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865397499 2019-11-05
简答题:

1、答:教师对挫折的不 良认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难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维,难以清晰地思维和作出甚至是很小的决定,不能轻易地集中精力,日常生活变得没有效率,出现挫折感和厌恶感.

第二,低沉、郁闷的不良心境之时授课,则思路阻塞,思维迟缓,无创造性可言,甚至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本来安排得很好的教学程序,准备得很好的教学内容,都讲不好,甚至会由于不良心境的渲染作用,觉得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课堂要求,怎 么看也不顺眼,动辄加以训斥. 第三,长时间处在焦虑之中或是焦虑程度太高,就会导致心情紧张不安,注意力分散甚至对学生产生恼怒和敌意.长期如此,必然有损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并有可能形成教师的焦虑情绪与教学效果之间的恶性循环.

2、答:第

一、自卑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自卑的人,一些不良的情绪(如悲伤、恐惧等)很常见,长此以往,就会使人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第

二、自卑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长期的自卑,会使人产生生理方面的变化,造成各种器官受损,导致各种心身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等. 第

三、自卑影响人的交往能力.因为认知能力欠缺使人不能正确地对待问题,所以,自卑的人很难与人相处,也很难取得成功.

3、答:形成的原因有四,其

一、过分娇宠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自负心理产生的第一根源.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家庭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 相当了不起 . 其

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们在学校又出类拔萃,老师又宠爱他们,就会养成自信、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其

三、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自负者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 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其

四、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 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

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学生,深怕被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看不起,装清高, 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同学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思考题:

1、答:现代心理学认为,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自卑的实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负是一种自我膨胀即过度的自信,对自己的认识以点带面,一方面好就认为自己光芒万丈,很了不起,孤芳自赏,瞧不起其他人,不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更缺乏自我批评.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盛气凌人,总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难以和他人心理相容,影响他的人际交往.过于自负的人会产生自恋人格,也叫水仙花症.想协调好这种关系,最重要的是需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即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要盲目自负;

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不要盲目自卑.人都不是那么完美的,即便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但也肯定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2、答:我认为,男女教师在自我角色上存在着差别.

(一)学习成绩方面 (1)不同性别的未来教师对女生的不同态度――女教师认为女生是好学生的比例少于男教师,大部分女教师认为女生处于中等水平的学习成绩;

而大部分男教师则将女生归于偏上水平的学习成绩. (2)不同性别的未来教师对男生的不同态度――女教师认为男生是好学生的比例也少于男教师.大部分女教师认为男生处于偏上水平的学习成绩;

而大部分男教师则将男生归于上等水平的学习成绩. (3)女教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不同态度,大部分女教师认为男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却认为女生的学习成绩趋于中等. (4)男教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的态度――大部分男教师认为男、女生学习成绩均趋向于优秀水平,没有很大差距.

(二)学习成绩归因方面 (1)男、女教师均有人将女生学习成绩好归因于 学习用功、刻苦认真 ,而对男生则没有归因于此项. (2)大部分女教师将女生学习成绩归因于 学习方法得当 ,而大部分男教师则将其归因于 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 (3)男、女教师在对男生进行学习成绩归因时,没有显著差异,均集中于 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 聪明灵活 等选项.

(三)课堂纪律要求方面 (1)总体而言,男、女教师均对男生的批评更加严厉,而对女生则相对温和一些. (2)女教师比男教师对女生的批评更加严厉. (3)男教师比女教师对男生的批评更加严厉.

(四)性别社会角色期望方面 男、女教师均存在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男、女教师均认为女生应该选择传统意义上的、需要爱心的、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工作;

而男生则应该选择高成就倾向的、具有权力地位的工作.

(五)男、女教师对学生的发展预测 (1)男、女教师在男生发展潜力上的观点相似,均认为男生具有很大或较大发展潜力. (2)女教师认为女生发展潜力很大的比例要明显少于男教师. (3)男、女教师在涉及女生发展潜力方面均有选择 一般 的选项,而对男生则没有. 无论是男教师也好,女教师也罢,他们都存在于一个有 性 社会之中,自他们出生之日起,便必然要接受来自家庭、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关于性别概念的影响,在男、女教师的主观意识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 性 在社会意义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本身并不会对下一代――男、女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怕就怕在社会氛围中涵盖的是一种不公平的性别差异性,具体而言,在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男性的性别形象塑造倾向于积极进取、聪明顽劣、有能力、具有理性等;

而女性的性别形象塑造则倾向于顺从、缺乏竞争意识、认真、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等等.本来应该是男、女两性都具有的品质,现在人为地按 性 进行了划分,以一种约定俗成的眼光看待两性.这种社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发生着深刻影响,他(她)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脱离自身所依存的社会文化,无法摆脱自身性别对其思想意识的束缚.因此,研究结果显示男、女教师存在 因性施教 的倾向性,这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男、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对女生的成长具有不利影响. 女教师比男教师表现出更强烈的性别差异观,她们往往对女生在纪律上更为苛求,而在学业上却要求较低.透过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女教师作为女性的代表,她在成长历程中亲身经历了更多的女性性别角色塑造,尽管她们也痛恨男女不平等,尽管她们不承认自身存在性别歧视,但她们在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教育时的确具有性别偏见的色彩,甚至比男性教师更为严重,这就不能不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人类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两性观念和女性意识觉醒.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