成无色物质,故C正确;

D.汽油、油漆都是有机物,油漆在汽油中溶解度较大,所以可以用汽油清洗皮肤上的油漆,故D正确;

答案:B. 【点睛】油脂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物;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根据以上进行解答本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 氯气和明矾均可做自来水的消毒剂 D. 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和生石灰均作还原剂 【答案】A 【解析】 A. 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A正确;

B. 煤的气化和液化均是化学变化,B错误;

C. 氯气可做自来水的消毒剂,明矾是净水剂,C错误;

D. 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作还原剂,生石灰作干燥剂,D错误,答案选A. 点睛:选项C是易错点,氯气自身没有漂白性,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而作净水剂,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 3.要将NaOH高温熔化,下列坩埚中可选用的是 A. 普通玻璃坩埚 B. 石英玻璃坩埚 C. 氧化铝坩埚 D. 铁坩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A错误;

?B.石英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B错误;

C.三氧化二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C错误;

D.铁坩埚含有铁,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D. 4.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I中试剂 II中试剂及现象 推断 A 氯化铵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氯化铵稳定 B 硫酸亚铁 品红溶液褪色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C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铁粉与水蒸气 肥皂水冒泡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离开热源,氨气和氯化氢又会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生成的氯化铵附着在试管口附近,所以酚酞溶液不变红色,A项错误;

B.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4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需由+2价升高到+3价,即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B项错误;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有还原性物质生成,所以加热石蜡油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正确;

D.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若加热试管Ⅰ中的空气,肥皂水也会冒泡,D项错误.答案选C. 5.燃煤脱硫可减少SO2尾气的排放,燃煤脱硫技术受到各界科研人员的关注.一种燃煤脱硫技术的原理是:CaO(s)+3CO(g)+SO2(g)CaS(s)+3CO2(g)H=-394.0kJ/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不同温度下起始CO物质的量与平衡时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T表示温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T1比T2高B. b点SO2转化率最高 C. b点后曲线下降是因CO体积分数升高 D. 减小压强可提高CO、SO2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2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T1比T2低,故A错误;

起始CO物质的量越大,SO2转化率越高,所以c点SO2转化率最高,故B错误;

投料比等于系数比时,生成物的体积分数最大,b点后曲线下降是因CO体积分数升高,故C正确;

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CO、SO2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

6.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各步转化均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N2→NO2→HNO3→NO B. Al→Al2O3→Al(OH)3→AlCl3 C. Si→SiO2→H2SiO3→Na2SiO3 D. Fe→FeCl2→Fe(OH)2→Fe(OH)3 【答案】D 【解析】 A. N2不能直接转化为NO2,A错误;

B. Al2O3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B错误;

C. SiO2不能直接转化为H2SiO3,C错误;

D. 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e(OH)2,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和水化合生成Fe(OH)3,D正确,答案选D.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在pH=12的溶液中 Na+、K+、CH3COO-、SO42- B.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NH4+、Ba2+、HCO3-、NO3- C. 含Fe3+的溶液中 H+、K+、Br-、I- D. 无色溶液中 Cu2+、Al3+、SO42-、[Al(OH)4]-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pH=12的溶液显碱性,Na+、K+、CH3COO-、SO42-可以大量共存;

故A正确B.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显酸性,HC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故B错误;

C. Fe3+具有强氧化性,I-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D. Cu2+为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故D错误;

答案:A. 8.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0―40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D. 8min前A的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30~40 min间该反应由于C的浓度不断减小,A、B的浓度增大,所以平衡正向移动,而使用催化剂平衡则不会发生移动,错误;

B.根据图像变化可知A、B的系数相同,化学方程式中的x=1;

由于体系的温度不变,所以不能确定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错误;

C.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改变温度,化学平衡必然发生移动,这时V正、V逆一定不再相等,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所以30 min时是减小压强,40 min时是增大压强,因此该选项是错误的;

D.在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A)= (2.0-1.36)mol/L÷8min=0.08 mol/( L・min),正确. 考点:考查影响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因素及相应的计算的知识. 9.已知某酸HA的电离常数Ka=2.0*10-8,用2mol/LNaOH溶液滴定100ml2mol/LHA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的pH=4 B. b点溶液中存在:c(A-)>

c(Na+)>

c(H+)=c(OH-) C. b点c(HA)/c(A-)=5 D. c点c(A-)+c(H+)=c(Na+)+c(OH-) 【答案】C 【解析】 A. HA的电离常数Ka=2.0*10-8,则2mol/LHA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是,因此a点溶液的pHc(H+)=c(OH-),B错误;

C. b点溶液显中性,c(H+)=10-7mol/L,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c(HA)/c(A-)=5,C正确;

D. c点酸碱恰好中和,生成Na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A-)+c(OH-)= c(Na+)+ c(H+),D错误,答案选C. 10.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 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象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由图1可知,T1V逆,故C正确;

D. 图4中,若m+n=p,加压平衡不移动,则a曲线可能为加压,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分析本题图1和图4一类涉及影响反应速率条件的图像时,注意把握图像的关键内容―斜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对应的是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的条件. 11.下表是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Z W A.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 Z的单质一定能溶于稀硫酸中 C. 四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均等于其族序数 D. 四种原子中,Z的原子半径最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W可能为S或Cl,二者的最高价含氧酸分别为硫酸、高氯酸都是强酸,故A选项是正确的;

B.Z可能为Al或Si元素,Al能与稀硫酸反应,但Si不与稀硫酸反应,故B错误;

C.Y可能为O元素,O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故C错误;

D.原子的电子层越大,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原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四种元素中Z的原子半径最大,故D错误;

答案:A. 【点睛】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以知道四种元素分别为C、N、Al、S或N、O、Si、Cl,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进行解答 12.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

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Q>

R D. 含T的盐溶液一定能与碱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R、T、Q、W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 【详解】A.非金属性N>

Si,其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

SiH4,所以A正确的;

?B.非金属性SiR,所以C正确;

D.T为Al,偏铝酸钠为含有铝的盐,但偏铝酸钠不与碱溶液反应,故D错误;

答案:D. 13.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 a=b B. 混合溶液的pH=7 C. 混合溶液中,c(H+)=mol?L-1 D. 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因酸碱的强弱未知,a=b,只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但如为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则溶液不呈中性,故A错误;

B.因温度未知,则pH=7不一定为中性,故B错误;

C.混合溶液中,c(H+)=√KWmol/L,根据c(H+)?c(OH-)=KW,可知溶液中c(H+)=c(OH-)=√KWmol/L,溶液呈中性,故C正确;

D.任何溶液都存在电荷守恒,即c(H+)+c(B+)=c(OH-)+c(A-),不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故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 视频 14.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答案】B 【解析】 A、酒精和碘是互溶的,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

B、苯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正确;

C、乙酸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

D、溴和四氯化碳是互溶的,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分离方法中的分液法,熟记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 15.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ΔHc(M+)>

(OH-)>

c(H+)........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