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9-07-17

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把 读万卷书 与 行万里路 结合起来,自觉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既学识广博又能干实事的新一代建设人才. 请回答: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联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论述当代青年学习的重要性. (2)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的认识论含义、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你认为学习有哪些途径. 2.材料1 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摘自墨翟《非命上》 材料2 所有概念、学说、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 ――摘自杜威《哲学的改造》、《逻辑:探索的理论》 材料3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4 实践标准实质上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 不确定 ,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 绝对 ,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请回答: (1)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

1、2和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材料3,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 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4)分析材料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 星期五:一周解析 星期一: 1.【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它把实践看作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为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最根本的区别. 2.【答案】D 【解析】 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3.【答案】D 【解析】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即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反映论是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 4.【答案】B 【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5.【答案】A 【解析】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6.【答案】B 【解析】 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故选B. 7.【答案】D 【解析】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谬误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 8.【答案】C 【解析】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9.【答案】A 【解析】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 以人为本 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10.【答案】A 【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星期二 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的掌握.这是一道综合知识选择题,需要考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一个全面把握,本题有一定难度.实际上只要考生认真阅读每个选项之后,就会发现ABC三项是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必须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即坚持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认识路线,从这一前提出发必须肯定 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然也就必须承认真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所以ABC三项是必选无疑的.而D项的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独有的观点.这样ABCD选项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答案】ABC 【解析】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等环节. 3.【答案】AC 【解析】 实践目的是指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 4.【答案】ABCD 【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