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9-07-31
三农7Email: jlrbBS3BS@163.

com

电话: (0431)

88600660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编辑 王春苗 三农话题 又一季金秋, 天下第一粮仓 榆树再次传出了 令人欣喜的数字: 2014年, 榆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 积568.5 万亩,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

444 万亩, 总产 预计351022万公斤;

水稻播种面积108万亩, 总产 预计 88000万公斤.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 新高, 连续11年实现粮食增产. 天下第一粮仓 靠什么支撑粮食的连年增 产?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以科技增粮为核心的 榆树经验 . 地还是那些地, 种子变了样 关键词: 种子研发 科研创新 新看点: 新品种玉米平均籽粒行数17.9行, 一 穗多得粮食32克, 一公顷土地至少增产1760公斤 自打开始秋收以来, 榆树市五棵树镇合发村农 民李军格外高兴.10 月8日,

30 多公顷的玉米都 收割完毕, 他家2000多平方米的院子, 已经被玉米 棒堆满, 像一座座连绵的金色山丘, 在清净碧蓝的 秋日天空下, 耀眼夺目. 今年榆树风调雨顺, 苞米长得好, 我估摸着公 顷产量能在1.2万公斤以上. 李军说, 他这几年购 买的都是榆树当地一家种子企业的种子, 根据地块 条件, 选择

五、 六个品种分别播种. 种这些种子都 保准, 除了能保证产量, 田间管理也容易. 能得到种粮农民的认可, 是科技人员王瑞林最 欣慰的事. 53岁的王瑞林是榆树农业科技示范园平安种 业田间园区技术负责人, 记者见到他时, 他正在组 织工作人员在示范园里收获示范品种.此时的田 野里, 大多数农民耕种的玉米已经收割完毕, 而示 范园里

3 米多高的玉米植株依旧整齐地挺立着. 王瑞林介绍, 这是他们公司的种子示范田, 这个品 种抗倒伏、 抗大斑病, 按照目前的测算, 每公顷产量 可达1.4万公斤. 为了详细说明增产效果, 王瑞林给记者算了一 笔精细账: 这个品种的平均籽粒行数是17.9行, 比 较目前农民普遍种植的品种, 平均多

2 行, 一穗就 能多得粮食

32 克.以一公顷土地保苗 5.5 万株计 算, 一公顷土地至少可以增产1760公斤. 在这丰收的季节里, 科技人员王瑞林的脸上呈 现出与农民不一样的喜悦.明年, 平安169的种子 就将推向市场, 后续一批产量高、 抗性好的品种也 已崭露头角.与王瑞林的一番谈话, 让记者的内心 对民族种业的不断创新充满了希望. 种子繁育, 被视为农业科技建设的 第一公 里 .据榆树市农业局局长张学介绍, 为了提升 天 下第一粮仓 的种子研发水平, 榆树市委、 市政府支 持平安种业建成了县级一流农科院, 农科院不惜重 金聘请

27 名国内一流的育种专家和

97 名农业技 术人才, 还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创办分子育种中 心, 年投入科研经费超过 1000万元. 榆树几次粮 食产量大的跨越都是从品种更新换代开始的, 因此, 下一次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也很大程度上寄 希望于品种的更新, 作为农业部门抓住了品种, 也 就抓住了核心, 让农民用上更多、 更好的种子, 从有 限的土地里, 获得更大的丰收.这是我们的职责, 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张学如是说. 人还是那些人, 技术变了样 关键词: 技术引领 科技示范 新看点: 建成占地

1951 亩全省规模最大的农 业科技示范园, 选择国内外2万多个品种组合进行 筛选 在弓棚镇最大的农机合作社――喜迎春农机 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 停放着一台黄色的大型农 机.年轻的合作社理事长蒋恩凯向记者介绍, 那是 合作社刚刚买回来的 芬兰玉米籽粒收 机器, 这 是榆树市第一批进口的 '

籽粒收'

,

280 马力, 可以 在地里给

30 个水以下的玉米棒直接脱粒, 能降低 粮食损耗10%以上. 庄稼地里,

280 马力的大家伙过后, 原本直立 在地里的玉米直接脱粒, 记者着实感受了一番现代 化农业收割的 一气呵成 .既避免了收粮过程中 的粮食损坏, 也省去了储存浪费的情况. 在蒋恩凯的办公桌上, 摆着一块印有 榆树市 农业科技示范户 的牌匾. 我坚信, 实现农业现代 化必须依靠科技. 蒋恩凯说, 从2008 年合作社成 立以来, 无论是农技推广还是新型农机, 他都敢于 率先尝试, 蒋恩凯说: 我希望通过我的示范, 能够 让周围的农民看到实际的效果. 我们已经形成了卫星定位、 整地、 播种、 除草、 收获、 脱粒、 运输一体化的运作模式. 蒋恩凯介绍, 目前, 合作社托管土地1000多公顷, 科技贯穿于玉 米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他说, 育种时, 用等离子技 术对种子进行处理, 提高种子发芽率;

春季深翻时, 用大型深松机进行保护性耕作, 40厘米的深度涵养 了水源;

播种时, 实施精量点播, 节约种子、 保证株 数;

施肥时,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 及时施底肥、 追肥和 叶面肥, 及时补充营养;

田间管理环节, 有农业科技 人员到地头, 随时开展统防统治;

收获时, 适时晚收, 采用先进的大型联合收割机, 秸秆科学还田. 这些科技手段, 给我们合作社带来丰厚的收 获. 蒋恩凯兴奋地说着.他告诉记者, 下一步合作 社将和市里的农业部门合作, 在可持续利用土地方 面展开新的科技探索. 其实, 蒋恩凯只是榆树市发挥农业科技示范作 用的一个缩影.榆树市今年还投资建成了占地

1951 亩全省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 选择国 内外2万多个品种组合进行筛选. 在全省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里, 不同地 块因为种植着不同农作物而变得高低错落.科技 人员介绍, 示范区里集中展示了农业新品种、 种植 新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新措施.园区分为品种测试 区、 品种区域试验区、 品种展示区、 高产攻关示范 区、 玉米肥料试验区、 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和蔬 菜瓜果采摘园区7个功能区. 虽然粮食产量一直稳步增加, 但我们的种植 方式一直是单一作物单一品种长年连作, 土壤中病 源菌加速积累, 单一养分快速消耗, 有益生物迅速 减少, 导致玉米大斑病、 玉米螟, 水稻稻瘟病和一些 突发性病虫害频发高发.解决这些问题, 离不开科 技.科技的推广, 离不开示范带动. 市农业局副 局长邵建廷说. 到农业科技节上转一圈, 农民明确了目标、 找 到了差距、 看到了科技增产的潜力. 这等于面对面 进行培训, 直接把先进的科技送到我们手中. 环城 乡农民李广玉这样说. 为强化科技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 榆树市财 政今年投入726万元, 分别为28个乡镇农业站、 农 机站购置了

554 拖拉机、 免耕播种机、 深松追肥机 共84 台, 在各乡镇建立

3 万亩试验、 示范基地, 由 乡镇农业、 农机站采用托管或租赁等方式经营.新 技术推广风险由市农业部门承担, 形成了市里有示 范园、 乡镇有示范点、 村里有攻关田, 上下联动, 多 点多地示范模式. 活还是那些活, 干法变了样 关键词: 科技服务 理念培训 新看点: 全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节本增效, 一 公顷地能节约

555 元, 每年直接增加收益达到 2.5 亿元 采访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何亚荣, 是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送科技下乡现 场会上. 以玉米保护性耕作来说, 秸秆能回到田间一 部分, 还可以防止土壤的风蚀、 水蚀.从2011 年 开始, 全市大面积推广, 去年

70 万亩、 今年推广面 积120 万亩.每年冬春培训的时候, 老百姓十分 认可接受.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 科技发挥了怎样 的作用, 何亚荣说: 大棚育苗显得尤为重要, 钵 盘育苗能提高秧苗质量, 提高有效分蘖, 早育苗、 早插秧. 随同何亚荣回到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记者了解 测土配方施肥的取样、 化验等环节.市农业技术推 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伟东用数据解读了测土配方 施肥是如何节本增效的: 一公顷地能节约555元的 用肥成本, 增产达到

675 元, 每年全市通过测土配 方施肥, 直接增加收益达到2.5亿元. 像何亚荣一样的农技推广人, 常年坚持走村入 户, 肩负着将科技送到农民手中的使命, 解决的是 科技成果转化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那么, 在农业科技服务的实践中, 榆树市又是 通过哪些手段, 解决了农民们想办又办不好的事情 呢? ――建设了榆树通航机场, 现已有6架农用直 升机, 今年对7个乡镇集中连片的水田开展航化作 业, 防治水稻稻瘟病面积70万亩, 有效控制了稻瘟 病的发生, 提高了水稻品质, 产量也突破历史最好 水平. ――对农田鼠害和玉米螟进行了统防统治, 农 田鼠害得到全面控制, 玉米螟危害是近年来最轻的 一年.成立病虫害监测和综合防治专业队, 定期、 不定期开展病虫草鼠害全面监测, 及时发布预报和 预警.重大突发性病虫由专业队统一扑杀, 今年榆 树市扑杀稻水象甲23万亩. ――国家农业部在榆树市实施的30个万亩高 产示范片, 所需种子、 化肥、 农药等物资以及化控措 施都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提供, 并派出712 名科技人员通过包产入田跟踪指导, 确保技术应用 不走样. ――对玉米保护性耕作和水稻高光效种植所 需机械在国补省补的基础上, 每台机械榆树市财政 拿出

1 万元又进行补助, 新购置机械

481 台, 使全 市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20万亩, 水稻高光效 面积达到40万亩. ――农广校已组织

100 名新型经营主体集中 培训, 在榆树市市内和到黑龙江四个县多点现场参 观学习, 让他们学技术、 学管理, 用现代农业理念发 展粮食生产. 这是记者在农业局了解到的一组资料, 正是有 了肥沃的土壤、 适宜的气候、 优良的品种、 先进的技 术, 加上政府部门的重视, 才造就了产粮大市今日 连续获得粮食丰收、 逐年增产的辉煌. (本栏图片由樊国栋摄) 粮食产量

11 连增的奥秘 ――看 天下第一粮仓 榆树如何依靠科技增粮

本报记者 赵赫男 于宁 通讯员 邵建廷 侯永辉 粮食增产最重要的 功臣 就是科技支撑.据统计, 在确保粮食增产的众多因素当中, 单产提高的贡献率超过65%.近年来, 伴随着良种良法的配套, 农机农艺的融合, 各种高产品种、 栽培技术、 农机化水平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的技术示范和推广体系.2004 年以来, 榆树市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粮食总产持续增加, 2013年达到66.7亿斤, 占吉林省的1/10, 为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榆树, 科技力量又是如何转化为粮食产量? 核心阅读五棵树镇合发村种粮大户李军家收割的玉米正在准备储存到新型储粮仓里. 榆树市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田. 航化作业飞机正在统一喷施农药. 阵阵秋风掠过, 天气逐渐转 冷, 秋收已接近尾声. 在九台市城子街镇, 农民们依 旧十分忙碌.在镇农机站技术人 员的带领下, 秋季深松整地正在这 里紧张有序地进行. 去年秋季, 我家就采用了秋 季深松整地技术, 对玉米抗旱增产 有着明显的作用, 今年我家的玉米 不但没有因为干旱而倒伏减产, 还 增产了呢!这 '

秋不翻地'

的旧习 俗过时了. 正在进行深松整地的 陈家村村民岳显富说. 秋季深松整地不但能改善作 物生长环境, 提高抗灾抗旱能力, 还能提高粮食产量、 保证粮食安 全.通过秋季深松整地, 达到待播 状态, 第二年春季可以适时早播, 争取有效积温, 有利于作物生长, 促早熟, 降低低温冷害对农业的影 响, 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九台 市农业局的专家这样说. 进入秋季以来, 城子街镇农机站按照 早动手, 早动 员, 早安排 的工作原则, 要求全站技术人员牢牢掌握技 术实施标准和规范, 分别深入到田间地头, 帮助农民安装 调试机械, 讲解操作使用要领. 深松整地作业能有效打破犁底层、 解决旱田耕地土 壤板结、 耕层变浅和保水保墒重要作用, 对玉米增产有极 大保障作用. 镇农机站的技术人员介绍说, 通过近几年 来的推广, 秋季深松整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增产效果得 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 改变了农民 '

秋不翻地、 春不 早播'

的传统作业习俗. 农民种地忽视养地, 土壤耕层逐年变薄, 有机质含量 下降.实施秋季深松整地, 可以减少耕地的风蚀、 水蚀.在 深松的基础上, 实行保护性耕作, 免耕播种, 可以扩大根茬 秸秆还田面积, 增加有机质含量. 岳显富把从培训课上学 到的东西, 一股脑地背了出来.用他的话说: 不相信科学 就是不行呀, 只有秋整地弄好了, 来年才能增产增收! 和其他村民一样, 在自家地里深松作业的岳显富, 干 劲十足. 秋收之后整地忙本报记者于宁通讯员王吉祥郭志辉近日, 长春雾霾又卷土重来.10月25日14时到17 时, 长春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数值已 爆表 , 高达500, 是入秋以来长春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天气, 空气质量全 国排名倒数第一.除出现 静稳天气 影响因素外, 野 外焚烧秸秆是造成雾霾的主要成因.究其原因, 一是 禁令乏效, 年年发通知禁烧, 年年禁不住;

二是只 禁 不 疏 , 效果难佳.只有 疏 堵 结合, 用心把转化利 用秸秆的文章做好, 才能达到禁烧目的. 千百年来农民用秸秆当柴, 为啥现在造成雾 霾?改革开放以来, 我省农村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人少了约 30%以上, 进城务工人多了;

二是我省 粮食由2003年450亿斤增产到2013年的710亿斤, 秸 秆产量也增长1.57倍, 达到4000万吨;

三是农村用能 多样化, 多数家庭有电饭锅、 天然气罐;

四是受寒冷 气候影响, 秸秆在秋季还田后冬季难发酵转化, 效果 欠佳, 还田秸秆少;

五是秸秆饲料化、 工业化利用量 小, 能源化利用仅

260 万吨左右.上述原因造成近 50%秸秆剩余, 仅长春市周围约剩

500 万吨.农民为 节约备耕成本, 只好在田里焚烧多余秸秆, 除造成空 气污染外, 也烧死土壤微生物, 导致土地板结. 秸秆是农业剩余物, 但也是宝贵的资源.秸秆加 工成成型燃料后方便运输储存, 采用高效炉具用于居 民生活采暖、 工商业锅炉供热 (蒸汽) , 排放接近天然 气, 清洁卫生.但我省利用秸秆也遇........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