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人间点评 2019-10-27
收稿日期:2

0 1 5-

0 4-

2 3 作者简介:刘成群,男,历史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副教授.

元初大都 文统 儒士集团探微 刘成群 [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 0

0 8

7 6 ] 关键词:文统;

金源;

治道;

辞章;

理学 摘要: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儒学,除了以许衡为代表的正统儒士集团外,在大都还存在一个 文统 儒士集团.这个 文统 儒士集团承袭金源文化而来,以元好问之弟子为主体,将元好问的 文统 观念奉为圭臬,有着对治道与辞章的双重追求. 文统 儒士集团多栖身于翰林国史院中, 他们在大都交游、唱和,显示出许多与正统儒士集团不同的地方. 文统 儒士集团可以接纳来自南 方的文学家,但对理学家则颇不以为然.这个 文统 儒士集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南方 学术文化北上的进程. 中图分类号:B

2 4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1-

7 5

1 1(

2 0

1 5 )0 5-

0 0

5 5-

0 7 提到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儒学,很多人立即 会想到以许衡、姚枢、窦默等人为代表的正统 儒士集团,其学术得自南宋理学家赵复, 姚枢、窦默、许衡、刘因之徒得闻程、朱之学, 以广其传,由是北方之学郁起. [

1 ] ( P

2 9

9 5 ) 之所以 谓其 正统 ,是因为这个集团讲求道德性命, 大体上遵循朱熹由人心到天理、由内圣到外王 的理路.许衡、姚枢、窦默等人在忽必烈朝中 均曾出任要职,并与阿合马等权臣进行过坚决 的斗争,其影响不可小觑.现代学术史书写元 代儒学,正统儒士集团从来都是绕不过去的一 章,甚至有的著作涉及忽必烈一朝的儒学时更 是专谈许衡. [

2 ] ( P

1 7

6 -

1 9

5 ) 正统儒士集团在后世独得 大名,实与理学在元仁宗时期上升为官学以及 在明代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大有关联.当然, 《 宋元学案》 一书的渲染亦是功不可没,如全 祖望评价云: 河北之学,传自江汉先生,曰姚 枢,曰窦默,曰郝经,而鲁斋其大宗也,元时 实赖之. [

1 ] ( P

2 9

9 4 ) 实际上,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儒 学构 成并不是那么单一, 起码在至元年间(1264-1294)与正统儒士集团同列朝纲的,还 有另外一个 文统 儒士集团,这个集团有着 比较一致的旨趣、追求,且颇具规模,在当时 大都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我们要想还原元初 儒学的整体面貌,必须把被学术史长久忽略的 文统 儒士集团清晰地勾勒出来. 一 蒙哥被拥立为汗后曾派忽必烈总领漠南汉 地军国庶事.在此期间,忽必烈周围形成了一 个主要由汉人儒士构成的潜邸集团.这一集团 曾跟随忽必烈南征北战,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 建立过赫赫功勋.萧启庆曾对忽必烈潜邸中的 汉人儒士进行过详细分析,他认为这些儒士依 据学术、言论、进用途径及相互关系可分为三 个集团:

一、邢台集团,主要人物有刘秉忠、 张文谦、李德辉、刘肃、李简、王恂等;

二、 正统儒士集团,主要人物有姚枢、杨惟中、窦默、许衡等;

三、以汉地世侯为中心的金源遗 士集团,主要人物张德辉、杨果、郝经、王鹗、 杨奂、宋子贞、商挺、李昶、徐世隆、贾居贞、 刘肃等. [

3 ] ( P

2 6

3 -

3 0

1 ) 细致研究金源遗士名单,则不 ・

5 5 ・ 中国哲学 难发现其中多数人曾有依附东平世侯严实、严 忠济父子的经历,在依附期间,他们也都参与 了东平兴学的活动,为 延续文化,保存儒学 的精神 [

4 ] ( P

2 3

7 ) 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其详情见 下表: 表1忽必烈潜邸中曾用事于东平的金源遗士 姓名 生卒 在东平的任职情况 在忽必烈潜邸及朝中的任职情况 宋子贞

1 1

8 2-

1 2

6 6 详议官兼提举学校 益都路宣抚使,右三部尚书'

中书平章政事,翰林学士 商挺1209-

1 2

8 8 诸子师,经历 京兆宣抚副使,参知政事 李昶1203-

1 2

8 9 都事,行军万户府知事 翰林侍讲学士,行东平路总管军民同议官,吏礼部尚书 徐世隆

1 2

0 6-

1 2

8 5 掌书记 山东提刑按察使,翰林学士,集贤学士 贾居贞

1 2

1 8-

1 2

8 0 行台从事 中书参议,宣抚史,参知政事 刘肃1188-

1 2

6 3 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行军万户府经历 邢州安抚使,真定宣抚使,左三部尚书 上述诸人在潜邸时期就得到了忽必烈的信 任,所以在后来都被委以重任.这种效应也吸 引了其他参与东平兴学的金源遗士,如王磐、 张R和刘郁在稍后也都进入了忽必烈朝中.更 有一些年轻学子本身就是东平兴学的产物,他 们在中统 (

1 2

6 0-

1 2

6 3 ) 乃至至元年间,陆续 进入忽必烈政局当中,这使得金源遗士集团比 潜邸时期壮大了许多.其主要人物详情见下表: 表2忽必烈朝中出身东平幕府或府学的金源遗士 姓名 生卒 在东平的经历 在忽必烈朝中的任职情况 王磐

1 2

0 2-

1 2

9 3 教官 益都路宣抚副使,翰林直学士 张R ? -

1 2

7 4 掾吏 参知中书省事,兵刑部尚书 刘郁

1 2

1 0 ? -

1 2

7 0 ? 幕僚 左司都事,监察御史 李谦

1 2

3 4-

1 3

1 2 东平府教授, 万户府经历 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 阎复

1 2

3 6-

1 3

1 2 掌书记,御史掾 集贤学士侍讲学士,翰林学士承旨,浙西道肃政廉访使 孟祺

1 2

3 1-

1 2

8 1 掌书记 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嘉兴路总管 徐琰 ? -

1 3

0 1 就学于东平府学 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使,南台御史中丞, 江南浙西肃政廉访使翰林学士承旨 申屠致远 ? -

1 2

9 8 就学于东平府学 太常太祝兼奉礼郎,江南行台监察御史,翰林待制 张孔孙

1 2

3 3-

1 3

0 7 万户府议事官 浙西提刑按察副使,燕南提刑按察使,翰林学士承旨 王构

1 2

4 5-

1 3

1 0 东平行台掌书纪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淮东提刑按察副使,翰林侍讲学士 夹谷之奇 ? -

1 2

8 9 就学于东平府学 江北淮东道提刑按察司佥事,御史台侍御史,翰林直学士 马绍

1 2

3 9-

1 3

0 0 就学于东平府学 刑部尚书,参知政事 周砥 就学于东平府学 国子学祭酒,集贤学士 杨桓

1 2

3 4-

1 2

9 9 就学于东平府学 太史院校书郎,监察御史 曹伯启

1 2

5 5-

1 3

3 3 就学于东平府学 西台御史 李之绍

1 2

5 4-

1 3

2 6 就学于东平府学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宋渤 就学于东平府学 集贤学士 刘赓

1 2

4 7-

1 3

2 8 就学于东平府学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东平兴学使得东平一域成为华北的学术中 心,随着东平府学的师生们进入元廷中央,这 个学术中心也由东平移置到了大都. 以至于在 中央有了一个东平派,在学术上也有了一个以 ・

6 5 ・ 云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十四卷・第五期 中国哲学 继承金代的学风著称的东平学派. [

5 ] ( P

2 6 ) 对照表 1与表 2则可发现,宋子贞、商挺 等在潜邸时期就依附忽必烈的儒士在忽必烈即 汗位后都得到了重用,或为中书平章政事,或 为参知政事,或为各部尚书.但其后学也就是 在中统、至元间进入元廷的东平儒士们却很少 在行政机构为官,基本上都被安置在了监察机 构和翰林国史院 ( 翰林兼国史院与集贤院本为 一署,至元二十二年分为两院) 当中.关于这 一点姚大力也曾指出过,他认为元代国家行政 机器比较排斥儒士,但监察和词苑方面却专用 儒臣,以求社会关系方面的某种平衡. [

6 ]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