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9-11-02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十日谈征文 都说 伟大出自平 凡 .

夜光杯 十日谈 请 你写一写身边的普通人, 他们如何在不同的年代、 在平凡的小事里创造着伟 大?来稿篇幅在 ! ## 字以内,请发至信箱:0%,/0&

十日谈 跨越千年的发现 责编: 徐婉青 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1 4

2 0

1 9 年3月9日星期六 本版编辑∶祝鸣华 编辑

邮箱: z mh @x mw b . c o m. c n 王宗磊 编者按:丝绸之路 悠长岁月 承载了太多文明被埋藏于黄沙 之下 今起刊登一组 跨越千 年的发现 由考古历史学家 讲述丝路探宝故事. 在丝绸之路南道上有一处 引人瞩目的古代遗址,它被黄 沙淹埋,千年之后又被人重新 记忆,各种类型的遗迹,不同 质地的文物成为关注者们长期 研究谈论的话题,这处遗址便 是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 内、属于汉晋时期的尼雅遗 址.作为多次参加尼雅遗址发 掘的考古人员,我印象最深的 莫过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 发现的那次发掘. 那一年,中日尼雅遗址学 术考察队又一次对尼雅遗址进 行了考古发掘.按照事先制定 的方案,考察队兵分两路,一 路由中日考古队员联合发掘编 号为

12 的佛寺遗址,另一路 则是由中方考古队员调查发掘 一处编号为 1!

3、被英国考古 学家斯坦因称为 宫殿 的遗 址,我参与的是后一路,我们 乘坐奔驰沙漠车,按照

456 所提供的方位,在高低起伏的 沙海中穿行.突然有位队员急 促地喊道: 停车,有情况! 大家急忙下车,发现在距离沙 漠车不远的低洼沙地上有几段 风蚀开裂的胡杨木,走近观 察,大家不禁惊喜,原来是几 具被大风刮出来的胡杨木棺, 经风吹日晒,已变得残破不 堪,但大家对现场仔细观察和 分析后认为此处应当是一处古 代墓地,沙层之下是否还有其 他木棺淹埋难以断定,于是考 古队临时改变计划,对此处墓 地开始发掘,希望借此提供关 于尼雅遗址的更多信息. 经过近十天发掘,我们共 清理墓葬厢式木棺和船形木棺

7 具,出土了陶器、 木器、 丝织 品等文物.在清理

7 号墓时, 我们发现这具棺木保存较为完 好,打开棺盖后,在厚厚一层 沙子覆盖之下,能够看到干尸 旁的箭、弓箭以及木制品等 随葬器物.仔细清理了棺内浮 沙之后,在尸体肘部露出了一 块颜色鲜艳的织锦,慢慢展开 织锦,映入眼帘的居然是 五 星出东方利中国 篆体字样和 瑞兽图案,在场的人都非常激 动,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一件非 同一般的文物, 需要慎重对待, 由于在沙漠中的考古发掘时间 十分有限,加之现场不具备进 一步清理和保护的条件,因此 考古队决定用棉絮填实棺内, 盖上棺盖之后将棺椁运回乌鲁 木齐做进一步清理和研究. 墓地发掘结束后,考古队 员们在宿营地举行了简单的庆 祝仪式,大家端起盛酒的碗, 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参与考察 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齐东方不无风趣地说, 五星 出东方利中国 文字织锦有 东方 二字,恰与其名相合, 真是千年的缘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织 锦运回乌鲁木齐后,经过细致 的科学清理,人们才得以看清 它的真实面目.这件织锦长 !7/2 厘米, 宽! /2 厘米, 经密 为 ## 根8!# 厘米,纬密 3# 根8!# 厘米,经向花纹循环 9/3 厘米.在祥瑞的云气纹样间, 有序织出 凤凰鸾鸟麒麟白虎 等瑞兽图案,并依次织出 五 星出东方利中国 吉祥小篆文 字及圆圈纹表现的 五星 图案,表达祈佑祥瑞的寓意.吉祥 语文字和祥云、祥瑞花草、瑞兽、瑞禽组成一个上下宽约 9/ 厘米图案组合,沿经线方向重复 循环;

这种风格和题材的图案, 在出土的汉锦中首次出现. 这件文物虽尺寸不大,历史 内涵极为丰富,有着重要的考古 价值,成为准确阐明古代新疆与 祖国内地关系的重要史料. 时光如白驹过隙, 五星出东 方利中国 文字织锦的发掘经过 却历历在目.考古是神奇的,透 过闪烁着千年文明光泽的碎片, 能够洞悉古人的生活细节;

考古 是神秘的,当我们拿着手铲探寻 历史轨迹时,很难确定我们会以 怎样的方式与古人不期而遇,去 完成一场跨越 千年的对话. 明日请看 《探秘达玛沟 佛教遗址 》 . 惜纸陈茗屋 小时候,听父亲和老师们说,求书 画是必须自己裁好宣纸带去,角上还要 贴一张小红纸的.那是规矩. 久矣不循矣,社会风气早已变了. 我常接到电话, 侬搭吾写张字好口伐, 几十几乘几十几公分…… 于是老朽戴 上老花镜,仔细量好尺寸.几十几,还 有零数,挺难侍候的. 两年前曾陪朋友去求高式熊丈挥 毫.我裁好宣纸,角上黏上小红纸条, 规规矩矩写上 敬请式翁丈 法书.陈茗屋代求.内容如 何如何,赐呼某某 .到了 高府,奉上润金和宣纸.式 丈一见红纸条,大称赞,说 现在的人大多已不懂了,并嘱其家人把 红纸条收好. 赐呼某某,也就是请他写上上款 的.倘是平辈,从前习惯用 赐款某 某 .小辈求前辈,必须要用 呼 .这 些知识,都是小时候学来的. 倘要书画前辈称呼你老几,那就在 赐呼某某 下用小字注上 行 (数 字) .我大排行老五,我会注上 行五 .老前辈便会写 茗屋五弟 .在书 画圈惯用的文字上, 弟 一般是指小 辈的. 我在日本遇到过一位青岛画家,画 得不错,为人也不错,送我一张画,上 款是 茗屋弟 ,其实他不过比我年长 一岁而已.十分失礼.我估计他 是真不懂,不是故意装老前辈 的. 巨来宗丈的文章里提到过, 吴湖帆先生异常珍惜宣纸,边角 料都不舍得浪费.这是真正的士大夫精 神,是我们民族的美德.物力维艰,不 等闲视之. 我去过安徽泾县做宣纸的小工坊, 体会过宣纸制作的艰辛,越发不敢随便 对待. 年轻时,和工资相比,宣纸是很贵 的.但是我曾经遇到过一次大 捡漏 . 那是一九六七年的春天.那时,淮海中 路瑞金二路口有一家 泰山文具店 . 除了销售文具,兼售纸张.店堂底部有 一长排柜子,各种各样的纸张,一叠叠 地展示在那边.后面还有一台笨重的切 纸机,可以当场切割.平素,那里经营 的都是机制的新闻纸、道林纸之类.突然,柜台上叠放着半人高的宣纸,全是 汪六吉旧宣纸.一角钱一张.破碎的很 多,只要一分二分钱一张.听店员说, 都是从张充仁家抄来的,造反派委托他 们处理变钱.我那时知道张先生是大雕 塑家,洋画功底极为扎实,还能画中国 画.距此三四年前,他曾请钱君鲜 刻过 甘苦备尝 一印,老师差我送到 张先生家里.他住在合肥路那边,距泰 山文具店不远. 我们家当时经济很窘迫,父母的存 款全部被冻结,蒙恩享受每人几元钱的 生活费.我竟然匀出了一元 左右买了一大叠破残的,小 心翼翼裁出许多小幅的完整 者.后来,送了一叠给来楚 生丈,他画了二十来张山 水,连连称赞纸性大佳,还赐赠给我四 张八大风貌的. 那一年,我还得到过一大叠八开大 大小的旧净皮宣,是祝家伯伯荩梅丈赐 赠的.祝家伯伯是著名中医,嗜书画篆 刻.他把劫后残存的宣纸裁成小幅以避 人耳目.如此佳纸,我自己当然舍不得 瞎用.那时社会气氛已稍趋缓和,我去 探望陆俨少丈.见他在窗前抄写毛主席 诗词,长长的毛边纸像手卷似的.看我 喜欢,便赐赠了我好几条. 俨少丈家在石库门底层,窗前即是 天井,所以他在做些什么,邻居看得一 清二楚.除了抄抄毛主席诗词,也不可 能画画.他当时的境遇当然也是非常窘 迫,手头也没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