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9-12-04
如何修定?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定学是修行的三学之一,它是从戒学的基础圆满成就之后才修习的.

它是用来使心澄净,通过修习四十业处中的一种或多种业处,培养起定根与定力之后,然后修习慧学. 定以不散乱为相,以消灭散乱为味(作用),以平静为现起(现状),以乐为足处(近因).是故修定不能将六个根门都开着,以避免散乱产生,必须尽量关闭根门,修安般念的是以鼻根及意根,修遍的是以眼根及意根,修经行的是以眼根、身根及意根三根,念佛号的是以眼根、耳根、舌根、身(手持念珠)根和意根,用越多根门的,散乱的机会就增如,就表示越难入定. 正念的培育 定学要先得培育起念根,在修学戒学几年的时间里,一个修行人是会从持戒的过程中培育起念根.是故初学者五戒必须持好,天天注意不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及喝酒五戒.在每月的六热:初

八、十

四、十

五、廿

三、廿八或廿

九、廿九或卅日,都要持八关冉,注意不犯杀生、偷盗、淫、妄语、喝酒、过午食、歌舞乐香蔓饰、及坐卧高广床座八条戒.持守八戒吃荤食也可以,只要没犯杀生戒. 修定的条件 修习定要注意以下的有利条件s (1) 住所 出家众是在僧伽蓝或寺院的小房室或寮房里;

若住在阿兰若,需注意住处易于获得衣,食,水,药物,无有猛兽出入,易于亲近善友或善知识之处.若在家众应以安置佛像的净室为宜.若没有的话,应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为宜.窗门要予以紧系,以免风吹动摇产生声音而受惊.远离小动物和小孩子的骚扰.电话,门铃等都安置好以免受到惊吓. (2) 坐座 坐座必需稍向前倾,股处高,足处低,坐垫以棉絮,椰纤等为宜,这些不会聚积太多热量.天气寒冷的地方再添加其它保暖被单.维持身体舒适为上. (3) 调身 双脚盘腿而坐,双盘亦可,单盘亦可,散盘(指脚分开不重叠)亦可;

双手结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拇指相触,不结定印也行;

背脊要直,犹如箭;

肩膀松垂,项部自然垂直,头不倾斜;

舌舐上颔(上排齿内边),不用力;

眼帘半垂,或是关闭,若生昏沉,则以半垂为佳. (4) 调息 出入息以自然为佳.若意念纷乱时,可以数息至十为止,重复数直至杂念停止.然后随念出入息,出息时知之,入息时亦知之,让出入息自然柔和不急促,心念系于鼻孔边缘,心息一致. (5) 调心 佛以调琴的比喻来教导二十亿耳沙门,不急不缓,不以精进太急,增其掉悔,不以精进太缓增其懈怠,又以黑白牛之轭系比喻非根或境之过,欲轭之系为其过. 调心要灭除五过失:即懈怠,忘圣言,昏沈掉举,不作行与作行五过.对付懈怠,要起欲愿,即是欲如意足;

精进,即是勤如意足;

信,即是对三宝的净信与信念;

与轻安,即是身心的轻安以对修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欲、精进、信、轻安是八断行的四种. 忘圣言要以正忆念来对治,这要多读诵或背诵经文,思惟其义理.昏沈掉举,昏沈是心内缩,愚痴愚昧.应修光明想,菩提心等.掉举是心外散,贪爱外境心不定,应修无常想与可厌恶想;

所以要以正念(satima)正勤(atapi)与正知(sampajano)来对治.不作行指不加以思惟对治的方法,所以要以正思,或如理作意来对治.作行是指以错误的方法来对治过失,所以要以正思与舍来对治.故此正念,正知,思惟与舍是八断行的另四种. 修定的前方便是调服五盖:贪欲、_恚、睡眠、掉悔、疑,而后修业I.修安般念以断散漫、愁忧之想.修恶露不净想以除灭贪欲.修慈心以除尽_恚.修悲心以除尽害心.修净戒、多闻与正思惟以除疑.修喜心以除尽嫉心.修光明想以除睡眠.修护心(舍心)以除尽x慢. 《清净道论》里提到修习定的障碍:那即是不适当的住所、家族人事、利养、教授学众、作业、旅行、僧人俗人生病、自己生病,研究经典、得到神通.此外不护根门,饮食不知量、睡眠太多、不正知也是障碍. 念根与定根的培育 佛说:(何等为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是名念根.( (《杂阿含659经》)这念根就是四念处;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相应部.根相应8经》) 念根的培育是要常忆念三宝,念身、受、心、诸法,亲近有正念者,远离无念者,及致力培育正念.这里再引《杂阿含经》经文: 「云何为正念?谓比丘内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调伏世间贪忧;

外身,身观念处.内外身,身观念处;

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法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

是名比丘正忆念.」(《杂阿含1028经》)这是从内、外及两者的关系来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 佛说:「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杂阿含659经》) 这定根就是四禅那或四静虑,即初禅、二禅、三禅、及四禅.再到四无色禅,以及灭尽定. 定根的培育是要保持身体清凉,善照顾诸根,善于选择业处;

心怠惰下沈时,对于心善于激发;

心散漫上扬时,善于抑制与舒畅它;

懂得观察禅定诸禅支与解脱;

适当保护心不受干扰.亲近有定的人,与远离无定的人,并时常培育正念. 四禅那是四种由浅至深的禅定境界,每一禅那的境界都是靠修舍而达到的.如下段经文所示: (圣弟子以舍为所缘,得定,得心一趣.彼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对由离生喜与乐之初静虑,具足而住. 寻伺静寂故,成内净,心一趣,无寻无伺,对由定生喜与乐之第二静虑,具足而住. 离喜故,住于舍,对正念正知之乐,于身正受,如诸圣者之所宣说,对舍与念乐住之第三静虑,具足而住. 断乐,断苦故,及先已灭忧与喜故,对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具足而住.( (《相应部.根相应10经》) 在初禅时是先要从「离欲」着手,让心从繁多的事物中远离.而后「离恶不善法」,这是从持戒与四正勤着手.故此佛说戒清净故,心清净;

心清净故,见清净;

见清净故,疑清净;

疑清净故,道非道清净,其它是道迹知见清净和道迹断智清净. 初禅里最重要的两支禅支是「寻与伺」,寻是寻求,思考的意思,引导心到修定的目标,伺是伺察,令心继续留在修定的目标上.(《清净道论》126页)若以十随念的安般念来说,寻是找到出入息,伺是使心跟随着出入息. 「离生喜」是指离去五盖而生欢喜,喜悦. 「乐」是可乐,身心的轻安,无有苦恼是乐,它与喜相随. 「具足」是证得或成就的意思. 这里虽没提到「心一境性」,但提到「心一趣」,它是五禅支之一,指的是定,心专注于修定的目标.所以初禅时有五禅支即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在二禅时「寻伺静寂」是指寻与伺已经止息或寂静,因为这是比较粗的禅支;

「内净」指自己内里清净的禅支,这是因为止息了动摇的寻伺而得强力的信与心净. 「心一趣」是指心专一的意思,因为没有了寻伺,犹如海水没有了风与波浪,而得平静,所以二禅时有四禅支即净、喜、乐与心一境性. 在三禅时,因为喜心是激动的,所以三禅时已经超越了喜心,故说「离喜故」,「住于舍」是指具备了清明坚强的舍.这舍有十种:即六支舍(六根)、梵住舍、觉支舍、精进舍、行舍、受舍、观舍、中舍、禅舍、和遍净舍.虽然第二禅时有住于舍,但因寻与伺的作用,舍的作用不明显.在第三禅时,寻与伺已没有,所以舍的作用才显著. 「正念」是以忆念为相,不忘失为味,守护为现起. 「正知」以不痴为相,推度为味,选择为现起. 「正念正知之乐,于身正受」,在禅定中........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