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2019-10-12
2017 11/24

480 月薪3万越省越穷,诺奖告诉你双11花钱别心痛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惯性消费观:终于熬到买得起房,开上了车, 拿着三万的月薪,还是在不该省的地方瞎省钱.

攒下一万,想有十万;

到了十万,还想早点存到一百万…… 用老人的话说,这是典型的贪小便宜吃大亏.一味省钱,反而不能如愿 省到钱. 节俭,是典型的中国式消费观.这种"美德",在老一辈的人身上尤为 明显:不敢吃,不敢穿,始终盯着死期的存款.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一位叫理查德・塞勒的经济学家,他提出 了一个有意思的理论:禀赋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拥有某样东西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变高.就 好比,"丢了一百块的痛苦比捡到一百块的幸福更强烈". 当人们对钱抱有"拥有感"时,就产生了禀赋效应,人们觉得花一百块 钱买东西的痛苦大于一百元商品的快乐,所以当一百块的商品打折时, 他们才会买,因为此时这件东西的快乐能够弥补失去这些钱的痛苦. 人们热衷于买团购券,积攒优惠券,正是利用这些抵消心理上的禀赋效 应.可是为了省钱,我们常常忽略了省钱的代价. 一个在国外生活的闺蜜抱怨,当时出国留学为了省钱,早早购买了航空 公司的青年票,比正价票能够便宜一些钱.但是只能托运一个行李箱, 而正价机票可以托运两个.她当时想,少带点东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到了当地生活起来才发现,因为少带了很多东西都要重新置办,而 在国外置办这些东西的价钱远远超于国内,甚至远远超于我购买一张正 价机票. 时下年轻人都流行追求诗与远方,很多人乐于穷游,而仔仔细细看完网 上五花八门的穷游攻略后,会发现看起来省钱的方式其实并不省钱. 为了省钱,会选择出行坐廉航,但廉航公司通常都很任性,说取消航班 就取消航班,然后让你去另外一个城市搭航班飞往目的地,提前支付的 酒店预订和景区门票都只能白白扔掉. 而住宿方面,穷游一般都选择比较便宜的旅店,代价就是这样的旅店常 常位于非中心地段,虽然住得便宜,但交通费却更高. 额外代价不仅消耗时间金钱,还会带来精神上的折磨. 一期《锵锵三人行》谈到逃票话题: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说自己在德国的时,曾被一个留学的博士生带 着逃票.这个博士说,在德国逃票被抓的几率是五十分之一,所以很多 人都不买. 许子东战战兢兢听了博士的话.但是在接下来整段旅程中,他一直都在 担惊受怕,觉得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都像是要查票.这恐惧的代价远远 超过了那两马克车费. 钱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拥有它的真实价值. 市场在进化,营销策略也在不断升级,商家从操控商品质量转而操控消 费者心理. 每天都有朋友在问,双十一买点啥好,好像这天不买东西就吃了大亏. 看似买到就是赚到,但其实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博弈中,消费者一直都是 被操控的一方. 这种"计划报废"策略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的就是让持 续消费观念深入人心,让消费成为义务而不是选择.敢花钱是洒脱,懂 花钱是智慧. 消费观塑造眼界 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叫: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然而,无论"好看"还是"有趣"都需要投资才能实现. 二十岁的女孩子抹点大宝就能容光焕发, 二十五岁的女人就要用精华眼霜来拖延衰老的到来. 刘嘉玲曾经说,她欣赏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不会用医美手段改变 自己的脸,但必要的护肤功课还是要做的. 确保脸够好看只是锦上添花,而投资大脑、拥有有趣的灵魂才是内核. 卖家不喜欢消费者用理性来考虑需求,只希望他们能像孩子一样,看见 橱窗里的某件东西后就大声说出:我要这个!所以购物节诞生了,各种 各样噱头和口号随之而来:"一瓶香水让你化身乘飞机逃婚的酷女孩, 一份理财保险让你瞬间财务自由逃离北上广." "购物实现阶级跨越"的肥皂泡泡,越吹越大. 同样的一笔钱,你可以投资理财,再生资本;

也可以集齐口红,买来自 信;

或是学习未知的学问,锻炼欠缺的技能,见识陌生的世界,结交更 多有趣的人.

2017 11/24 480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