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摇摆白勺白芍 2019-12-14
陕西省 十三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 发展态势

1

一、 发展成效

1

二、 形势分析

8

第二章 战略布局

12

一、 指导思想

12

二、 基本原则

12

三、 发展目标

14

四、 战略重点

15

(一)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双轮驱动 释放活力

16

(二) 强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7

(三) 加强产学研/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产业双向互动

17

(四)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新引擎激活新动力

18

第三章 总体部署

19

一、 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释放激发创新潜能

19

(一) 加强清单管理链条部署

19

(二) 整合优化省级科技计划

20

(三) 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模式

22

(四) 改进财政科研经费管理

23

(五) 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

24

(六) 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25

(七) 健全科技资源统筹体系

26

(八) 推动科研院所改革创新

28

(九)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9

二、 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围绕创新培育产业

29

(一) 夯实创新基础能力

29

(二) 围绕产业部署创新

31

(三) 围绕创新培育产业

41

三、 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军民深度融合

43

(一) 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43

(二)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45

(三) 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45

(四) 推广 一院一所 模式

46

四、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

47

(一) 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47

(二) 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

48

(三) 培养引进各类创新人才

49

(四) 完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50

五、 实施园区/基地提升工程,强化园区体系化建设

50

(一) 构建高新区协同发展体系

51

(二) 支持专业科技园区特色发展

53

(三) 加强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53

(四) 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54

(五) 打造丝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55

六、 实施平台提升计划,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56

(一) 提升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

56

(二) 升级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7

(三) 增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能力

58

七、 打造 双创 新引擎,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60

(一) 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

60

(二) 打造创新创业新载体

61

(三) 探索创新创业新模式

62

(四) 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

64

(五)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65

八、 创新驱动县域发展,促进三大区域协同互动

66

(一) 加强创新型市县建设

66

(二) 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66

(三) 加强县域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67

(四) 探索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途径

67

第四章 保障实施

69

一、 组织领导协调保障

69

二、 规划实施机制保障

69

三、 财政科技投入保障

70

四、 政策统筹落实保障

70 附录 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链清单

71

一、 支柱产业

71

(一) 能源化工领域

71

(二) 装备制造领域

71

二、 主导产业

74

(一) 现代农业领域

74

(二) 信息技术领域

76

(三) 新材料领域

77

(四) 生物医药领域

81

(五) 生态环境领域

82

(六) 公共安全领域

83

(七) 现代服务业

84

三、 先导产业

86

(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

86

(二) 大数据

87

(三) 云计算

88

(四) 增材制造

88

(五) 智能机器人

89 陕西省 十三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 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速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确保实现 三个陕西 奋斗目标,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陕发[2015]16号)精神,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工作发展现状,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态势 发展成效 十二五 以来,我省科技工作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指导方针,着眼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深入实施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型省份建设全面展开,科技资源统筹初见成效,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科技创新创业日趋活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级高新园区、创新平台和基地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一)科技资源优势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十二五 末,全省有各类科研机构1176家,各类高等学校116所,在陕两院院士64人、国家 千人计划 人选17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3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059人、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15个、青年科技新星517人.2015年,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九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七位,万人科技论文数居全国第四位,技术交易额突破72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全省R&

D经费投入强度居全国第八位.2014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8%. 截止2015年,全省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9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6个;

成立了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8个;

西安交通大学牵头组建的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 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入选国家 2011协同创新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了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有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海内外知名高校加盟.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总量超过8000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50亿元;

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集成的文献总量近2亿条.

(二)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十二五 期间,我省共有164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励(其中,由我省主持完成的13个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3个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39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3年和2015年,我省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三位.由西安交通大学主持完成的 内燃机低碳燃料的互补燃烧调控理论及方法 弛豫铁电体的微畴-宏畴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材料的高性能化 和 皮肤与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 ,以及西北工业大学主持完成的 机械结构系统的整体式构型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等4个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共有16项成果(通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研制的肝靶向化学1.1类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成为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

由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自主研发成功世界最大吨位的自由锻造油压机及世界最大夹持力矩的全液压锻造操作机,整体装机水平世界领先;

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的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技术 ,在深层石油勘探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华电集团启动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填补了甲醇制芳烃工业化技术的空白,使我国煤制芳烃大型产业链基本成型.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2015年,我省企业R&

D人员全时当量4.97万人年,在全省的占比为54%. 十二五 期间,我省企业R&

D经费投入年均增速为18%,占比由37%上升到48%.2015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中,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超过60%;

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总量的39%,占全省职务专利授权量的57%.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 十二五 末,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09家,居全国第十四位.省属企业组建研发机构475个.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68家,其中创新型企业61家.

(四)园区/平台和基地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西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宝鸡高新区获批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咸阳、渭南、榆林、安康等4个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7个;

新建延安、蒲城、府谷、蟠龙、富平、凤翔、三原7个省级高新区.全省各级各类高新区成为支撑创新型省份建设、引领我省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力量. 6家工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陕西科技控股集团、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成功组建,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西安光机所光电产业园有望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引发的 三星效应 ,为加快发展我省半导体产业带来巨大机遇.中兴通讯将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落户于陕西,标志着西安高新区已经逐步形成完整的智能手机产业链,可望打造千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态势. 渭南、杨凌、榆林、汉中、咸阳、宝鸡、西咸新区、铜川等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建澄城、眉县、神木、柞水、临渭等2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76个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34个,省级专家大院112个,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总数已达1.13万名.先后形成了以大学为依托的 试验示范站 推广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 大荔模式 、以政府为主导的 科技特派员 服务模式,构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五)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涵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成各类企业孵化器79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24家,在孵企业达3734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3000家;

建立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73家,其中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5家;

建立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1家,其中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21家. 建成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新建渭南、咸阳、宝鸡、沣东新城等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联网运行,促进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科技与金融结合成效显著.设立了西北地区首家专业科技支行――长安银行西安高新科技支行;

设立的国内第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及西北地区第一支天使投资基金――西科天使基金,已支持初创企业54家,投资额达1.2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部首家股权众筹融资平台 创业中国股权众筹平台 开通运行.

(六)科技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十二五 期间,省委、省政府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实施统筹创新工程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意见和决定,制定并启动了《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省科技厅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在促进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育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规范科技园区管理和研发基地管理、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加强科技资金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先后出台了《陕西省科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