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22-11-17

第一章

一、鸡原体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二、传染性鼻炎(Infection Corysa)

三、鸡葡萄球菌病

四、鸭传染性浆膜炎

五、曲霉菌病(AA) (Avian Aspergillosis)

六、沙门氏菌

七、大肠杆菌

八、巴氏杆菌

九、亚利桑那菌病

十、结核病 十

一、禽链球菌病 十

二、弯曲杆菌性肝炎 十

三、绿脓杆菌 十

四、肉毒中毒 十

五、鸡克雷伯氏杆菌病 十

六、鸭伪结核 十

七、衣原体病 十

八、坏死性肠炎 十

九、禽李氏杆菌病(禽单核细胞增多症) 二

十、家禽念珠菌病 二

一、溃疡性肠炎 二

二、鸡疏螺旋体病

第二章

一、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

二、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n Bronchitis, IB)

四、鸡马立克氏病(Marek'

s Disease, MD)

五、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ns Bursal Disease, IBD)

六、禽白血病(ALL)

七、禽流感

八、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 Myelitis,AE)

九、禽腺病毒感染(Avian Adenovirus Infection)

十、鸡传染性贫血(CIA) 十

一、鸭病毒性肝炎 十

二、小鹅瘟(Goossing plague,GP) 十

三、鸭瘟(Duck Plaqne,DP) 十

四、番鸭细小病毒病 十

五、呼肠孤病毒感染 十

六、禽痘 十

七、网状内皮增生病

第三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原虫病 鸡球虫病 隐孢子虫病 住白细胞虫病 组织滴虫病 禽疟原虫病 住肉孢子虫病 毛滴虫病 六鞭原虫病

第二节 吸虫病

第三节 绦虫病

第四节 线虫病

第五节 棘头虫

第六节 体外寄生虫

第四章 营养缺乏、代谢病及中毒性疾病

一、维生素A缺乏症

二、维生素D缺乏症

三、维生素E缺乏症

四、维生素K缺乏症

五、维生素B1缺乏症

六、维生素B2缺乏症

七、泛酸缺乏症

八、胆碱缺乏症

九、烟酸缺乏症

十、维生素B6缺乏症 十

一、叶酸缺乏症 十

二、维生素B12缺乏症 十

三、生物素缺乏症 十

四、饲料中钙磷缺乏及比例失调 十

五、锰缺乏症 十

六、镁缺乏症 十

七、硒缺乏症 十

八、家禽痛风 十

九、鸡脂肪肝综合症 二

十、鸡脂肪肝和肾综合症 二

一、磺胺类药物中毒 二

二、呋喃类药物中毒 二

三、氯化钠中毒 二

四、黄曲霉毒素中毒 二

五、棉菜籽饼中毒 二

六、一氧化碳中毒 二

七、鸡肌胃糜烂病 二

八、禽的喹乙醇中毒 禽类的胚胎病及其防治 各种禽类的孵化期及孵化温度 胚胎病的研究方法 营养性胚胎病 传染性胚胎病 孵化制度不当引起的胚胎病 胚胎病的防治方法 其他 鸡肿头综合症 肉鸡腹水综合症 异食癖 家禽嗉囊炎(软嗉症)

第七章 禽病诊断 禽传染病 家禽细菌性传染病

一、支原体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MS) ( MG) 本节三个呼吸道病,特点:主要原因: 概念 本病英文简称MG,又叫慢性呼吸道病(CRD),简称慢呼(见教材P242),是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有罗音及面部肿胀.

剖检变化主要是气囊炎和感染组织器官的干酪样渗出.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于1943年从江苏首次分离到该病病原,1960年代本病在我国有所发展,目前已遍及全国各地各种鸡群.本病引起的直接死亡较少见,其主要危害在于: 1.感染率高,影响生产性能:椐全国20个省市区抽样调查,阳性率为80%左右,造成死亡约25%,产蛋减少约40%,孵化率降低约20%,弱雏率10%. 2.垂直传播,终生带菌,很难清除. 3.严重污染胚源疫苗,造成疫苗传播疾病. 4.细胞内寄生,很难根治.并易诱发多种疾病. 病原 1898年Nocard首次从牛体分离到,1967年正式命名.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大类微生物,光镜下很难看清.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是鸡败血支原体即鸡毒支原体,另外还有引起鸡关节炎的滑液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在分类学上属于软皮体纲(Mollicutes)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到目前为止,这个种只发现1个血清型,但各个分离株之间的致病性和趋向性并不一致.一般分离株主要侵犯呼吸道.但也有对于火鸡脑有趋向性的,如S6株;

有的对火鸡足关节有趋向性,如A514株. 鸡毒支原体具有一般支原体形态特征,格兰氏染色阴性,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从尿素取得能源,对毛地黄皂苷敏感,还原四氮唑,吸附鸡红细胞,溶解绵羊红细胞,不形成膜与斑.鸡毒支原体具有缓慢运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可能与其一种特殊超微结构有关系,即在细胞的一端偶尔在两端有一小泡状物,支原体以此小泡接触于真核细胞,运动时顺小泡方向移动. 鸡毒支原体对环境抵抗力低弱.在水内立刻死亡,在20℃的鸡粪内可生存1~3天.在卵黄内37℃时生存18周,在45℃中经12-14h死亡.液体培养物在4℃中不超过1个月,在-30℃中可保存1~2年,在-60℃中可生存10多年,冻干培养物在-60℃中存活时间更长.但各个分离株保存时间极不一致,有的远远达不到这么长的时间. 鸡毒支原体致病力因株系不同而不一致.致病力又受到在无细胞培养基中传代次数的影响,一些原来有致病力的株经过培养基中传代会很快地失去致病力.即使是有致病力的株,在自然感染的鸡体上也经常引不起症状.火鸡比鸡更易感.有致病力的鸡毒支原体经过卵黄囊接种鸡胚可能导致鸡胚矮小、水肿、出血和死亡. 1.形态特征:球杆状,0.25-0.5um,多形性,无细胞壁,可通过滤器.需电镜观察,G-. 2.培养特性:可在特殊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兼性厌氧,在牛心培养基上培养,5-6天后可形成光滑、透明、荷包蛋样圆形小菌落,需用放大镜观察.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轻微混浊,在马血琼脂上可引起溶血.在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良好,能致死鸡胚,并出现病变(5-7天死亡),经鸡胚传代后毒力增强.也可在鸡肾细胞及气管环上生长.实际上本菌分离很困难,一是培养条件特殊,二是常呈潜伏感染,三是病料中常混有非致病性的常在性支原体,比致病支原体生长快. 3.生物学特性:能凝集鸡、绵羊和人RBC,能诱导产生HI抗体和凝集抗体,能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寄生.对粘膜亲和力强,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粘膜. 4.抵抗力:对外界环境因素及理化因素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对红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高力霉素敏感,但抗新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只有鸡和火鸡对败血支原体敏感,以1-2日龄者最易感,成鸡多为隐性.品种鸡比土种鸡易感.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带有大量病原. 3.传播途径、方式:其一是直接接触的方式,是感染禽呼出的带有支原体的小滴经呼吸道传染给同舍同笼的鸡或火鸡.另一种方式是经卵传播,病原经过感染鸡的卵传染给下一代,这种方式可能更为重要.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的国家,经常使用普通鸡蛋鸡胚培养制造禽用活疫苗,经卵传播的支原体在鸡胚中发育污染了疫苗,经过疫苗接种传染给被接种鸡,这种污染的疫苗在传染的作用上不可忽视.直接与间接传播、水平与垂直传播,可经空气、水料、交配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粘膜等多途径感染.类似于鸡白痢的传播循环.许多污染的疫苗也是传播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疫苗中败血支原体的污染达70%,因此提倡使用SPF鸡胚疫苗和灭活疫苗. 4.流行特点:有季节性,即冬春寒冷季节多发.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雏鸡的气雾免疫、卫生状况差、饲养管理不良、应激、其它病激发等可诱发本病.长期存在、反复发生、流行缓慢,很难根除. 三轻三重 (用药时、天好时、饲管好时轻,停药时、天坏时、饲管不好时重). 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于全世界鸡场中.在国内也很普遍,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到江苏、福建都有发生的报告.根据血清学调查,感染率平均在70%~80%间.国内火鸡饲养业虽然处于起步之时,但也已从火鸡体内分离到鸡毒支原体,和火鸡暴发鸡毒支原体病的报道.在国内曾报道过鹧鸪的鸡毒支原体与大肠菌并发感染.从其他一些禽类例如鸭、鹅、麻雀等也分离出来过鸡毒支原体,但其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还不清楚. 影响到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因素,除去支原体本身的致病性以外,鸡的年龄显然也是一个因子,鸡对支原体感染的抵抗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强.并发感染对鸡毒支原体感染有相当大的影响,即使是致病力不强的鸡毒支原体隐性感染,也常会因接种新城疫疫苗或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而暴发临诊的支原体病.这是由于这些病毒感染能促使支原体以百倍、千倍甚至更高的速度发育起来,终于导致疾病暴发.能促使鸡毒支原体感染加剧的病毒除上述二者外,还有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在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与鸡毒支原体的协同致病作用极为显著,单独鸡毒支原体感染,鸡群中少有或没有死亡,如果同时有大肠菌并发感染,病状异常严重,造成惨重死亡.绿脓杆菌和嗜血杆菌也能促进支原体感染的严重性. 环境因素也起着影响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重要作用.鸡群拥挤加剧了病原的传播,同时拥挤是一种应激,减低了鸡的抵抗力.鸡舍污浊、粪便集蓄,空气中氨的含量增高刺激呼吸粘膜,方便了支原体的发育.当空气中氨含量为2*10-5时,鸡气管中鸡毒支原体含量为正常的10倍,当氨含量达到5*10-5时,支原体数量增加千倍.环境温度对感染也有明显的影响,在7~10℃中,实验感染鸡的气囊炎发病率为31~32℃时的5倍,气囊炎的严重性也大为加剧. 营养的不足会导致支原体疾病的发生,曾有由于维生素A的缺乏,而招致支原体感染暴发的报道.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变化较大,但比人工感染的潜伏期长,人工感染时为4-21天. 单纯感染,大鸡感染多呈亚临床(症状温和)表现,但小鸡感染或混合感染时症状较典型.病初表现与ND、IB、IBD或球虫病相似,全身症状、神郁、食减、缩颈、垂翅、羽松、体弱.随后出现典型症状,先流鼻涕、摇头、吞咽、鼻孔周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