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22-12-09
反思与启迪 贺家坪中心学校 郭东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

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相互接纳,生生互相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在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教学中的意外呢? 实际上,课堂上的意外是正常的,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当我们把"节外生枝"的"节"看成师生共同的"节"的时候,"枝"也就成了促使"干"生长的表现,我们的课堂就成为真正的学生课堂,成为学生的生命历程.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我们就没有必要对教学中的意外进行设防,而是应关注更多的意外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防意外,不回避意外,正视意外,给意外喝彩,给意外正名,善待意外,让课堂涌动生命之花. 我的反思 当学生"固执己见"时,选择逃避或强制都只是下策,积极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怎样才算是积极面对呢?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努力想办法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

其次要对症下药,相机引导,本着平等对话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教师在和个别学生对话时,一定要注意吸引其他大多数同学也参与其中,把说服个别学生的过程转化成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下开放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能,领略了他们向老师挑战的勇气.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才能应付课堂上的瞬息万变,才能给学生以更好的引领. 我的体会 多次的课堂意外产生及有效的调控,使我真正意识到了善待意外带来的"意外惊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意外让学生个性飞扬.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获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富有个性化的答案,是他(她)创新学习、发散思维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 首先,教师要捕捉创新信息,提炼学生独特的见解,尤其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意识到这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好契机.其次,要鼓励自由畅想,为避免教师急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或把学生的学习引入误区,我们要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延迟评价判断.这样做,一方面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二、善待意外让学生知道"择优而用". 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差异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辨别,让他们在充分讨论、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找到最佳或较优的办法. 在新的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

意外是能让人的眼睛一亮,让人砰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有了创造的苗头;

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也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同时,意外的出现要求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的生命之花不断涌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