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摇摆白勺白芍 2022-1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88―2010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gricultural solid wastes pollution control 2010-10-18 发布 2011-01-01 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HJ

588 ―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HJ 588―2010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62 北京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

16 号)

网址:http://www.

cesp.com.cn

电话:010-67112738 北京市联华印刷厂印刷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

2010 年12 月第

1 版 开本 880*1230 1/16

2010 年12 月第

1 次印刷 印张

1 字数

40 千字 统一书号:135111・106 定价:15.00 元HJ 588―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告2010 年第75 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保护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障人体健康,现批 准《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 588―2010) . 该标准自

2011 年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 (bz.mep.gov.cn)查询. 特此公告.

2010 年10 月18 日iHJ 588―2010 目次前言.iv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则.3

5 农业植物性废物污染控制措施.3

6 畜禽粪便污染控制措施.5

7 农用薄膜污染控制措施.5 iii HJ 588―2010 iv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防治农业 固体废物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固体废物的控制原则、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

2010 年10 月18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1 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 588―2010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植物性废物、 畜禽养殖废物和农用薄膜等三种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原则、 技 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农业种植、 畜禽养殖等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管理, 实现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 减量化、无害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 574―2010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T

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业固体废物 指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及农用塑料残膜等. 3.2 农业植物性废物 指农作物在种植、收割、交易、加工利用和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源自作物本身的固体废物,主要包 括作物秸秆及蔬菜、瓜果等加工后的残渣. 3.3 畜禽养殖废物 指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脱落毛羽等固体废物. 3.4 农用薄膜 指用于农作物栽培的,具有透光性和保温性特点的塑料薄膜.可提高温度和湿度,防止霜冻或暴雨 的机械损伤,促使作物提前萌发,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包括棚膜和地膜两大类. 3.5 秸秆还田 指将秸秆等植物纤维性废物直接或堆积腐熟后退还土壤,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1 HJ 588―2010 3.6 堆肥化 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或人工添加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 通过人为调节和控制, 促进可生 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3.7 氨化 指利用氨水、液氨或尿素、碳铵的水溶液对切碎的秸秆进行氨化处理,以改善其作为饲料的适口性 和营养价值. 3.8 青贮 指利用乳酸菌等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对秸秆等物料进行发酵处理, 以改善和提高其作为饲料的适口 性和营养价值. 3.9 热喷法 指将秸秆装入饲料热喷装置中,向内通入过饱和水蒸气,经一定时间后使秸秆受到高温高压处理, 然后对其突然降压,使处理后的秸秆喷出,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某些化学成分,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适口 性. 3.10 生物质气化 指通过气化装置,将低品位固体生物质燃料转换成高品位气体燃料的热化学技术. 3.11 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 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将农业固体废物经收集、干燥、粉碎等预处理后,利用特殊的生物质 固化成型设备将其挤压成规则的、密度较大的成型燃料. 3.12 农田生态拦截系统 指在不需要额外占用耕地的前提下, 利用生态工程对农田普遍存在的排水沟渠和田埂进行改造, 通 过植物吸收、基质吸附降解以及节制闸与植物降低流速、沉降泥沙等要素联合作用,使农田 N、P 营养 元素最大限度地在农田系统内部循环利用, 进一步截留农田排水中的养分, 减少农田养分排入受纳水体 的量. 3.13 侧膜栽培 指将农用地膜覆盖在作物行间,作物栽培在农膜两侧,以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农作 物生长. 3.14 适时揭膜 指改作物收获后揭膜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时期. 3.15 四位一体 生态农业模式 指将日光温室、畜禽养殖、沼气生产、蔬菜花卉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3.16 猪沼果 (菜、菌、药、花)生态农业模式 指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和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2 HJ 588―2010 3.17 五配套 生态农业模式 指将果园、集雨设施、沼气系统、太阳能猪圈、厕所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4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原则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需紧密结合农业生产,以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基本原则,依 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种植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有效、管理简便的控制措施, 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农业植物性废物污染控制措施 5.1 减量化技术措施 5.1.1 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种植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 5.1.2 推广集约化种植模式,提高秸秆收集率,对秸秆进行集中处理与循环再生利用. 5.2 资源化技术措施 5.2.1 采取秸秆还田、堆肥、饲料化、能源利用、工业原料利用等多种途径,实现农业植物性废物的 资源化利用. 5.2.2 通过堆腐还田、高留茬还田等多种秸秆还田方式,将秸秆等有机植物性废物作为肥料施入农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5.2.2.1 堆腐还田技术.技术要点: (1)备料.按每

500 kg 秸秆用速腐剂(如腐秆灵菌剂)0.5~ 1.0 kg,尿素 2.5~3.5 kg 或碳酸氢铵 5~7.5 kg(可用 10%的人畜粪代替氮肥) . (2)挖坑.将脱粒后的 秸秆,靠近水源、就场头地头,挖宽 1.5~2 m、长3m、深0.4~0.6 m 的长方体坑,并将挖出的泥土作 四周围埂, 以防肥水流失, 可留一部分作压膜用. (3) 堆放. 将秸秆分

3 层堆平, 第一层堆高 50~60 cm, 浇透水(含水量在 60%~65%) ,分层分量均匀撒施速腐剂和氮肥.堆高一般在 1.5~1.8 m 为宜.在浇 足水的情况下,用草叉轻轻地拍实. (4)盖膜.堆四周,调理整齐,即可覆盖农膜,膜要盖严,四周用 泥土压实,以防跑气,影响腐熟效果. (5)检查.在堆腐 10~15 d,掀开膜看堆腐地上部分是否缺水, 如缺水,还应适当补浇

1 次水再封严.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堆腐 25~30 d 就可完全腐熟,作为基肥使 用. 5.2.2.2 高留茬还田技术.具体办法:水稻、小麦收割时留茬高 25~35 cm,收获后再将稻(麦)茬割 倒(用机械翻耕不需要割倒) ,在翻耕前均匀撒在田里,用碳铵 150~225 kg/hm2 来调节碳氮比. 5.2.3 利用秸秆、杂草、树叶、绿肥等植物性废物与人畜粪尿共同堆置成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提 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可采用半坑式、坑式(也称地下式)或地面堆积法堆制. 5.2.3.1 半坑式堆积法.适用于北方早春和冬季.选择向阳背风的高处建坑.坑深 0.7~1 m,坑底宽 1.7~2 m,长2.7~4 m,坑底坑壁有井字形通气沟,沟深 17~20 cm,通气沟交叉处立有通气塔.堆肥 高出地面

1 m,加入风干秸秆

500 kg,堆顶用泥土封严.堆后一周温度上升,高温期后,堆内温度下降 5~7 d,可以翻捣,使堆内上下里外均匀,再堆置直到腐熟为止. 5.2.3.2 坑式堆积法需设堆积坑,全部在地下堆制,堆积坑深约为

2 m.堆制方法与半坑式相似. 5.2.3.3 地面堆积法.地面堆积法则不用设堆积坑.适用于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 地区或夏季积肥.选择地势较平坦、靠近水源、运输方便的地点堆积.堆宽

2 m,堆高 1.5~2 m,堆长 视材料数量而定.堆置前先夯实地面,再铺上一层细草或草炭以吸收渗下的汁液.每层厚 15~24 cm,每3HJ 588―2010 层间适量加水、石灰、污泥、人粪尿等,堆顶盖一层细土或河泥,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氨的挥发损失. 堆置

1 个月左右,翻捣一次,再根据堆肥的干湿程度适量加水,再堆置

1 个月左右、再翻捣,直到腐熟 为止. 5.2.4 利用秸秆、棉籽皮等多种农业植物性废物做培养基,栽培食用菌.技术要点: (1)稻麦秸秆处 理:将稻麦秸秆粉碎,喷水淋湿后,堆成直径 1~1.8 m 的圆堆压紧,盖上薄膜发酵 3~5 d.发酵后的 稻麦草粉要保持其含水量为 70%左右,pH 值为

8 左右. (2)选地栽培:室内外均可,在室外需搭棚遮 阴,以免阳光直射.接种前制作一个

70 cm*20 cm*35 cm 的木制模框,先在框内铺一层发酵好的稻麦 草粉,踩实后,四周撒一圈食用菌菌种和麸皮;

然后,再铺一层草粉,再撒菌种和麸皮.如此一共铺

4 层稻麦草粉,撒3层菌种和麸皮,最后一层草粉铺得薄一些,要保证透气.一般每块培养基用 5~7.5 kg 稻麦草粉、0.25~0.38 kg 食用菌菌种和麸皮,最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 (3)发菌培养:菌丝生长期间要 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