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wl西瓜xym 2022-11-01
甘肃省黄河沿岸带3 地市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陈相 莲(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 以黄河沿岸带3 地市兰州市、 白银市、 临夏州为研究对象, 在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指导下, 基 于生态承载 力的内涵, 从生 态弹性度、 资源环境承载指数、 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等方面, 建 立了生态承 载力综合 评价指标体 系, 应用主成分 分析法构 建了评价模 型, 对兰州、 白银、 临夏的生态旅游现状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旅游;

环境承载力;

生态弹性度 中图分类号 F590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2008)

21 -

09254 -

03 Ana lys is o f th e Carry in g Capac ity o f Eco -tou rismin Th re e C itie s a longth e Ye llow R iver in Gan su P rov inc e CHEN X ian g -lian ( G eography and Environm en t Science College ,N orthw est N orm al U n iversity ,Lan zhou,G ansu 730070) Abstrac t Th ree cities ,Lan zhou ,Baiyin and L inx ia ,alongthe YellowR iver being used as the sam p le ,w e can bu ild up the synthetic evalua tiontarget sys- temfromecosysteme lasticity ,resource environm en t carrying index ,resou rce environm en t pressure index and so on w iththe princip le of the sustainable de- velopm en t guid ing ,based onthe connotation o f eco-tou rismcarry ing capacity . W e analyzed the cu rren t situa tion of eco-tourismin L anzhou,B aiyin and L inx- ia w ith the m ethod of the m ain ingred ien t analysis and bu ilt the evaluation m odel . K ey words G ansu P rovince ;

E co-tourism;

E nvironm ent carrying capacity ;

Ecosystemelasticity level 作者 简介 陈相 莲(1978 - ) , 女, 山东 青岛人 , 硕士 研 究生 , 研究 方向: 区域 旅游规 划与管 理. 收稿 日期 2008-04-25 中 国的母亲河 黄河沿甘肃省 穿流 而过, 途经 临夏 回族 自 治州、 兰州市和白 银市, 不 仅滋润 了3 地市 干涸 的 土地, 为生活在这3 地市的人 们提供了 充足 的生 活、 工业、 农 业水 源, 而 且也为3 地市的 生态旅游的 开展 提供 了必 备的 条件. 然而 , 近 几年 来, 随着 人 们生 产生 活 水平 的 发展, 该 地市 的 环境 也 遭到不 同程度的 破坏.环境承载力 是对某地 的环境作 出的科学的评估 .黄河 沿岸带3 地市的环境 承载力对 发展黄河沿岸3 地市的生 态旅游意义 重大 .为此, 笔 者研究 了 甘肃 省 黄河沿 岸带3 地 市的生态承 载力, 旨在 为3 地 市的 生 态旅 游 决策作 出指导性帮 助.

1 生态旅 游的科学含 义 生态旅 游最早于20 世纪80 年代由美洲人提出.1980 年, 美国 学者豪金 斯 在其 编著的论 文集《旅游 规划与开 发问题》 中 收录了加拿 大学者克劳 德 ・莫 林题 为《由当 地居 民和 社 团参 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的论文.该文率先提出了 生态旅游 一词, 主张 将旅游 者与风 景、 生活 方式、 氛 围和 风 俗习惯 融为一体, 并不破坏它 们. 生态旅游 具有保护性 , 保护较 好的自然 环境 是生 态旅 游的基本 前提 ;

生态旅游 的对 象 是生 态 环境, 通 过生 态 旅游 可 以使 人接受 生态教 育, 获 得生态 知识, 优化生 态环境 , 增强 环保意识;

生 态旅 游 具有 持续 性, 可 持续 发 展是 生态 旅 游的 趋势.据此, 可将生 态 旅游 的含义概 括为: 为 缓解 社会生活与生态 环境的 矛盾, 人们到 特定的 生态环 境中, 欣赏生 态景观 , 感受 生态氛 围, 增 强生态 意识, 促进环 保行为 , 与生 态环境 和 谐相处 , 融为一 体, 良性互 动, 共同 受益的活动 .

2 承载力 的起源、 演化和发展 承载力( Ca rry ing capacity) 原为 物理力 学的 一个 物 理量 概念, 指 物体 在不 产 生任 何破 坏 时所 能 承受 的最 大 负荷, 具有力的量纲, 可以通过野 外的或室内的力学试 验得到具体数据, 在某些 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力学理论或经验公式计算.当区域 经济 发 展时, 人 们普 遍 借用 了这 一 概念 , 用来描述 区 域系统 对外界环 境 变化 的最大承 受能力.随着研究的 不断深入, 承载力被广 泛应用到各 个领域. 承载力最初 被 引进 区域系统 是在生态 学中的应 用. 早在1921 年, 帕克( Pa rk) 和伯吉斯( Burgess) 在《人类生态学杂志》中, 提出了 承载力的概 念.他 们认为 , 可 以根 据某 地区 的 食物资源 来确定区内 的人口承 载力. 在群 落生态 中, 其含 义为 某一 特定 环境 条件下( 主 要指 生存空间 、 营养 物质、 阳光等生态 因子的组合) , 某种 个体 存在 数量的 最高 极限 .对多种生物 的研 究 表明, 种 群开 始 形成 时期 增 长缓 慢, 在 环境 条 件较 好时, 增长加 快, 往 往会生 长过头 , 待种 群数量 达到一 定值超过 其承 载 容量 后, 由于 环 境阻 力限 制, 种 群会 大 批死 亡而导致 种群 数 量骤 然下 降, 然 后再 重新 回 到新 的 平衡, 用数学公式 表示为: d N dt = r N ( K- N) K 式中,r 为种群在无 限制环境下 的增长系数 , 即内禀 自然增长 率;

N 为种群数;

K 为种群 增长最高水 平, 称 为该 物种 的环 境 承载量.可以 说, 在 地球 进化史上 , 几乎所有生 物的发展都遵循这 一规律, 唯 一例外的是 人类.

3 生态承 载力的特点

3 .1 是客观 存在的 生 态承载 力的 客观 存在 性是 生 态系 统 最重要 的固有功能之 一, 这种 固有功 能一方 面为 生态 系统 抵 抗外力 的干扰破坏提 供了基础, 另一 方面为 生态 系统 向更 高 层次的 发育奠定了基 础.

3 .2 不是固 定不变的 生态系 统的 稳定 性是 相对 意 义的 稳定, 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说, 生态承 载力 虽然 是客 观的, 但却不是固 定不变的, 因此人类应 该按照 对自己 有利 的方 式积 极 提高系 统的生态承载 力.

3 .3 体现在 多个水平层 次上 生态 环境 的稳 定性 不 仅表 现 在小 单元的 生态系 统水平 上, 而 且表现 在景观 、 区域 、 地域 以 及生物圈 各个层次的 生态系统 水平 上.同样, 生 态系 统的 承载力也 表现 在 上述 各个 水 平层 次上 , 在不同层 次 水平 上, 生 态承载力 是不同的.因 此需要稳 定, 就必须 把注 意力 放在 大 的景观 或更高层次的 管理上. 安徽农业科学,Jou rn al o f Anhu i Agri . Sci .2008 ,36(21) :9254 -

9256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马君叶

4 黄河沿 岸带3 地 市的生态承 载力估算

4 .1 评价 指标 量化资源、 环境 的发展质量 是定量分析区域生态 承载力的 关键.资源系统的 发展质量 是区域生 态承载力的 基础 条件, 可以 用资 源 承载 - 压力 指数 来 反应;

环境承载力 是区域生态 承载力的约束 条件, 可以 用一 定的 环境 标准、 环 境容 量来 反映;

环境 的发 展 质量 是区 域 生态 承 载力 的 支持条件 , 可以用生态弹性度来反映. 生态系统的弹性度高, 表明人 类的活 动余地 大, 可 以选择 的机会 多, 可 以承受 的 自然灾 害等冲击 力高.区域生态承 载力综合 评价指标 体系见表1 . 表1 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 ab le

1 S yn th e ticeva lu a tionin dexsy stemo f reg ion a l e co log ica l carry in g capac ity

1 级指标 F irst-class index

2 级指标 Second -ca lss index

3 级指标 T h ird -class index 生态弹性度 气候 ≥

10 ℃积温、 年平均降水量、 年均温、 年蒸发量、 干燥度 地质地貌 海拔高度、 坡度 生物丰度 生物多样性的丰贫程度 土壤退化 风蚀、 水蚀、 重力侵蚀、 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面积的比重 植被覆盖 林地、 草地和农田3 种类型面积的比重 水网密度 单位面积的河流总长度、 水域面积及水资源量 资源- 环境承载指数 水资源承载指数 单位面积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利用率、 耗水率、 生态需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重 土地承载指数 土地利用率、 农用地比率、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人均耕地 环境承载指数 COD、 BOD、 pH 值、 二氧化硫, 总悬浮物颗粒、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资源- 环境承压度 资源承压度 水资源承压度、 土地资源承压度 环境承压度 水环境承压度、 大气环境承压度、 固体排放承压度

4 .2 生态 承载力综合 评价 生态弹性度 、 承载指 数、 水土 资源承压 度常 用 的计 算方 法 有指 标 权重 法、 层次 分 析法、 群组决策特 征法等.在该 文研究中采 用主成分分 析法进行评价 . 由美国统计 学家 皮尔 逊创立的 主成分分 析法是从 多指标分析 出发 , 运用统计 分析 原 理与 方法, 提取 少数 几 个彼 此 不相关 的综合性指 标, 而保持 其原指 标所提 供的 大量 信息 的 一种统 计方法.其基 本原理是: 设有 N 个相 关变量 xi( i =1 ,

2 , …, N ) , 由其 线性组合成 N 个独立变量 yi( i =

1 ,2 , …, M ) , 使 得独 立变 量yi 的方 差之 和 等于 原来 N 个相 关 变量 xi 的 方差之 和, 并按 方差大小由小 到大排列. 这样就可以把 P 个 相关变 量的作用看 作主要由 为首的几 个独立变 量yi( i =

1 ,

2 , …, M ) ( M<

N) 所决定, 于是 N 个 相关变量建 立成 M 个独 立变量 yi( i =

1 ,2 , …, M ) .yi( i =

1 ,2 , …, M ) 就是 通 常所 说 的主成分 .为了进行生 态弹性度 和承 载指 数评 价, 将 生态 弹 性度、 承载指数 、 承压度分 别定义为 M 个主成 分加权和. 表2 各变量的权重赋值 T ab le

2 W e igh in g eva lu a tion o f th e ea ch va riab le 变量 Variable 权重1 W e igh t

1 权重2 W eigh t

2 生态弹性度

0 .93

0 .07 E co logical elasticity degree 水资源承载指数

0 .79

0 .22 C arryingindex o f w ater resou rce 土地资源承载指数

0 .69

0 .32 C........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