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9-11-14
技术领域分类及代码 01.

信息技术:指研制计算机硬件、软件、外部设备、通信网络设备的活动, 以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递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活动. 02.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指为了生物技 术本身的发展,就有关原理、技术、特种工艺、测试、仪器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为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化学、食品、轻工等部门提供生物技术新产品而开展的活动.无特定目标或虽有特定目标但不是为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而开展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类内. 03.新材料: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制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 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和合金材料.包括为发展新材料就有关原理、技术、新产品、特种工艺、测试而进行的活动. 04.能源技术:包括能源问题一般理论,地区性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石油、 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节能新技术、能源转换和储存新技术等活动. 05.激光技术:激光器和激光调制技术的研制,及为了激光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内的应用而进行的活动. 06.自动化技术:指在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元件、仪表与装置、 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中的活动. 07.航天技术:有关运载火箭及人造卫星本体的研究及有关为了跟踪、通讯而 使用的地面设备的研究而进行的活动.不包括天文学及气象观察. 08.海洋技术:包括有关维护海洋权益和公益服务技术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 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要素监测技术等活动. 09.其它技术领域:属于技术领域,但不能归入上述八类领域的其它技术活动. 黑龙江省三年攻坚战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 1.新材料;

2.生物;

3.新能源装备制造;

4.新型农机装备制造;

5.交通运输装备制造;

6.绿色食品;

7.煤化石化;

8.矿产经济;

9.林产品加工;

10.现代服务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GB/T 13745-2009) 同义词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745-2009 目录1前言 2引言 3学科分类与代码 3.11 范围 3.22 术语和定义 3.33 学科分类原则 3.44 学科分类依据 3.55 学科分类代码体系的说明 3.66 编码方法 3.77 学科分类代码表

4110 数学

5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6130 力学

7140 物理学

8150 化学

9160 天文学

10170 地球科学

11180 生物学

12210 农学

13220 林学

14230 畜牧、兽医科学

15240 水产学

16310 基础医学

17320 临床医学

1833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19340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20350 药学

21360 中医学与中药学

22410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23420 测绘科学技术

24430 材料科学

25440 矿山工程技术

26450 冶金工程技术

27460 机械工程

28470 动力与电气工程

29480 能源科学技术

30490 核科学技术

31510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32520 计算机科学技术

33530 化学工程

34540 纺织科学技术

35550 食品科学技术

36560 土木建筑工程

37570 水利工程

38580 交通运输工程

39590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40610 环境科学技术

41620 安全科学技术

42630 管理学

43710 马克思主义

44720 哲学

45730 宗教学

46740 语言学

47750 文学

48760 艺术学

49770 历史学

50780 考古学

51790 经济学

52810 政治学

53820 法学

54830 军事学

55840 社会学

56850 民族学

57860 新闻学与传播学

5887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59880 教育学

60890 体育科学

61910 统计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745-200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6日发布,2009年11月1日实施.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 13745-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引言和附录A;

在标准的结构和格式编排方面,按照GB/T 1.1-2000的规定进行了更新;

对学科代码的形式作出了修改,取消了十进制分类符号的点 . ,以便于信息处理;

增设了 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 等3个一级学科群,调整二级学科 心理学 为一级学科;

增设了 医学史 、 重症医学 、 光学工程 、 兵器科学与技术 等39个二级学科,调整 天文地球动力学 等13个三级学科为二级学科,变更了 生物工程 、 仪器仪表技术 等10个二级学科的类别归属;

增设了 基因组学 、 月球科学 、 术语学 等337个三级学科,调整 传染病学 等4个二级学科为三级学科,变更了 密码学 等65个三级学科的类别归属;

取消了 理论统计学 等4个二级学科及 普通心理学 等25个三级学科;

调整变更各级学科名称67项,如 货币银行学 更名为 金融学 等. 上述关于学科增减、变更的详细资料见附录A.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林、邢立强、江洲、孙广芝、刘学英、刘植婷、史立武. 本标准于199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言 人类的活动产生经验,经验的积累和消化形成认识,认识通过思考、归纳、理解、抽象而上升为成知识,知识在经过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上形成知识体系,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知识体系根据某些共性特征进行划分而成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里 相对 、 独立 和 知识体系 三个概念是本标准定义学科的基础. 相对 强调了学科分类具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独立 则使某个具体学科不可被其他学科所替代, 知识体系 使 学科 区别于具体的 业务体系 或 产品 .本标准中出现了一些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的情况,是出于使学科名称简明的目的,其内在涵义是不同的. 由于应用目的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学科分类体系,本标准建立的学科分类体系是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的,因此主要收录已经形成的学科,而对于成熟度不够、或者尚在酝酿发展有可能形成学科的雏形则暂不收录,待经过时间考验后下一次修订本标准时再酌情收录. 学科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分类原则、分类依据、编码方法,以及学科的分类体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学科的信息分类、共享与交换,亦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应用.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本标准的分类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学科? discipline 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2.2 学科群? discipline group 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3 学科分类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所具备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3.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应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应用需求为基本目标,列入到分类体系内的学科覆盖领域应全面、适中. 3.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3.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3.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3.6 唯一性原则 在学科分类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某学科被调整变更后,其原有的分类代码撤销,不得再赋予其他学科使用.

4 学科分类依据 本标准主要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研究的目的与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5 学科分类代码体系的说明 5.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

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

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

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5.2 本标准仅将学科分类定义到

一、

二、三级,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一级学科之上可归属到科技统计使用的门类,门类不在标准中出现.门类排列顺序是:A 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90;

B 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

C 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

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

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 5.3 本标准中学科排列次序和级别与学科重要程度无关. 5.4 本标准纳入了成长中的新兴学科,萌芽中的新兴学科暂不纳入. 5.5 在本分类体系,尤其在工程与技术科学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但其涵义不同. 5.6 分类体系中的名称,原则上用学科名称,考虑实际应用及学科分类层次的需要,有少量 学科群 名称出现. 5.7 一级学科根据情况,分别选用 **学 、 **科学 、 **科学技术 、 **工程 、 **工程技术科学 五种名称. 5.8 交叉或具有多重归属的学科,可在多处列类,只在一处赋予代码,其他相关位置不给代码,而在说明栏注 见*******(代码) 或 参见*******(代码) . 5.9 一级学科下的分支学科,根据确定学科位置的不同特征进行划分,原则上取一个特征,考虑学科特点及使用需要,对有些学科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划分. 5.10 本分类体系的学科遵循从理论到应用,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通用到专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 5.11 标准中出现的学科分类层次和数量分布不均衡现象是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 5.12 本标准对某些横断学科、综合学科及某些特殊学科的处理方法 5.12.1 分类表中的 信息科学 是指小概念,不包括 计算机科学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其性质与数学类似,排列在数学之后,考虑其发展前景,设为一级学科. 信息科学 和 系统科学 都以 控制论 、 系统论 和 信息论 为基础理论,很难分开,故暂列在一类. 5.12.2 考虑到工程与技术科学门类与自然科学及生产应用的映射关系,在该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