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2019-10-17
两江 重庆好酒老码头 重庆好酒老码头 晒稿会

网址: sgh.

cqwb.com.cn/index.php 投稿

邮箱: cqwbfk@163.com 慢新闻深阅读 让生活慢下来慢生活・ 夜雨 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10~11 主编 胡万俊 图编 陆晓霞 责编 钟斌 美编 青泉 制图 青泉 责校 宋美妮 晒稿会

网址: sgh.cqwb.com.cn/index.php

邮箱: cqwbfk@163.com 副刊 头条大赛 (第3季) 如此快 轻松贷 建行快贷 一触即贷 有些地方走过就走过了, 不会留下痕 迹, 可有些地方走过了就会留下痕迹, 而且 每一次的路过都会把它当作是一次全新的 专程造访, 在重重叠叠的足迹印痕里, 在反 反复复的记忆中跃然而出, 令人思绪蹁跹, 为之所动. 较场口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历史的风云在这里激荡过, 不能忘怀. 小我的情怀在这里流淌过, 记忆犹新. 在位于较场口磁器街的重庆大轰炸惨 案遗址处, 陈列室内的重庆大轰炸历史图片 都是反复看过的, 每次到此, 心如灌铅一般 沉重, 魂魄接受着强烈震撼.照片一张一张 看过来, 历史一幕一幕如影片似的浮现在眼 前, 那张当年重庆市民在城墙上书写下 愈 炸愈强 的照片, 触动着我的灵魂.这就是 重庆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的写照, 这就 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的写照! 看着一张张照片, 灵魂震撼着, 就想, 不屈不 挠, 顽强拼搏, 永不服输, 不就是重庆人的性 格么. 多年来, 每年的六月五日上午十点半 钟, 重庆主城的上空都会响起警报声, 那一 声紧似一声的长鸣是用来悼念在重庆大轰 炸中遇难的同胞, 也是对我们不忘国耻的警 醒.彼时, 我最爱去待着的地方就是较场口 下面的南纪门, 在渝中区人民武装部旁边, 那里有警报鸣响, 近近地听着, 听得真真切 切, 听得肃然起敬. 我曾多次试着想去找到当年发生在较 场口的 较场口事件 的准确位置, 可我无迹 可寻.只知道 较场口事件 就真真切切地 发生在较场口, 就发生在我流连的这块地界 上.我信步在较场口的街道上, 仿佛耳畔还 在回响着爱国民主人士振臂呐喊的声音. 历史虽久远, 却时时叩击我的心门, 让 我警醒. 漫步在较场口的街道上, 寻觅着历史的 痕迹, 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就想, 较 场口是历史和现实的接合部, 也是上半城和 下半城的接合部, 于我, 既是路标, 也是从春 夏走向秋冬的年轮. 很多过往的事情, 想起来总是留有较场 口的印痕, 深深浅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还没上学的时候, 是一个夏天里, 晚上 随父母一起去五一路的重庆剧场看戏, 本来 就看不懂, 再加上没兴趣, 就胡乱跑起来. 跑着跑着就跑出门外, 不知咋的就跑到了解 放碑, 几转几不转, 除了解放碑还在那儿矗 立着, 我也不晓得刚才和父母看戏的重庆剧 场在哪里了.找不到回剧场的路, 但我却晓 得从解放碑往较场口走的方向, 也晓得自己 的家就在较场口下面十八梯不远处的响水 桥.小脚板噼噼啪啪一阵翻转, 眨眼间就跑 到了较场口, 再一溜烟儿就跑回响水桥自己 的家了, 脸脚都没洗, 倒头就睡.事后, 自然 少不了被父母一番责骂. 少年时的我, 算得上是一个读书儿郎, 小小年纪就对读书有着兴趣.较场口转盘 处的市少儿图书馆, 就是我喜欢去的地方. 那时喜欢看娃儿书, 不读书的下午, 几个小 伙伴约起, 一阵小跑就冲上了十八梯, 一眨 眼的功夫就坐在市少儿图书馆的阅览室里 了, 几个小脑袋凑成一桌, 就可借出一套娃 儿书来, 《铁道游击队》 《平原枪声》 《林海雪 原》 《野火春风斗古城》 《红岩》 等, 都是那时 候最爱看的书了, 那时候的小伙伴们都是崇 尚英雄的. 读中学时, 原本是在黄桷垭的广益中学 读住读, 读了两年就转学回到较场口的一个 学校来了.多年了, 总还记得读书年代的一 个小情节, 较场口市少儿图书馆背后的一个 巷口处, 时常看见一个女同学在家门口坐在 一个小板凳上, 用大板凳当桌子, 认认真真 地做着作业, 或者在读着一本书.日复一 日, 一个美丽的读书女孩形象就记忆在脑海 深处.毕业后各奔东西, 大家忙着各自的营 生.很多年以后, 在一次同学聚会时, 看见 了那位读书女孩, 风采依旧, 还保持着爱读 书的习惯.我们聊着过去, 聊着喜欢看的书 籍.尔后有同学悄悄告诉我说, 其实那个女 孩读书时就很喜欢我, 我淡然一笑, 是么, 我 怎么不知道呢, 也许那个时候我们都还不懂 得爱情……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父亲在世经历了八十七个春秋, 受阳 光雨露, 如一棵高粱从苗到收成后枯萎, 又 复归尘土.父亲喜欢喝酒, 八十三岁前没 吃过一颗药, 也许是因为酒, 才给他带来了 生活的快乐, 也许是因为酒, 才使他这么健 康长寿. 我还小的时候, 父亲干完繁重的农活 后, 中午和晚上, 他会独自倒上一小杯, 慢 慢地品, 下酒的菜可以是荤菜, 也可以是青 菜、 萝卜、 豆腐, 也可以是一盘咸菜. 父亲虽是个农民, 但上过几年私塾, 什么《三字经》 《四书五经》 父亲都学过.父亲 也看过许多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当然不必 说了, 什么 《柳姻记》 、 什么 《七侠五义》 《东 游记》 , 父亲酒后常以摆龙门阵的形式摆给 我们听. 我至今还记得父亲呷完一小口后, 双 唇微微翕动的模样, 好酒呀, 好酒! 父亲 会像一个文人一样拈着不多的八字胡须似 要吟诗, 似要浅唱. 父亲生养了十个儿女 (六个长大成 人) , 那时生活压力很重, 只有酒才会让父 亲忘记了疲劳, 忘记了生活中的愁苦. 父亲为人本分, 平时话不多, 一般不会 和外人交流, 只有喝了点酒后才会打开话 闸子, 天文地理, 风土人情, 文艺历史, 什么 都说, 仿佛也只有酒才是他真正的朋友, 让 他找到真正的幸福生活. 父亲喝的酒, 大都是农村酒厂用高粱 酿的六十度的高度白酒, 这算档次高的 了.收成差的时候, 父亲喝的是苞谷酒和 红苕酿的酒. 至今我还能在记忆深处闻到红苕酒的 味道, 闷浓, 闷浓的.由于那时粮食紧张, 乡 下酿酒的红苕有些是快烂了的, 红皮外有许 多黑疤, 舍不得扔, 洗净后与好红苕一齐放 入酒窖中烤酒, 所以酒中总还带有一种烂红 苕的味道.喝过的大哥对我们说, 一点都不 好喝, 苦苦的好涩, 喝一点就打脑壳. 实在没钱买酒的时候, 父亲喝的是母 亲用糯米自酿的醪糟酒, 也是慢慢品, 一大 碗, 一喝往往比一顿夜饭的时间长许多. 父亲说, 喝酒就是喝情调, 父亲常用唱川戏 的调子唱: 休说三碗不过岗, 喝了十五碗, 咱家也要过那景阳岗, 那吊睛白额虎对咱 家又如何? 父亲常对我们说, 醪糟酒, 武松当年喝 的就是这种, 过滤浓缩后, 宋朝当时也叫白 酒.他还说酿酒的有两个祖宗, 一个是仪 狄, 酿的是醪糟酒, 一个是杜康, 发明了蒸 馏白酒, 用的原料就是高粱.我真不知父 亲为什么知道这么多, 或许是走南闯北学 过许多手艺原因, 或许是骨子里与生俱来 的好学. 父亲非常有节制, 只要没有客人, 父亲 每顿都只喝一小杯, 半两左右.一小杯酒 下肚后, 父亲的龙门阵里总会有酒, 什么 白发鱼樵江渚上, 一壶浊酒喜相逢 , 什么 杯酒释兵权 , 什么 青梅煮酒论英雄 , 什么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忧 . 就连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 杜牧的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杏花村 父亲也常脱口而出. 我常想, 父亲原本可以成为一个文人 的, 一个教授, 一个历史学家, 或一个酒文化 的专家.但因为命运, 他只是一个地地道道 的农民, 因为爱酒, 爱到骨子里去了, 才脱离 一个农民的本分, 刻意去了解酒文化. 父亲本来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工人的. 他的妹夫, 我的四姑爷是老家矿务局的一 个中干,

1955 年招工, 四姑爷专门派人来 招我二十三岁的父亲.但婆婆认为父亲的 小弟, 也就是我的满爷, 更老实, 在农村没 前途, 就强让我的满爷去了, 但满爷胆小怕 下井, 半年后又偷偷跑回. 喝了酒的父亲很乐观, 从未抱怨过 生活.他会吹笛子, 让婉转的 笛音在我们低矮的屋檐 下响起, 也给我的童 年带来了无尽的 快乐. 父亲脾气好,不管在外面受多大的气,他从不会对老婆儿女发火.父亲的人品 好, 亲戚朋友都喜 欢父亲, 都喜欢到我 们家做客, 我们这些儿 女呀,就天天盼着家里来客.特别是来会喝酒的客人, 因为母 亲招待不喝酒的客人是把好吃的菜埋在客 人饭碗下的, 我们是吃不着的.若来了会 喝酒的客人时, 好客的母亲会把下酒的腊 肉、 香肠、 鸡、 鱼摆满一桌, 我们这些小孩才 有机会跟着客人打牙祭了. 这时候, 父亲不再是品酒了, 先是入席 三开, 挨着挨着给客人敬酒, 一次喝一汤勺 或一杯.酒过三巡后, 父亲为活跃气氛, 就 开始和客人划拳.父亲很会划拳, 一心敬 你, 二红要喜, 三星耀照, 四季发财…… 父 亲划拳的酒令语, 全是简短的祝福语, 父亲 的拳风很正, 手指都伸得很直, 让人看得清 清楚楚, 绝不让人产生歧意.父亲虽喜欢 劝酒, 但只要客人说, 不行了, 不喝了, 父亲 就不再强劝.若遇到酒量大的客人, 或喝 酒的客人多, 我和弟弟就受累了, 一次一次 跑两里外的大队商店去买.那时的父亲是 没有多少存酒的, 也不会有多少余钱买酒, 若家里实在没钱了, 父亲就会让大姐跑去 找邻居借. 人来客往, 除红白喜事, 生辰满日外, 亲戚朋友平日也喜欢请父亲去喝酒.父亲 酒风正, 一般酒桌上大家推举父亲当酒司 令.酒司令舀酒时, 要做到不滴不洒, 不偏 不倚, 每人一样多外, 还要监督饮酒者有没 有将酒饮尽, 有没有说出格的话语.划拳 猜子者有没有舞弊行为, 若有, 父亲是要罚 酒的.父亲令行禁止, 执法公正, 只要有父 亲在, 酒桌上就不会有纠纷.父亲一辈子 没当过官, 就当过酒司令. 父亲酒量大, 又懂得把握尺度, 我很少见 父亲喝醉过, 就算父亲喝醉后, 也从不借酒发 火, 也不会多说空话, 一般就是倒头便睡. 因为父亲有文化, 又有人品, 父亲年龄 稍长后, 院子里若有邻里纠纷, 会叫父亲去 调解, 有老人过世, 会叫父亲去写祭文, 有 人生疮害病, 会叫父亲去烧灯花、 驱邪.父亲不收分文, 若有哪 家送上一瓶、 两瓶高粱 白酒, 父亲会高兴地 收下. 步入老年后的父亲,子孙满堂, 知道 他老人家喜欢喝酒, 子孙 们每次回去看 他,除给钱物外, 总会给他买 酒.酱香的、 曲香 的都有, 他一般会装入 他的谷子柜里, 平时还喝他 的高粱白酒, 一顿半两, 似乎从未有 改变.只有家有来客, 他才会拿出好酒招 待客人. 因年轻时的劳累, 父亲患有风湿、 骨头 方面的毛病.父亲买了许多中药材泡酒, 用来外擦, 用来喝.每次回去探望父亲, 父 亲知道我不善饮酒, 但总要劝我喝一小杯, 说舒筋活血, 强身健体, 我也总会喝下他斟 的酒. 父亲八十三岁后, 因患上了脑萎缩, 不 能再喝酒, 但父亲还是在买酒.买纯高粱 的酒, 三十元一斤那种, 他把酒装入酒罐 中, 然后埋入地下藏好, 告诉儿女, 等他百 年后好好招待客人.他还在泡酒, 他说等 他百年后, 六个子女, 一家一钵. 今年初, 我参加重庆晚报和新诗学会 的联谊活动, 我获赠了四瓶包装精美的 老码头 白酒.我一看是父亲喜欢的那 种高粱白酒, 就全部送回家给父亲泡药 酒.已是风烛残年的父亲, 看到我送他的 酒后, 连说了几个好, 是好酒, 是好酒. 今年正月初三, 父亲走了, 我送他的四 瓶 老码头 酒还没拆封.中间两瓶的瓶底 下压着一张照片, 是二十九年前, 我入警校 时照的, 送给他做纪念的.我看到了我身 着带红领章的警服, 是二十来岁青涩的模 样, 微笑在相片里, 我盈满泪水.二十九年 来父亲还保存如初, 就连相片后的钢笔字 迹也没有模糊. 亲朋好友、 邻居都来送好客的父亲一 程, 喝的是他埋入地下的白酒, 一共两百多 斤.那浓郁的酒香, 弥漫了一个大院子, 仿 佛就是父亲的品行, 让人夸赞, 让人久久难 以忘怀. 我们六兄妹也分走了父亲泡的所有药 酒, 我们知道这是父亲送给我们的最后礼 物.父亲走了, 父亲的酒还在, 看到父亲的 酒, 就如看到父亲, 我舍不得喝, 也舍不得 用父亲的酒擦受伤的脚.让父亲的酒一直 立在我客厅的酒柜里, 如父亲陪着我, 陪着 我的儿子.红红的药酒似血液, 那是父亲 永远的传承. 我也深信, 我骨子里的文学基因, 肯定 是从父亲那里遗传的, 虽然由于身体原因 很少喝酒, 但只要想起父亲喝酒讲典故, 吟 诗时的情景, 我的沾着酒的文学血液就会 燃烧, 激发起我写作的灵感. 我写诗, 写小说, 写散文, 都是在业余 时间, 就像是父亲打完谷, 耙完田后喝酒, 讲故事.也如父亲的饭桌上总有一个小杯 一样, 我的书桌上总会有一个小杯, 只是装 的是茶不是酒.喝一口, 呷一下嘴唇, 像是 在轻轻向父亲诉说. 今年清明节, 我打开了一瓶 老码头 白酒, 在父亲的坟前满满地为他敬上了一 杯, 我的儿子也为他的爷爷满满地敬上了 一杯.我还把发表在 《作家视野》 报纸上纪 念父亲的组诗烧给了他, 希望他老人家能 看到.我们心里说着, 父亲, 爷爷, 愿你在 天堂里也能每顿有半两好白酒. (作者系重庆新诗学会会员) 俯视重庆: 眼下展望的是一幅巨型山水, 有山自水中浮动, 有水自山中流泻. 游走重庆: 眼前呈现的是山的峻峭水的灵动, 山水相映处, 松啸鹤鸣雾起云飞. 重庆的山――顶天立地, 嶙峋铮铮. 山, 立在城中, 山, 横在城外.路, 绕山而行;

房, 依山而建;

隧道, 穿山而过.城因山而立体而挺拔. 山风过处, 山色变幻无穷: 春岭如烟, 夏谷苍翠, 秋山烨艳, 尤其凛冽寒冬, 大雪给碧峰绿树戴上洁白璀璨的莹莹水晶冠 …… 山――就是重庆城骄傲的雄矗之魂! 重庆之水――婀娜清幽, 气势磅礴 千溪万沟挟持着山上流浸奔突的泉水汇入江河湖泊.长江、 嘉陵江热情拥吻着城市.城因水而生动而活泼. 那些飞瀑、 流泉终年不绝其响;

那些素湍、 深潭柔情万端默 默.那水, 穿越时空而来, 携带岁月而去, 沿途的万种风情, 都会 被水带到远方…… 水――就是重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