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2019-07-29
, 附件2 , 2018年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 数据汇总表*1 , 基本信息*2 ,,

,,

,,

主营产品信息*2 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2 ,,

, 名称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3 , 在岗职工总数(人)*4 , 固定资产合计(万元)*4 , 工业总产值(万元)*4 , 行业 , 产品一*5 ,,

, 产品二*5 ,,

, 产品三*5 ,,

, 综合能耗(万吨标煤)*6 , 按照指南核算的企业法人边界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按照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填报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万吨) ,,

,,

,,

代码 , 名 , 单位 , 产量 , 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名称 , 单位 , 产 ,,

, ,,

,,

,,

, 称 量 ,,

, ,,

*1此表适用所有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 ,,

*2如一家企业涉及多个行业生产,应分行填写涉及的行业代码,并按照补充数据表填报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产品应填写对应行业代码下的产品. ,,

*3如企业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请填写组织机构代码;

如有变更,请注明曾用代码. ,,

*4此栏信息不需要核查,与上报统计部门口径一致;

固定资产合计按原值计算;

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不含税. ,,

*5请填写附件1具体行业子类覆盖的主营产品,其中对原油加工企业,请填 原油及原料油加工量 .如果相关主营产品多于3个,填报时请自行加列,一一列明并填数. ,,

*6综合能耗(万吨标煤)用统计数据(当量值). 发电企业 ,,

,,

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

,,

补充数据 ,,

, 数值 ,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机组1*2 , 1发电燃料类型 ,,

, 燃煤、燃油或者燃气 , 2??装机容量(MW) ,,

, 单机容量,如果合并填报时请列明每台机组的容量 ,,

, , 3??压力参数/机组类型 ,,

, 请填机组类型或压力参数,其中:对于燃煤机组,压力参数指: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

并注明是否循环流化床机组、IGCC机组;

对于燃气机组,机组类型指:B级、E级、F级、H级、分布式 ,,

,,

, 4??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3 ,,

, 水冷,含开式循环、闭式循环;

空冷,含直接空冷、间接空冷;

对于背压机组、内燃机组等特殊发电机组,仅需注明,不需填写冷却方式 , 5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

0 , 5.1与5.2之和 , 5.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4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 5.1.1消耗量(t或万Nm3) , 燃煤 ,,

对于入炉燃料为单一的烟煤、无烟煤或褐煤的,请注明;

入炉燃料中含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的,需填写低热值燃料重量占比 ,,

辅助燃油*5,6 ,,

, 5.1.2?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 , 燃煤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辅助燃油*5 ,,

, 5.1.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 , 燃煤*7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辅助燃油*5 ,,

, 5.1.4碳氧化率(%) , 燃煤*7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辅助燃油*5 ,,

,,

, , 5.2购入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

, , 5.2.1?消费的购入电量(MWh)*8 ,,

, , 5.2.2?????对应的排放因子(tCO2/MWh) ,,

0.6101 , 采用2015年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0.6101tCO2/MWh , 6??发电量(MWh)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 , 7??供电量(MWh)*9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8供热量(GJ)*10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9??供热比(%)*10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0供电煤耗(tce/MWh)或供电气耗(万Nm3/MWh)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1供热煤耗(tce/TJ)或供热气耗(万Nm3/TJ)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2运行小时数(h)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3负荷率(%)*10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4??????供电碳排放强度(tCO2/MWh) ,,

ERROR , 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机组1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电量,其中: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1-供热比) , 15供热碳排放强度(tCO2/TJ) ,,

ERROR , 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机组1供热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热量,其中:供热二氧化碳排放量=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热比 全部机组合计 , 16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

, 所有机组排放量之和 ,,

,,

说明: ,,

,,

*1填写时可删除此列所述的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可在此列各行填写说明左列数值含义的具体内容.*2如果机组数多于1个,请自行加行填写.在产出相同(都为纯发电或者都为热电联产)、机组压力参数、装机容量等级相同、锅炉类型相同(比如都是煤粉炉或者都是流化床锅炉)的情况下,燃料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供电量或者供热量中有任意一项无法分机组计量的,可合并报数;

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视为一台机组进行填报.*3关于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此部分仅针对燃煤机组,燃油燃气机组不需填写此项.*4对于机组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仅包括发电锅炉(含启动锅炉)、燃气轮机等主要生产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不包括移动源、食堂等其他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5如果机组有其它燃料,请自行更改燃料名称或加行,一一列明并填数,下同.*6如果机组辅助燃料量无法分机组,应按机组发电量比例分配.*7《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对于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明确要求采用实测值,对于碳氧化率,优先用实测值,如果无法获得,可采用缺省值.对于2018年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没有实测值的企业,可暂采用指南和问答平台中的缺省值.*8如果外购电量无法分机组,可按机组数目平分.*9对于纯发电企业,供电量=发电量-厂用电量;

对于热电联产企业,供电量=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10对于供热量、供热比和负荷率,参考行业标准DL/T904-2015《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11灰色的数值格子已内嵌公式,可以自动完成计算或者从下拉菜单选择,除特殊情况外请勿手动填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备电厂 ,,

,,

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

,,

补充数据 ,,

, 数值 ,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机组1*2 , 1??发电燃料类型 ,,

, 燃煤、燃油或者燃气 , 2???装机容量(MW) ,,

, 单机容量,如果合并填报时请列明每台机组的容量 , 3??压力参数/机组类型 ,,

, 请填机组类型或压力参数,其中:对于燃煤机组,压力参数指: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

并注明是否循环流化床机组、IGCC机组;

对于燃气机组,机组类型指:B级、E级、F级、H级、分布式 ,,

,,

, 4??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3 ,,

, 水冷,含开式循环、闭式循环;

空冷,含直接空冷、间接空冷;

对于背压机组、内燃机组等特殊发电机组,仅需注明,不需填写冷却方式 , 5???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

0 , 5.1与5.2之和 , 5.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4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 5.1.1消耗量(t或万Nm3) , 燃煤 ,,

对于入炉燃料为单一的烟煤、无烟煤或褐煤的,请注明;

入炉燃料中含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的,需填写低热值燃料重量占比 ,,

辅助燃油*5,6 ,,

, 5.1.2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 , 燃煤*7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辅助燃油*5 ,,

, 5.1.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 , 燃煤*8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辅助燃油*5 ,,

, 5.1.4碳氧化率(%) , 燃煤*8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辅助燃油*5 ,,

,,

, , 5.2购入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 5.2.1消费的购入电量(MWh)*9 ,,

, , 5.2.2对应的排放因子(tCO2/MWh) ,,

0.6101 , 采用2015年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0.6101tCO2/MWh , 6发电量(MWh)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7供电量(MWh)*10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8供热量(GJ)*11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9?供热比(%)*11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0供电煤耗(tce/MWh)或供电气耗(万Nm3/MWh)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1供热煤耗(tce/TJ)或供热气耗(万Nm3/TJ)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2运行小时数(h)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3负荷率(%)*11 ,,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14供电碳排放强度(tCO2/MWh) ,,

ERROR , 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机组1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电量,其中: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1-供热比) , 15?供热碳排放强度(tCO2/TJ) ,,

ERROR , 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机组1供热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热量,其中:供热二氧化碳排放量=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热比 全部机组合计 , 16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

, 所有机组排放量之和 ,,

,,

说明: ,,

,,

*1填写时可删除此列所述的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可在此列各行填写说明左列数值含义的具体内容.*2如果机组数多于1个,请自行加行填写.在产出相同(都为纯发电或者都为热电联产)、机组压力参数、装机容量等级相同、锅炉类型相同(比如都是煤粉炉或者都是流化床锅炉)的情况下,燃料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供电量或者供热量中有任意一项无法分机组计量的,可合并报数;

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视为一台机组进行填报.*3关于汽轮机排汽冷却方式,此部分仅针对燃煤机组,燃油燃气机组不需填写此项.*4对于机组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仅包括发电锅炉(含启动锅炉)、燃气轮机等主要生产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不包括移动源、食堂等其他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5如果机组有其它燃料,请自行更改燃料名称或加行,一一列明并填数,下同.*6如果机组辅助燃料量无法分机组,应按机组发电量比例分配.*7对于燃煤的低位发热量,应符合《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对于燃煤低位发热量的具体规定,如果数据无法获得,可采用入厂煤低位发热值的加权平均值,权重是每批次的入厂煤量.如果没有实测值,可采用以下缺省值: ,,

,,

,,

,,

,,

,,

,,

,,

,,

,,

*8《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对于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明确要求采用实测值,对于碳氧化率,优先用实测值,如果无法获得,可采用缺省值.对于2018年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没有实测值的企业,可暂采用指南和问答平台中的缺省值.*9如果外购电量无法分机组,可按机组数目平分.*10对于纯发电企业,供电量=发电量-厂用电量;

对于热电联产企业,供电量=发电量-发电厂用电量.*11对于供热量、供热比和负荷率,参考行业标准DL/T904-2015《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12灰色的数值格子已内嵌公式,可以自动完成计算或者从下拉菜单选择,除特殊情况外请勿手动填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网企业 , 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 数值 ,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1?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tCO2)*2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3)计算 2???供电量(MWh)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3??输配电损耗电量(MWh)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4??供电线损率(无量纲) , ERROR , 年度输配电损耗电量/年度供电量 说明: *1填写时可删除此列所述的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可在此列各行填写说明左列数值含义的具体........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