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9-12-03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积极推广和运用项目法管理,统筹兼顾,自始至终坚持 业主至上、质量第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的服务宗旨,以勤劳、朴实、科学、积极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内容.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

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2、现场调查资料和xx单位的实际情况;

3、招标文件及合同;

4、xx单位已通过认证的质量体系文件及作业指导书;

5、xx单位已施工过的同类工程的经验;

6、xx单位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0、《砌石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16、《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

17、《锚索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8、《建筑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19、《土层锚索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

2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

2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92);

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18-84);

2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2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

2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96);

27、《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104-97);

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84);

2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31、《xx工程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则》;

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92;

3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921;

35、《xx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36、《钢筋焊接及试验规程》JGJ18-96;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县xx场滑坡治理工程. 概述 1.

1、地质及水文条件 该滑坡位于xx县xx场,且处于长江支流岷江的左岸,距xx市20km,距xx县县城所在的xx镇约10km,xx―xx―xx县乡公路从滑坡体前缘横穿. 整个滑坡分为两个小滑坡,即H1滑坡和H2滑坡.H1滑坡东西向平均长650m,南北向平均宽140m,主滑段长约154m,前后缘相对高差达35m;

属浅层中型土质滑坡;

H2滑坡为顺层岩质滑坡,东西向平均长233m,南北向平均宽130m,主滑段长约134m,前后缘相对高差达37m.整个滑坡位于龙崩槽以下的斜坡地带. H1滑坡 由于现在H1滑坡体上建有大量建筑物及构筑物,故滑坡原地貌早已被人改造或破坏.依现状来看,主要微地貌单元有陡坎、冲沟以及斜坡地貌,滑坡总体地貌为一个区域性的斜坡地貌,但地形平缓,起伏不大,坡角总体小于20°,且西部地形起伏大,东部地形起伏小,滑坡纵向地形变化逐次为:后壁为基岩陡崖,后缘为崩滑堆积的斜坡,坡角约为20~30°,地表树木微见倾斜现象;

滑坡中后部为缓坡和平台地形,坡角约为10~15°,地表除少部分地方为耕地外,其他地方基本已被改建为当地居民住房;

前缘地形较缓,坡角约为8°左右,其上建筑物的数量和密度亦最大;

其剪出口出露于岷江岸边,且位于土岩界面上. H2滑坡 H2滑坡前缘坡度较陡,直接为陡坎,后部坡度较缓,约20°左右.主要地貌单元有平台、陡崖、冲沟、斜坡地貌,地形较陡,起伏较大,滑坡纵向地形变化逐次为:滑坡后壁为陡坎,坡度较大,坡角约为25°左右;

滑坡后缘为凹槽,此为滑坡在过去滑移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深长拉裂缝;

滑坡中部及东部被人为改造成三级平台,总体地形较缓,坡角约为12°~20°,滑坡西部,则基本保持着斜坡地貌,部分被开垦为耕地,约占滑坡地表面积的19%,坡度较大,坡角约为18°~25°,前缘地形直接变为陡崖,剪出口处局部基岩出露,但大部分已被坡残积物覆盖. H1滑坡的滑体物质组成以填土、粉质粘土夹角砾及块石土为主;

H2滑坡的物质组成以全~强风化的泥、砂岩为主,局部夹有中风化的泥岩、砂岩,其次还有少量的填土、粉质粘土夹角砾. H1滑坡的滑床为强风化的砂岩、泥岩;

H2滑坡的滑床大部分为中风化的砂、泥岩,少量呈微风化,属于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J2S)地层. 该滑坡区年降雨量大,为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来源,洪水期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平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按该区含水介质分类,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在地下1.43~22.4m处形成了统一的潜水位线.该地下水无腐蚀性. 位置为非抗震区,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1.

2、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一) H1滑坡―抗滑桩支挡工程 抗滑桩井石方开挖 m3 2538.36 抗滑桩桩心C30砼浇筑 m3 1549.8 抗滑桩护壁C15砼浇筑 m3 988.56 抗滑桩护壁模板工程 M2 3587.4 墙前肋柱C30砼浇筑 m3 1549.8 肋柱模板工程 M2 3587.4 抗滑桩及肋柱钢筋制作安装 t 365.635

(二) H1滑坡―预应力锚索+格构支挡工程 预应力锚索12m(每束7根) 束14 预应力锚索13m(每束7根) 束42 预应力锚索14m(每束7根) 束40 预应力锚索16m(每束7根) 束23 预应力锚索18m(每束7根) 束10 预应力锚索21m(每束7根) 束10 预应力锚索27m(每束7根) 束10 预应力锚索29m(每束7根) 束29 预应力锚索31m(每束7根) 束19 预应力锚索20m(每束8根) 束21 预应力锚索23m(每束8根) 束21 预应力锚索29m(每束8根) 束19 预应力锚索19m(每束8根) 束19 预应力锚索23m(每束8根) 束19 预应力锚索26m(每束8根) 束19 预应力锚索31m(每束8根) 束19 格构梁基槽石方开挖 m3

640 支敦石方开挖 m3 408.64 支敦C10砼浇筑 m3 250.53 支敦模板工程8 M2 647.4 支敦钢筋制作安装 t 26.376 格构C25砼浇筑 m3 322.46 格构梁模板 M2 1600.79 格构钢筋制作安装 t 72.5 三 地表水工程 人工挖排水沟石方 m3

800 M10浆砌块石排水沟 m3

1440 土方回填 m3

1600 M15水沟抹面 M2

500 沟盖板C30砼浇筑 m3

100 沟盖板钢筋制作安装 t

20 已有水沟修缮 m 524.0

第二章 工程目标

一、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目标均为合格工程,争创优质工程.其关键部位(含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梁、支敦、水沟等)均必须达到一次性合格.

二、工程工期目标 工期紧任务重,要求必须在xx年11月30日前竣工,我们计划在xx年xx月15日开工,到xx年xx月30日完工,历时106天.

三、工程施工安全目标 该工程必须把确保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作为其施工安全目标,杜绝任何伤亡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四、工程文明施工目标 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以地方文明安全工地标准管理现场.

五、环保及水土保持目标 严格按环保及水土保持部门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控制施工用水污染,减少粉尘及空气、噪声污染,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为保持施工区内的环境卫生,施工、生活场地将派人定时清扫处理.在工程完工后,拆除一切必须拆除的施工临时设施,并对拆除的场地进行清理.

第三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概述

1、施工总体布置,主要是解决承包商为承建本工程所需要修建的各种临时设施与本工程相互间的合理布局,将各项施工、生活、临时设施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上周密计划和布置.

2、本工程要按时保质完成施工任务,合理地进行平面布置和组织,严密科学的平面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3、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的空间体现,反映了已建建筑物和拟建工程、临时设施及施工机械、道路等之间的相互空间关系.它布置得是否合理,执行管理的好坏,对现场文明施工、以及施工进度、工程完成、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都产生直接的影响.

4、在绘制平面图之前,首先认真研究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并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和条件作深入细致的周查研究;

而后再对布置施工平面图所依据的原始资料进行周密的分析,使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相符.施工平面图设计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4.

1、调查资料,如地形、水文、工程地质及气象资料等,主要用于布置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排水沟设施布置位置,安排冬、雨季施工期间所需设施的布置位置. 4.

2、技术经济条件调查资料,如交通运输、水源、电源、物资资源、生产和生活基地状况等,主要用于布置水、电管线和道路等. 4.

3、建设单位及工地附近可供租用的房屋、场地、加工设备及生活设施,主要用于决定临时设施需用量及其空间位置. 4.

4、满足甲方的有关要求. 4.

5、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布置能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施工机械设备的功率、数量能充分保证施工进度的要求. 4.

6、施工用水、用电能充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4.

7、坚持做到道路通畅,材料堆放整齐,满足施工现场忙而不乱,文明卫生的要求. 4.

8、从技术角度上,为材料、设备的布置选准最佳点,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保证机械设备的合理利用.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内容

1、项目部基地布置 该地灾项目分为H1(抗滑桩支护)和H2(预应力锚索支护)两部分,考虑到其工期短及所处的周边环境,并为加强项目管理,本工程将设置一个项目经理部,下设两个施工现场办公室,生活用房、工人娱乐用房将就近租赁当地民房.

2、临时水布置 该标段的施工临时水源均接自业主提供的在施工现场附近的给水管.施工区内采用PPR管向各用水点布置,提供生产、生活、功能性试验用水.主干管用φ50管布设,支管采用φ32管引向附属用房区、生产区各用水点.分区域布置阀门和消火栓,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并满足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防火安全.施工场内的施工用水采用PPR管配合塑料管使用.

3、临时电布置 该标段现场用电主要为生产用电.本项目的施工临时供电直接接用建设方提供的现有电设施再接至总配电箱,采用5根10mm2绝缘铜芯导线,配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布设,引至现场各结构物边上.施工区域内的临时线路按施工需要采用电缆线搭接,并且必须架空.

4、通讯 由于工程地点移动通信信号良好,日常通信可以移动电话解决.经理部可申请安装值班电话一台,并配备对讲机若干,用于测量中使用.

5、临时路布置 由于本滑坡,特别是H2滑坡位于滨江路上方,民房后侧.只有在该滑坡西侧有一条乡村简易便道,路宽3m,坡高路陡,工程施工时需要另修便道与之相通. 临时路的设计主要本着方便施工、节约的原则进行布置;

根据场内情况,需改造已有道路0.5Km,修建临时通车便道1.1Km,其他人行便道若干. 依照工程平面规划图的道路、管线及构筑物、建筑物的位置进行设计.确保各施工地点道路通顺、方便,尽量避免因施工造成道路中断,一旦中断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施工道路沿滑坡底部施工区域设置,结合现有道路配合使用以便于土方外运及设备进场等.

6、临时生产、生活区布置 根据工期要求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生活区包括食堂、浴室、办公室、宿舍、开水房、厕所等必备生活用房均租用当地民房.生产区根据工程需要设钢筋加工厂、砼搅拌站、料场、仓库.临时生产、生活区在不影响施工进展的前提下,结合平面规划和实际情况,经反复比较后决定.

7、施工现场打围 为保证施工安全,本工程拟采用封闭施工,四周打围. ?

第四章?? 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技术准备、资源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场外协调工作准备及试验准备等.这些工作,有的必须在开工前完成,有的则可贯穿于施工过程中进行;

一、技术准备

1、要求项目部各专业人员,特别是项目总工、施工内业、测量负责、质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文件和图纸进行认真的学习、复核,领会设计意图,建立正确的工程轮廓.如有疑点或发现差错及时提交业主和设计单位予以澄清,形成图纸会审纪要,以便正确指导施工.

2、进行施工调查,进一步了解现场施工条件,提出和优化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对重点工序单独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制定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进行逐级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明确设计施工意图、应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法以及安全技术要求等.

4、事先对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前的培训工作,对施工技术难度大的部位或工序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使用.

5、备齐所需的有关规范、验收标准等.

6、由业主会同设计院组织测量放线交接,测量人员进行接桩复测,将复测结果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建立控制导线、三角网,对控制桩设置护桩并加以标识进行保护,同时加密施工用的临时水准点.

7、会同监理、业主设计院进行路基中桩复测、断面复测,并绘出断面图,确认土石方数量.

二、资源准备

1、劳动力资源准备 根据本标段的规模和特点,为确保工期,对劳动力资源作出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