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22-11-04
蓝天曲谱渊摄影冤 王慰

1988 年后, 我陆陆续续给报社 投稿, 还先后两次参加了 《解放日 报》 的通讯员培训班.

之后, 随着报上发表的新闻增 多,有人甚至上门找我为他们写 稿.1994 年8月, 一位在安亭医院 工作的亲戚打来电话,要我为他 们医院写一个新闻稿, 投送 《解放 日报》 .到了医院, 外科病房主任 告诉我,说前几天医院接收到一 位胆囊炎、胆结石引发的腹膜炎 患者, 由于她

97 岁, 年迈体衰, 本 想用药物保守治疗, 但没有奏效. 经研究后决定动手术,否则生命 难保.开始子女们怕老母年纪大 挺不住, 不要再受一刀之苦了.然而, 患者却坚持要开.经一个多小 时的手术, 老太转危为安, 半个月 后伤口愈合出院. 我先用电话与 《解放日报》 党 群政法部的老师联系, 接电话的是 张全麟老师.他听后指导我, 这篇 新闻稿要补充这位老太平时的一 些生活与饮食习惯内容.我连夜在 病房里, 对陪护老太的子女进行了 采访, 最终写成了一篇

300 字的新 闻稿.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 稿件主要 靠邮送.为赶时间, 我通过新闻热 线电话,把这篇新闻稿一字一句 传送对方.可惜,我不会说普通 话, 地方口音重, 字句出错, 词不 达意, 洋相百出, 整个传送过程用 了近一个小时. 稿子投送后,我像以前一样, 开始留意报纸.直到第四天, 我发 现 《文汇报》 刊登了别人采写的这 个新闻.没过几天, 我收到了 《解放 日报》 张全麟的来信, 信里是一份 铅字打印的小样.在小样右上角写 上这样一段文字: 顾纪荣同志: 小 样供留念.主编说由于 《文汇报》 已用, 故不登了. 虽然, 我的新闻稿没能上报纸 版面,但这份小样我一直保存至 今. 艾香中的端午 社区版 本版责编: 刘必华 震川书院

4 2019 年6月2日编辑部地址院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墨玉路

621 号 总第

4882 期 投稿邮箱院atnews@yeah.net 读者热线院59578219 安亭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7 楼 邮编院201805 广告许可证院沪工商广字

3100020080019 转眼又是一年端午.传说中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把米粽、 鸡蛋、 雄黄酒等投进 汩罗江, 是为了保全屈原大夫的尸 体免遭蛟龙水兽的伤害, 也就有了 裹粽子这个习俗.对粽子美味的记 忆, 就藏在小时候的端午节里. 过去在上海郊区, 艾蒿随处可 见.每年初春, 当春风吹绿一片柳 芽的时候, 艾苗从土里探出了小脑 袋.几场雨后, 田间地头泛着银光, 近看, 菊叶一样的叶子, 叶片是散 发着特殊香味的野蒿, 草绿色的叶 片上有四五个尖,叶面深绿色, 背 面灰色, 有短茸毛, 摸上去, 柔软而 弹性.初夏时节, 艾已亭亭玉立, 在 暖暖的微风里,摇曳着轻盈的身 子, 闻一闻艾叶, 鼻尖充满了浓浓 的药香, 令人神清气爽. 艾蒿, 又称香艾、 苦艾, 祖母说 五月五的艾蒿全身是宝, 能驱邪除 病, 用端午节艾蒿上的露水洗脸洗 身子,一年四季都不会生疮生痒. 因此, 每次割艾蒿时, 她都让我用 艾蒿上的露水洗面. 年少的我常常肚子疼痛, 祖母 会用鸡蛋放上捣碎的艾蒿煮一碗 汤给我喝.我虽不太喜欢艾草的苦 味, 但确有奇效.这种略带苦味、 气 味清香的艾蒿鸡蛋汤, 早就融进我 的血液里.现在我知道, 洁净的艾 蒿可作 艾叶茶 艾叶汤 艾叶 粥 , 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早在 《诗经》 年代, 就有了 彼 采艾兮 的吟唱.说是唱爱情呢, 我 却觉得是唱艾蒿.艾蒿被人们赋予 了神性, 用以寄托愁思, 聊解忧伤. 每年初夏,艾蒿细碎的叶子正嫩, 它可是饭桌上的一道美味野菜.采 来鲜嫩的艾叶,在清水中浸泡一 会, 洗净, 放入锅里, 加水煮开, 待 水沥干后切碎,再和进湿润的糯 米.白色的米粒遇到青青的艾叶便 染成了碧绿色.艾青团还是我们江 南一带清明节祭祀祖先的贡品, 更 是寒食节必不可少的冷食. 艾特托玛夫曾形容他的祖国, 是一片长满牛蒡草、 艾蒿和车前子 的祖国;

安房直子写过孩子们上山 采艾蒿, 被变成了兔子;

张爱玲笔 下的薄命小女佣叫做小艾;

而赵树 理描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追求婚 姻自由的姑娘名叫艾艾. 故乡的端午节, 是艾唱主角的 节令.这个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节 日一到,差点被人们淡忘的艾蒿, 又及时地出现在人们的意念之中. 南朝梁宗懔的 《荆楚岁时记》 中, 也 曾有记载: 五月五日采艾为人, 悬 门户上, 以禳毒气. 说的是端午节 这天, 人们争相采艾, 家家户户的 门楣上、 门板上、 门环上, 甚至窗棂 上都插满了艾,满村荡着艾草香. 艾叶散发出的香味很地道, 开门关 门的当儿, 它总是扑鼻而至, 浓烈, 纯粹, 以消除毒气灾殃.不过是普 通植物,却担当起驱毒辟邪的重 任.年年如此, 久而久之, 便成为一 种仪式,在人们的生活中世代相 传, 一直沿袭至今. 又到 六一 儿童节了.每当这 个时候,我总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生 活.上世纪

60 年代, 从小生活在农 村的我, 虽然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 却有着天然的自由个性,小小年纪 就要学做农事, 放牛, 割草, 做家务 已成习惯. 玩是童年的第一天性, 打菱角、 爬树、 摸鸟窝, 下水游泳更是我们的 拿手戏,纵横交错的小河是童年时 代最好的乐园,什么吴塘河,沙浦 河, 木泾河, 西沙湾, 清澈宁静, 是我 们玩耍的好去处. 春季垂钓, 夏季游 泳, 秋季摸蟹, 冬季捕鱼.坐在自家 的水桥石上, 面对碧波流水, 小鱼小 虾抚摸我稚嫩的脚背,撩拨得我流 连忘返. 农村里的孩子犹如散养着的小 猫小狗. 一到春暖花开季节, 享受着 大自然赐予的美好时光,随着气候 一天天变暖, 玩的东西更多了. 放学 回家,倚在水桥石上垂钓,妙不可 言. 有一种鱼叫 塘鲤鱼 , 菜花开时 常常暗藏在水桥的石板下寻食.备 一根粗糙的小竹杆, 缚上尼龙线, 针 钩也不需精细,垂钓一会儿功夫, 塘鲤鱼 会上你的钩.家里来了客 人, 备顿 塘鲤鱼烧竹笋 那是随手 可得的事情.我喜欢在细雨绵绵的 时候钓鱼, 好处是出奇的宁静, 可以 听到鱼儿的唼喋声,可以观察水面 的各种动静,有句谚语 深水藏大 鱼 , 果真如此. 等不上多少时辰, 还 能钓上鲫鱼、 鲤鱼. 如果坐上半天的 功夫, 收获还真不小呢! 夏日里, 孩子们三五成群, 赤脚 裸背, 无所顾忌, 欢娱在宅前屋后的 小河里. 我是首当其冲的调皮蛋, 游 泳更是好把式,一个水洞好钻几个 来回, 还比试着谁的游技高, 谁的姿 势美, 个个像赶水的鸭子, 噗通, 噗通 ,河面上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 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 玩到高潮时, 互相打水仗, 捉迷藏. 一会儿懒睡在 水面上,一会儿穿条鱼似地游向远 处, 天马行空, 我主沉浮, 尽情享受 着小河带给我的欢愉. 如今, 在一个 万般皆下品, 唯 有读书高 的年代, 我们的孩子太辛 苦了, 从小到大, 考试是第一要务. 我想:不管我们的社会发展到如何 程度, 童年的天空应该是美好的. 童 年是玩耍的年龄, 小孩子不疯玩, 实 际上就没有了童年,人生也就没有 了生机, 社会也就没有了活力. 记忆中的丝瓜, 是童年的影子. 有一段日子,赋闲的父亲在后 院辟出菜地, 种上全家人都爱吃的丝 瓜.晨风徐来, 细卷的藤蔓间生出攀 爬的小手, 摸索着架棚, 不断延伸个 头, 直窜到我们可望不可及的瓦墙之 上, 摇曳铃铛般的小黄花, 居高临下, 顺风而呼, 那些毛绒可爱的小家伙便 在阳光下探出头, 牵动诱人的食欲与 绿色的向往.千百年来, 丝瓜入诗入 画, 涌现不少绝句佳构, 有名的要数 宋代诗人杜汝能的《丝瓜》 : 寂寥篱 户入泉声, 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 晴秋草长, 丝瓜沿上瓦墙生. 春华秋实,丝瓜扮演着全家人 怡情养性、 调剂生活的重要角色. 尤 其品尝亲手栽培的丝瓜, 劳作之外, 自得其乐. 历经亲身体验, 我始渐明 白丝瓜价廉物美的原因:较之其它 果蔬, 丝瓜易种易活, 产量又高, 就 像不用主人操心的绿宠.丝瓜充满 植物纤维, 富含皂甙, 煮起来有一层 素油, 融味快、 配菜广, 用来煨汤、 炒蛋、 清蒸、 红烧、 凉拌、 烩面线, 无论 酸、 甜、 辣、 咸, 自然入味. 在江南, 甲 鱼烫滚去皮, 加料酒、 食盐、 清水, 大 火煮开转文火清炖

3 小时, 出锅前, 加浸泡后的丝瓜花滤油,即成一道 色香味俱全、口感爽而不腻的名 肴―― ―丝瓜花炖甲鱼. 春夏之交, 是丝瓜疯长时节. 挂 果特别多, 此消彼长, 一时吃不完, 可以留至夏末或秋后.一般的果蔬 讲究时鲜, 老了就不中吃, 基本都要 丢弃或做饲料. 丝瓜不一样, 越老越 吃香, 但老丝瓜的用处已不在吃, 而 是制作神奇的丝瓜络. 做法也简单: 采撷枯老的丝瓜, 搓去外皮及果肉, 取核络洗净、 去种、 晒干. 在广东, 老 丝瓜不去皮, 统称为 丝瓜布 . 农家 人喜欢用丝瓜络替代海绵,洗碗刷 锅, 清洁灶台家具, 其功效胜过任何 洗涤剂,还带一种淡淡馨香.药铺 里,丝瓜络还是一味好引子,有清 凉、 利尿、 活血、 通经、 解毒之效. 菩提寺建于孙吴赤乌二年, 占 地五亩有余.梁天监二年改建.后 唐清泰年间起废重建, 并为其殿起 名叫唐兴殿, 残缺碑刻目前尚存在 樊轩内.宋开宝年和尚慧才重修, 此时方赦赐名菩提教寺.明万历二 十年倾颓, 海月重建.康熙时和尚 允素相继募修.乾隆乙亥年, 金刚 前殿毁, 大雄宝殿、 观音殿相继圮 坏.僧遂募修, 后毁于战火. 解放后, 历次运动都不宜重提 重修事宜.直到改革开放后, 迎来 了安亭经济大发展, 成了上海市首 批先进的卫星镇.政府把重修菩提 寺放到了重要议程,于2003 年12 月18 日正式成立了重修菩提寺筹 备领导小组.经过三年努力, 周边 百姓盼望已久的菩提寺重修完工, 并在

2007 年3月30 日迎来了全 国各地诸山长老和护法近千人出 席庆典. 千年古刹在改革开放的春天迎 来了重生, 在新址以新貌迎接善男 信女、 各方游客, 香烟缭绕, 梵音不 绝于耳, 成了安亭古镇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 沈裕慎 尽情玩耍才是童年 施雪兴 玩伴 王元昌 绘 丝瓜瓦墙生 蒋平 书法 郑直 菩提寺重修记 陆桂兴 一份退稿小样 顾纪荣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