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22-11-04
! #$ 年%月!&

日 星期日 主编: 南航 版式: 程镳 组版: 文婕

电话:

8 8

0 9

6 7

1 8电子

邮箱:

3 聚焦文化遗产 风物 鹿鸣!文 家清!画 烧饼,顾名思义是用火烧烤出来的饼,是温州 传统名小吃.

这里所说的烧饼炉,是指专门烤制烧 饼的火炉.虽然它里面是用火来烤的,但炉的外边 并不觉得烫手,因为炉内四周隔有一层厚厚的专用 泥巴,使炉内的温度不会外散,保持足够的火候, 在短时间内将烧饼烤熟. 烧饼 即葱肉咸味饼, 它的制作很是讲究, 据 说每 # 公斤面粉需用上 公斤多的猪油作酥. 特别 是里面的馅心很有名堂: 先用猪的肥膘肉切成条块, 在盐里腌渍几天后, 将其切成小方粒状, 再把黄酒浸 过的虾米 (去掉虾的头尾和壳) 切成细粒, 用麻油拌 匀, 然后同已经切细的大葱、 甜酱、 京东菜丝等佐料 一并放进饼内, 这样出炉的烧饼外皮成淡黄色, 适宜 趁热食之, 鲜美可口, 松脆入味. 在温州,一提烧饼,自然会联想起 白蛇烧 饼 的品牌.早在清光绪末年,旧城府头门钟楼的 右侧 ( 即今市区府前街人民广场的遗址南口处), 开着一家烧饼店,生意兴隆,闻名遐迩.店主人是 一位寡妇,人品端庄,经营有道,深受消费者的信 赖.由于她每天喜欢穿一身白色的衣服在店中服务 顾客,像是民间故事 《白蛇传》 里的白娘子 (白蛇)打扮,久而久之,这 白蛇烧饼 便不胫而 走,并成为温州的一大名点. 烧饼炉外凉内热 这句谚语是褒义词,比喻 大凡有热心肠的人,其外表往往不易显见,如有的 人口头像是冷言冷语,可却有一颗火热的心.相反,有的人看上去热乎乎的,但并不一定是一位爱 干好事、肯帮事的热心人. 宋维远 清明节祭扫祖先坟墓,是中 华民族长期形成的追思祖先的习 俗,几乎是塞北江南以至海外炎 黄子孙的统一行动.温州人也同 样如此,但唯独瑞安城区居民的 扫墓日期不在清明节,大部分选 择在春节.这一习俗仍然延续至 今,这或许是中华扫墓习俗 大同 中的一个 小异 吧. 瑞安地处江南种植水稻的地 区,古代民谚有: 三日重五, 五日年;

一日清明,种籽好落 田. 前句说的是过端午、过大 年两节要放假三天、五天,让学 人、官吏和商家、手工业的从业 人员,乃至农村长年、短工放假 回家贺岁和划 (看) 龙舟 (竞渡),后句说清明节放假一天, 让以上人员回家不失农时地把谷 种播到田里去,保证今年有个好 年成;

另外,还要去祭祖扫墓. 但就瑞安来说,乡下与全国一 样,只是瑞安城内居民扫墓的日 子却有不同,不是安排在清明、 而是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或稍后几 天的假期内.这个习俗一直延续 到今天. 这个不同的习俗是从什么时 候开始形成?又是什么原因形 成$ 第一个问题,嘉庆 《 瑞安县 志・风俗 》 已作出回答.该书在 元日 ( 指农历正月初一 ) 条 下记载: 元旦贺岁,户无大 小,皆服明洁衣服、祀先,序拜 尊长,出谒邻里戚友.三日后, 果酒拜墓.五日以内为节假、交 相展庆,市不贸易. 民谚也有: 初一拜殿门,初二拜丈人,初 三拜邻舍,初四摆屋底 ( 族内 ) , 初五完珍 ( 结束祭祖先 ) ,初六 上坟…… 这就说明,瑞安城内 居民于元日 果酒拜墓 的习俗在 清嘉庆 ( % 世纪中叶) 以前已经 形成,至今已有近 &

个世纪的历 史,并得到后人的认可,写入志 书.而瑞安邻县平阳、永嘉、泰顺 的《县志 》 乃至 《 温州府志 》 却没 有这样的记录. 往前推,这个习俗源于何时, 以及形成的原因,据瑞安一些老年 人分析:约始于宋代 ( 但没有明确 的史料证实 ) .不过从瑞安城的两 个特点亦可以佐证.一是早在宋 代,瑞安已经是浙南和闽北的内河 舟船交通要津、商旅往来必经之 地,又是飞云江上中游货物集散 地,成为商业和手工业集镇,称 瑞安镇 或 瑞安市 ( 与行政 市不同);

而且瑞安城内一些学 人、官吏、商人、手工业技术人 员较早地分赴外地就业;

二是瑞 安城北有一座横卧的集云山脉, 有广阔的山坡提供墓地之需,因 而墓地离瑞城均在 '

多里之内, 一般步行都能到达,较为方便;

这样,古代瑞安城底人就有条件 于大年放假期间在 序拜尊长 的同时,一家或一族人可以一起 去上坟扫墓,不再需要在清明节 前后另行召集或另外请假回乡扫 墓了.还有老人说:清明时节常 常是 雨纷纷 的气候,山路泥 泞,墓头杂草丛生、扫墓除草、 加土难度较大;

而春节时,晴天 的日子多,杂草又未萌生,祭扫、 加土方便.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苏传墙 水毛芋是种植在水地里的毛芋,为天南星科植 物芋的块茎,又名芋魁、芋根、土芝等,主产于我 国南方,如今几乎绝迹. 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苍南灵溪一带水毛芋 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每年秋冬季节,不但所有的 农贸市场或大街小巷都可以购买到,就是四处的农 村及偏远的山区也照样随时购食,日日各地都有连 绵不断的叫卖者挑着一担担,推着一车车,尽是香 喷可口、令人闻之直流口水的蒸熟水毛芋.而提起 它,其实我还有一段很深的情怀;

这情怀不是别 的,就是我小时候常年与它结缘,并亲手种植过. 我开始种植水毛芋的年代,大概是在十三岁那 年的一个春耕季节吧.我父亲有一次前往苍南灵溪 农贸市场购菜,特地购回了五十多株水毛芋苗,要 我将其种植在家附近的 '

( 国道线旁边的一块小沼 泽地里. 小沼泽地其实是一块闲置地,最多面积也没有 超过 '

) 亩.为了能将此五十多株水毛芋苗播种下 地,我必须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力气在这块小田野里 劳作一番.比如说首先要将所有丛生的杂草藤蔓清 除干净,然后再挥锄翻土、细耕、碎泥、施肥、蓄水,待这些工序全部施行完毕之后,才将这五十多 株的水毛芋苗,株株排列有序,就像插茭白苗那样 栽种下去. 令我不敢相信的是,这水毛芋的生命力真的是 太强了!一开始,我总觉得那一株株枯萎的种苗, 看上去就好像是快要死掉一样,没想到种植下去还 不到一周时间,便已全部挺起了精神,焕发出了无 穷的生命力,不但那一张张原本不大的即将枯萎的 叶子全部披上了新绿,而且有的还早已在它的茎缝 中间露出了新的嫩芽. 过了一个月时间,这水毛芋便开始在这块小沼 泽地里繁殖生息了,不仅每一株逐渐地根深叶茂起 来,并且还一丛丛、一窝窝,先后生育出了越来越 多的后代子孙. 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水毛芋,在整个生长期中, 根本不需要什么化肥农药等进行施用和喷洒,最多 只是用一二次的草木灰及一些猪栏肥踏底就足够 了,待当年下半年冬至和年关临近,这水毛芋便理 所当然地可以奉上餐桌,成了一道纯绿色、无公害 的农家美味佳肴. 到了收掘季节,我家就拥有这一小沼泽地里成 熟待收的水毛芋. 尽管我家庭人口众多, 但我都不愿 意让别人靠近或帮忙,自头至尾将这一条龙的劳动 任务全部包揽在自己身上, 尽心尽职地加以完成. 收掘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对一块块、一茎茎的 水毛芋进行分离,摘除根须,接下来便是清洗,待 清洗完毕之后,再将其护送到捣臼内,加上适当的 水和粗糠进行踩踏,以便起到脱毛去皮的作用. 吃水毛芋,以笔者之见,最好吃的还是以蒸 熟、蘸油或配咸肉汤;

次之,即谓蘸腌虾籽.在以 前缺少味精及一切调味品的年代,人们仅以酱油 蘸,也觉得是那么好吃. 苏康宝 文*摄 今年 月至 &

月初,是林实 乐最为忙碌的一段时间,作为省 第三批非遗项目 泰顺碇步龙 的 代表性传承人,他率领碇步龙表 演队,先后完成了泰顺百家宴上 的表演和 # 多个乡镇的巡回演 出. &

# 多场表演, 与往年相比, 是 一个不小数目. 虽然率队归来, 多 少有些疲惫,可是亲身体会到碇 步龙表演如今被群众看好,林实 乐显得自豪而开心. 上辈人扎草结龙 创立碇步舞龙 泰顺碇步龙起始于清朝嘉庆 年间 ( +,%) , 据说当时泰顺仕阳 镇早阳村林氏宗祠建成,子孙为 了庆祝落成大典,按照民间龙的 传说, 精心创作出了舞龙灯, 从此 每年的正月至二月,至近邻各村 各户去舞龙灯,向大家恭贺新年 快乐,保家平安,每次出演回村 后, 要举行隆重的 回龙 、 拜龙神 仪式,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国泰民 安. 泰顺碇步龙按照古代中国九 州, 而设立了九段, 每段设立一个 灯笼, 一人持一段, 上用五丈九尺 的彩色布连成了一条外观优美的 龙身. 舞龙灯发展到后来, 特别是 在传统的舞龙基础上,结合当地 的碇步(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 进 一步创新了表演方式,并增加了 技巧难度,逐渐演绎成了碇步舞 龙, 成为泰顺民俗中的一项绝技, 近年来频现于县内各重大活动 中, 引起众人的关注. 林实乐是其 第五代传人. 提起碇步龙,林实乐有说不 完的话: 碇步龙最早从我太公一 辈开始, 当年, 太公是练武出身的 人, 会一些武功, 身体比较健壮, 他下面有 - 个儿子,个个聪明伶 俐, 常跟太公习武. 或许是因为有 了武术基础,几个儿子的身段都 很灵巧, 个个喜欢舞龙. 当时受条 件限制, 没有制作龙灯的工具, 几 个儿子上山干农活时, 灵机一动, 就地取材,把割回来喂牛用的青 草扎成龙, 大家一起挥舞嬉戏, 而 到了秋天则用稻草扎成龙,他们 舞龙时娴熟的身段和灵巧的动 作, 总会引来大家的赞叹. 当年的前辈似乎对平地上的 舞龙动作并不满足,他们寻求着 更高难度的挑战. 有一天, 太公的 一位儿子提出,在平地上舞龙没 有什么难度和技巧,倘若能在碇 步上舞龙, 具有一定的挑战不说, 同时还会更好看,况且碇步上人 来人往, 每年正月去碇步上舞龙, 还能为路人和村里祈福,更有意 义.当舞龙地点换到仕水溪中百 年碇步上后, 长龙腾飞碇步, 碧波 辉映舞姿,顿时抓住了人们的眼 球. 后来, 在仕阳当地, 每年的正 月, 龙腾碇步 成为一种惯例, 既 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延续,更成 为祈福乡村百姓安居乐业、村庄 阖境太平的一种传统. + 岁学习舞龙 为谋生走四方 在早阳村采访,一个现象令 人关注,据说村里许多青壮年人 未经过培训,但是基本上都会舞 龙. 一般村民只要抓上道具, 使用 一下, 就能配合整个队伍演出. 是 什么让村民们拥有这份天赋, 谁 都无法说清楚,当地老一辈人以 为,这与村里古老的传统习俗有 关. 至今在早阳,还有 - 条碇步 龙.其中尚有两条龙经常活跃在 泰顺县内外的一些重大活动场面 上,让人充分领略到碇步龙的神 奇所在. ,%&

年, 碇步龙曾受泰 顺县文化局的邀请到县城演出, 精湛的民俗技艺表演受到特别嘉 奖. ,,

. 年, 在泰顺县举办的浙 江省茶文化节上,碇步龙成为开 幕式上的重要表演项目之一, 不 俗的表现赢得了 蛟龙腾飞 的美 誉.文化部门赠送的锦旗如今成 为舞龙队的宝贝, 被精心珍藏. 作为一个非遗项目,其实碇 步龙还是表演者谋生的一种方 式,像泰顺境内众多的民俗技艺 一样, 因为百姓的需求, 才拥有了 一个生存空间,自身也得到了延 续传承的机会. 今年 .% 岁的林实乐, + 岁 开始学习舞龙, 当时只学了 &

天, 就基本上掌握了相关要领.如此 快的速度归功于从小经常观看父 亲和其他人的表演. 在他 % 岁那 年正月,春节的喜庆氛围笼罩着 大小的乡村,林实乐就跟着父亲 组织的舞龙队出门了,先后到过 福建省的福鼎、 柘荣、 霞浦等地的 乡村里. 林实乐说: 农村人都有个心 愿, 正月里邀请龙灯舞上门舞动, 能给全家带来喜气和吉祥.碇步 龙因此深受乡间民众欢迎.每次 正月里出门舞龙之前,舞龙队都 会先派出两个人到各个村庄洽谈 业务, 业务谈妥, 舞龙队伍就抵达 目的地, 进行表演. 红包则是由户 主赠送,不论大小,当做辛劳工 钱. % 岁的林实乐跟着父亲出 门舞龙的日子是快乐的.走村串 户, 感受着陌生地方的新鲜事物, 而在这过程中, 长辈们一招一式, 都让他领略到了舞龙的美感和节 奏.当然,舞龙的时光也是短暂 的, 一年里也就正月一段时间. 正 月末, 舞龙队结束漂泊的日子, 收 工回村, 队员们卸去一身辛劳, 从 一个表演者转换成农人,开始忙 于农田劳作之中, 在阡陌上耕耘. 注重整体协作 舞姿多达

8 6 式 在早阳村委会里,我们见到 了长度达到 / )% 米的碇步龙, 金 黄的身躯,华贵的龙头,虽处于 休憩 阶段, 观望龙身, 依然 生 龙活虎 . 林实乐说, 表演碇步龙, 最关键 的是如何在一条直线的碇步上, 将 手中的龙运用自如地舞动.据说当 年, 老一辈创造碇步舞龙时, 也曾为 解决这难题苦苦寻找最佳的步法, 最后终于找到了办法,就是表演者 的步法由一条直线改为曲线,人与 人之间采取错位穿插形式,龙在舞 动前进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自由 地来回交错,如此,即便碇步再狭 窄, 也照样能将龙舞得无比生动. 要想在碇步上把步法走一致, 并非易事,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开始 出演之前,舞龙队都要在碇步上进 行练习.因为碇步龙需要整体协作 演出, 一旦一个人步法走不准, 都有 可能影响到整个团体的跟进.有时 候, 练习的过程中, 队员经常会因踩 不准脚步, 从碇步上掉进溪流, 难免 尝受皮肉之疼, 但为了提高技艺, 抱 怨声却很少. 在碇步龙表演中,林实乐一直 是站在中间段持龙身.一次演出休 息空隙,他看看拿龙尾的队员的动 作有点不生动,就开玩笑说: 你这 '

尾巴'

让我拿一下吧, 看看我拿得 如何. 对方觉得林实乐以前从来没 拿过龙尾, 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 爽快地把龙尾换给他拿. 不料, 林实 乐拿了龙尾后,在舞龙过程中迂回 穿梭,竟然巧妙地搭配了整个龙身 的表演,同时还在演出中穿插了一 些诙谐幽默的动作,引得众人满堂 喝彩. 表演结束, 他交还龙尾. 舞龙队 领队拦住了他说: 实乐,这龙尾你 拿得不错, 以后就全由你来拿! 就 这样义不容辞地,在后来的碇步龙 表演过程中, 林实乐就持了 / 年龙 尾.直到后来, 才改换拿龙珠. 经过 /'

'

多年发展,如今的碇 步龙需要 ( 个人配合舞动. 与以前 相比,泰顺碇步龙无论是道具制作 还是表演套路,都比以往有了很大 进步. 在常人的想像中,碇步龙或许 与其他的舞龙一样,仅仅是腾空翻 跃等几种简单的步法, 其实不然, 泰 顺碇步龙的主要招式有: 四角交龙、 下龙坪、 云底摸月、 龙台、 龙咬段、 花 瓶式、 剪刀舞、 龙穿身、 龙太极、 龙卷 沙、 尾穿针、 水面跳舞、 水波浪、 龙戏 珠、 龙吐气、 龙咬尾、 龙舔珠、 龙卷 际、 拱龙、 龙盖顶、 做龙林、 四城门、 龙闪珠、 双龙抢珠、 坐马龙、 龙见月、 龙开门、 送横匾、 龙跳段、 龙关门、 龙 转身、 三角档、 龙过际、 五角星、 龙挂 珠子、 鲤鱼跳龙门、 寿字龙、 龙洗际、 穿九州、 龙菊花、 龙缠柱、 龙洗井、 搭 龙坪、 过九井、 龙落井、 上龙坪等 %. 式舞姿. 林实乐指出,其中的 水面跳 舞、 坐马龙、 龙转身 等套路, 都是在 碇步上必须完成的项目,表演时手 里拿着龙身, 脚下踩着狭窄的碇步, 要瞻前顾后, 又要顾上顾下, 对于表 演者来说,难度和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