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22-11-05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Top News 要闻

02 星期一2015年4月27日 本版责任编辑:马新萍

电话: (010)67164950 传真: (010)67113772 E-mail:zghjbzkyb@sina.

com 突破环境瓶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岳跃国 蔡新华

2020 年,对转型中国,注定是重要节点.对上海, 尤其如此. 到2020年, 上海要基本建成 四个中心 和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这一时间节点恰好与国家 提出的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合.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环境质量同样 是关键.破解环境瓶颈制约, 成为常住人口 达2400 万、 经济总量超两万亿的大上海的大 课题. 心中有目标, 脚下有坐标. 上海市环保 局局长张全的判断是, 上海市的环境质量和 未来发展要求仍不相适应, 但正走在加快适 应的路上. 拐点来了

3 月29 日, 全国皮划艇冠军赛在苏州河 上举行.放在

15 年前, 这不可想象.那时, 苏州河的黑臭是出了名的. 改变, 源于为人熟知的上海市环保三年 行动计划, 连续

5 轮, 持续

15 年, 从未间断.

15 年来, 上海人口增加五成, 经济总量 翻两番, 能源消费总量提升一倍多, 机动车大 幅增加, 环保压力可想而知. 经济学里有条著名的曲线叫库兹涅茨曲 线, 大意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 污染物排放量 增加, 过了转型期, 排放量下降. 上海人均GDP 已超1万美元.按世界银行

2013 年标准, 上海已达高收入经济体标 准.排放量拐点有没有出现? 对此,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 上海社会 科学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周冯琦、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 存宽都持肯定观点. 从数据来看, 与2000 年相比,

2014 年上 海市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和 PM10 年均浓度分 别下降 60%、 26%和34%;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总磷浓度分别下降 65.8%、 62.1%、 59.6%. 这背后, 有着巨大的投入.

15 年来, 全市环保投入始终占比 GDP3% 左右.仅通过

5 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市 就累计安排项目 1183项, 投入资金 3200亿元.

15 年来, 上海城镇污水处理率从 40.5% 提高到 8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

0 提 高到 95%, 累计完成

9000 多台燃煤锅炉清洁 能源替代. 相较于总量, 公众更关注质量.环境质 量的拐点有没有出现?对此,

3 位受访者均 持谨慎观点. 包存宽认为, 单因子的排放量出现拐点, 并不意味着全口径污染物排放出现拐点.排 放量的拐点只意味着增加量的减少.同时, 由于环境自净能力下降, 多年累积下来的环 境污染存量仍呈增加趋势. 周冯琦介绍说, 虽然环境质量的拐点还 不明显, 但5轮行动计划对环境质量的稳定 起到了关键作用. 她认为, 一般来讲, 相较于总量拐点, 环 境质量拐点会呈现一定的滞后性, 接下来的 几年内应该会出现拐点. 按照国家要求,到2017 年,上海年均PM2.5 浓度要比

2012 年下降 20%,

2014 年, 上 海年均 PM2.5 浓度一举下降了 16.1%, 从62 微克/立方米下降到

52 微克/立方米. 在外界预计上海能提前完成下降任务之 际, 张全有着清醒的认识: 长期看, 如在

10 年内, PM2.5 浓度平均每年能削减 5%~6%, 治 理雾霾的进程就算比较快了. 按照这一 比较快 的削减速度, 到2020 年, 上海市 PM2.5 年均浓度将在 36~38 微克/立 方米. 要达到纽约、 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水平, 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更长的时间. 张全坦言. 水方面, 上海有

26603 条河道,

303 条市 管河道中劣Ⅴ类水质占 52%, 村镇河道中劣 Ⅴ类占 65%. 土壤方面,

2013 年上海化肥亩均用量是 美国的 2.3 倍、 欧盟的 2.2 倍, 农药亩均用量是 全国平均水平的 1.37 倍. 基于此, 上海市长杨雄要求, 把生态文明 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解释说, 就是 要有别于以前, 把环境放在第一位. 转型快了 今年的上海两会格外引人注目, 市政府 工作报告取消了 GDP 增长具体目标. 做出这一安排, 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的话说, 是 要把注意力集 中到有质量、 有效益的发展, 惠民的发展上 .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 上海经济增速常在 全国排在倒数几名.这一背景下取消增速目 标,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的定力尽显. 创新、 转型, 虽然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 缓, 却带来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全国人大财经委

2012 年前后的一份调研 报告曾这样概括: 虽然上海经济增速降了一挡, 但转型发展快了一拍, 民生保障进了一步. 之后的发展印证了这一判断.

2012 年, 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 比重首次超过 60%, 标志着进入以服务经济 为主的发展阶段.2013 年,这一数字为62.2%,

2014 年提高到了 64.8%. 据张全理解, 上海环保可以分为高速发 展期和转型期.在高速发展期, 以基础设施 建设和末端治理为主.现在已进入转型期, 要在源头上治污, 在结构和规模上减污. 他说, 上海历史上是工业城市, 虽然现在工 业占 GDP 不足四成, 但总量还很大, 钢铁、 石化、 化工等占到工业产值近七成.要从产业结 构调整抓环保, 加快产业调整、 淘汰和升级.

2000 年以来, 上海市累计完成

6000 余项 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今年, 上海市提出, 要实 施淘汰落后产能

1000 项左右. 与往年不同的是, 上海的结构调整开启 了负面清单模式.2014 年6月, 《上海产业结 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 发布. 这是全国第一本结构调整负面清单, 涉 及化工、 钢铁等

12 个行业、

386 项限制类、 淘 汰类生产工艺.据测算, 这份清单的实施, 将 为上海带来

200 万吨标准煤的能耗减量. 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的同时, 能源结构也 在发生深刻变革.近年来, 上海能源消费低 硫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0 年~2013 年, 煤炭在上海市一次能 源结构中占比从65.5%下降至41.4%.

2014 年, 煤炭消费总量首次实现了负增长. 这其中, 一个重要贡献来自于外来电.

2000 年~2013 年, 上海市外来电在一次能源 结构中占比从 1.1%提升至 12.7%. 破旧的同时, 上海市也在立新. 几年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增加 4000多 亿元, 突破 1万亿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24% 左右, 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达到 40%. 上海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已经到了 互为关键、 互为前提的阶段. 张全告诉记者. 站位高了 浦东, 陆家嘴, 上海中心大厦.

632 米的高度, 展示着这座城市建设现代 化国际大都市的雄心.然而, 偶遇雾霾天, 站在 一江之隔的对岸外滩, 第一高楼会变得模糊. 与曾经的伦敦、 巴黎、 洛杉矶一样, 上海正 经历工业化、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烦恼.不同的 是, 问题来得快, 来得集中、 交织、 叠加. 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

27 个城市评价体 系显示, 上海经济影响排第五, 但环境可持续 性排名倒数第二. 对上海来讲, 环境质量应当是竞争力的 体现. 韩正去年底接受英国 《金融时报》 专访 时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 生态环境就是竞争力.放眼国际, 各大 城市都把绿色作为核心发展目标―― 纽约

2030 年规划要建设更绿色的纽约;

大伦敦发展战略规划提出

2030 年建设 更有吸引力、 设计良好的绿色之城;

首尔

2030 年要建气候友好城市…… 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城市, 上海呢? 在全球城市发展中, 上海要从跟跑者赶 超到并跑者、 领跑者, 必须要有更好的生态环 境. 市长杨雄的态度很明确. 据悉, 上海市正在编制

2040 年上海蓝图 规划, 将着重建设具有安全感的城市, 生态环 境安全是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距离

2020 年还有

5 年, 如何使环境 质量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要求?这是上海环 保人当下思索最多的话题. 周冯琦认为, 要从发展角度看待和解决环 境问题, 提升发展的清洁化水平, 同时要切实提 升治理能力, 让环保步入更常规化的轨道. 张全表示, 到2020 年, 基本环境安全必 须得到保证,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根本得 到解决, 非区域性、 流域性环境问题应该得到 基本解决.总之, 环境质量要有较大的改善. 他说, 近期环境质量虽达不到现代化国 际大都市的标准, 但法律、 标准、 治理方式要 看齐, 国际大都市一些好的做法要借鉴过来. 这一思路在

3 月18 日启动的第六轮环保 三年行动计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指导思想上, 更明确质量导向, 围绕空 气、 水、 城乡生态环境等改善, 针对性加大重 点领域治理力度;

目标指标上, 更突出质量改善和底线约 束, 治理要求更按国际先进水平衡量, 资源环 境效率指标达到全国领先;

治理措施上, 更重视源头防控, 进一步强 化能源、 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节约、 循环利用 等源头措施, 以环境保护促进转型发展;

推进实施中, 更注重创新驱动, 通过理念 创新、 技术创新、 政策创新、 制度创新和机制 创新, 确保计划目标圆满完成. 张全表示, 上海市希望再通过几轮三年 行动计划, 基本实现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全 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 心中有目标 脚下有坐标 到2020年, 上海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又要基本建成 四个中心 和现代化国际 大都市.如何提升生态环境软实力, 既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 又为百姓提供优质环境? 记者:2014 年 ,上 海市PM2.5 浓度下降了16.1% , 主要原因何在?今年有没有反弹压力? 张全: 首先, 这是上海自身 强化治理的结果.上海去年聚 焦能源、交通、建设、工业、农业、 社会六大领域,

119 个项目 全面启动.电厂实现了脱硫脱 硝、 高效除尘全覆盖;

淘汰了黄 标车 17.2 万辆;

取消散烧煤, 淘 汰了

1675 台中小燃煤锅炉;

严控扬尘污染,治理餐饮油烟等等.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启动了 长三角联防联治, 并迈出了实 质性一步.整个长三角一共淘 汰了

130 多万辆黄标车和老旧 车辆, 中小锅炉也淘汰了 1.2 万 多台. 今年反弹的压力还是有的, 这要看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能不能巩固, 大力治污能不能 提升, 铁腕执法是不是再加强, 上海还是很有信心的. 记者: 有人说, 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推进环境保 护, 是在补过去该做而没做到位的功课, 您是否认可 补 课型 的定位? 张全: 我们确实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也有当前发 展的阶段性问题, 放在现在来解决, 都是现实的问题.到2020 年, 上海既要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又要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环境质量和未来发展还有很多不适应 之处. 大气方面,

52 微克/立方米的 PM2.5 浓度值, 与35 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水环境方面, 整体功能 区达标率还比较低;

土壤环境方面, 大量工业转型土地需 要修复. 同时, 上海也一直走在努力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路 上.2000 年以来, 人口增加五成, 经济总量翻两番, 能源 消费总量提升一倍多, 机动车也有大幅增加.如果没有 连续5轮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现在的环境质量不可想象. 记者: 根据预测, 未来几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将存 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 如何处理保护与发 展关系? 张全: 上海的环境保护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已经到 了一个互为关键、 互为前提的阶段.环境保护要真正实 现源头防治, 需要工业产业以及农业实现转型发展;

经济 转型和社会发展确实也需要环保实现更大的突破. 在这一阶段, 环境保护特别容易与经济社会转型形 成共鸣.我理解, 在环境保护的前期, 不投入就无法开展 环境保护, 但越往后越能体现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 一致性. 说得形象一点, 环境保护既要围绕中心公转, 又要围 绕自身重点进行自传.当然, 公转和自传是在同步的过 程中完成的, 大方向也是一致的. 记者: 上海市连续开展了

5 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取 得了很大成效.但也有人质疑这样的做法行政成本太 高, 对此您怎么看? 张全: 我觉得当前这个阶段需要这样的行动计划. 首先, 当前环境保护任务繁重, 矛盾突出, 环境问题也非 常专业、 非常复杂;

其次, 环境保护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 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需要一个宏观参与、 综合协调、 合力 推进的平台. 当然, 这种平台也需要与时俱进.从前

5 轮环保三 年行动计划来看,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前10 年为起步完 善阶段, 基本特征是搭建平台、 主推工程、 重在治污、 快还 欠账;

后5年为发展成熟阶段, 基本特征是源头预防、 全 程监管、 深化治理、 优化发展.再发展下去, 这种平台应 扩大到社会层面, 实现从环境管理到环境 治理 的升级. 记者: 与前

5 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相比, 在全面小康 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启动的第六轮行动计划有何特点? 张全: 第六轮共安排

232 个项目, 预计总投资

1000 亿 元左右. 一是完成一批体现国际水平的标志性项目.包括完 成饮用水水源地基本建设和供水集约化、 全面取消分散 燃煤、 建成 一主多点 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 基本 完成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等. 二是推进一批体现力度、 在国内领先的重点任务. 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泵站截污改造、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治理、 装配式建筑、 产业结构调整、 循环经济等. 三是探索启动一批国际城市有经验国内相对薄弱的 工作.主要包括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港口污染治 理, 建立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并开展治理修复试点, 推进城 市地表径流控制试点、 绿色供应链等. 记者: 当前, 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受到特别关 注, 上海在公众参与方面做得如何? 张全: 近年来, 上海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和环保宣传教 育, 尤其是通过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低碳家 居、 绿色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 热情和水平也大幅提升.

2013 年春节, 上海放鞭炮引起的 PM2.5 浓度增加值是

470 微克/立方米,

2014 年是 140, 今年是

40 左右.在没有 强制性法律约束情况下, 连续

3 年这么大幅度下降, 我看 到了民间自觉行动的力量.这就是星星之火.从某种意 义上讲, 这比造几个污水处理厂伟大得多.

本报记者岳跃国 蔡新华 记者: 如何看待污染排放拐点和环境质 量拐点之间的关系? 包存宽: 从单个污染物来看, 如COD, 根 据环境统计数据, 应该说工业污染源化学需 氧量排放量的拐点早出 现了.但我们实行的不是全口径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单一因子排放量的下降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未必有直接的联系.水资源消耗量还在增加,虽然COD 下降了,但是其他未纳入控................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