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2019-12-06
《6.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实践与反思 ? 课题: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 课时: 2课时 提供者:谭红英 单位: 勐海县勐海镇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研究典型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材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人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为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一氧化碳的内容进一步加深了碳的还原性和可燃性的学习,起到了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并关注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二氧化碳有一定的了解,零散知道一些性质和用途,知识体系没有建立,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对于一氧化碳比较陌生,教师要通过课件让学生掌握本内容.我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在这我要多给机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怎样检验? 【导入新课】: 展示可口可乐饮料,摇一摇,问现象是什么呢?猜一猜气体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进行新课】: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①演示实验一:在烧杯内放两只高矮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将收集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把现象和分析填入课本117页. ②演示实验二:向刚才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内加入三分之一瓶水.把现象和分析填入课本117页. ③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补充)固体二氧化碳又名干冰,用途有哪些.

2、化学性质 ①补充实验1:用试管取少许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猜想: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 . 证明: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证明你的猜想.写出现象和结论. 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什么? 化学方程: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C02有毒吗?C02的利与弊有哪些?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观看一氧化碳燃烧的实验录像,记录现象并分析. [深度思考] 写出煤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上层下层各发生什么反应? 讨论:冬天用煤取暖时若通风不畅,主要发生上面的哪个反应,可能产生什么后果?放盆水能否避免这一现象?

2、一氧化碳的毒性 填空: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结合,致使人体缺_而中毒. [深度思考] 煤场为何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加入少量难闻气体?若发生煤气中毒应怎么办?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观看实验,要求学生记录现象并分析.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又叫 干冰 B.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将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D.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供给呼吸 2.把C02通人紫色石蕊试液,再加热试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 ?A.无色一红色一无色??? B.紫色一红色一无色 ?C.紫色一红色一紫色??? D.红色一蓝色一红色 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主要成分都可用CaCO3来表示的是( ?A.生石灰,石灰石 B.石灰浆,石灰石?C.生石灰,石灰水???D.石灰石,大理石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A.密度都比空气的大?B.都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 C可以用碳与氧气反应来生成???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5.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密度不同? B.用途不同? C.碳燃烧的条件不同D.分子的构成不同 6.冬天在室内烧火取暖,若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煤气中毒,这是由于通常情况下CO( ) A.是黄绿色的有毒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无色无味有剧毒D.难溶于水 7.H2和CO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组选项为(??? ) ?(1)都是化合物? (2)都有剧毒? (3)都难溶于水 (4)都有可燃性? (5)都有还原性(6)燃烧后产物相同 A.(3)(4)(5)??? B.(4)(5)(6)?? C.(1)(4)(5)??? D.(2)(4)(5)(6) ?8.区别CO和H2最好的方法是(? ?? ) A.利用它们的溶解性??? B.利用它们的还原性 C.据它们燃烧时的火焰不同?? D.根据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不同 9.下列含碳的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 ) ?A.碳酸钠?? B.金刚石??? C.碳酸钙??? D.二氧化碳

10、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方法收集,且又是每种气体收集的最佳方法,这组是( ) A.H

2、O

2、CO??? B.H

2、O

2、CO2 C. H

2、CO

2、CO?? D.O

2、CO

2、CO

二、填空题 1.碳酸、碳酸钙、干冰、氧气四种物质都含有______,其中______是单质, 氧化物,______能与盐酸反应,______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2.烧杯内有燃着的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CO2,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______,上面的蜡烛______,说明C02的具有:的性质. 3.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装有石灰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_有关反应方程式是 ,这个反应用于鉴定_ 4.用三种不同方法,鉴别出两种气体CO和CO2. 【课堂小结】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课后练习】课本第123页,练习与应用

1、5和8(选做) 思考,回答 写出来. 思考、回答. 观察、记录、思考、填写现象和分析.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 观察、记录、思考 分工合作,提出假设并进行讨论. 阅读课本、回答. 观察现象,讨论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讨论、回答 阅读课本,填空 思考、讨论 观察现象、思考、讨论、回答. 检测后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思考、归纳 课后练习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设疑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出新课.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品质. 培养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讨论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 讲练结合,巩固知识. 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形成知识体系. 巩固本节内容.

七、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参与程度,课堂参与讨论时表现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

八、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助燃. ② CO2 + H2O =H2CO3 ③ CO2 + Ca(OH)2 = CaCO3↓+ H2O 2.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 2CO + O2 ==== 2CO2 ② CO + CuO = Cu + CO2 九.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学生基本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在学生实验观察到二氧化碳能容于水的实验时,学生很兴奋,我也被他们感染.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实验时,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我进行了引导,学生还是不会做,我有些心急,基本告知了学生实验操作步骤,这儿没有让学生真正进行探究.今后,我要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讨论,深入思考后,在课堂上一部分学生才能真正进行探究.学生对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本节课没有真正掌握,在课后还需花时间进行练习和辅导.总之,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当堂检测效果基本达到.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