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9-07-27
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 十三五 规划 ―1― 目录前言…1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1

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4

(一)发展环境…4

(二)发展机遇…5

(三)面临的挑战…7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9

(一)指导思想…9

(二)基本原则…9

(三)发展目标…11

四、发展任务…13

(一)支持主导产业快速发展…13

1、电子信息业…13 (1)泛半导体产业…13 (2)智能终端产业…15 (3)云计算和软件产业…16

2、装备制造业…20 ―2― (1)智能装备及零部件制造…20 (2)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22 (3)电力设备及零部件制造…23 (4)航空装备及零部件制造…24 (5)专用设备及零部件制造…26 (6)中小船舶及零部件制造…27

3、材料和新材料产业…29 (1)铜材及铜基新材料产业…30 (2)钢材及铁基新材料产业…30 (3)铝材及铝基新材料…32 (4)新能源动力电池新材料…32 (5)3D 打印材料…33 (6)建材和新型建材…34

4、化工新材料产业…37

(二)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40

1、非金属材料产业…40

2、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41

3、纺织服装加工业…45

(三)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47

1、新能源产业…47

2、生物医药产业…50 ―3―

3、节能环保产业…53

(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科学发展…56

1、电子商务…56

2、现代物流业…56

3、科技服务业…57

4、金融服务业…58

五、关键工程…60

(一)实施创新驱动工程…60

(二)实施品牌质量工程…62

(三)实施两化融合工程…64

(四)实施民营经济工程…66

(五)实施技术改造工程…69

(六)实施园区升级工程…73

(七)实施招大引强工程…76

六、保障机制…78

(一)加强组织领导…78

(二)强化政策导向…79

(三)引导有效投入…80

(四)提升金融服务…81

(五)创新人才建设…82

(六)健全法制保障…83 ―4― 附件 1:池州工业十三五规划重点技改项目………………85 附件 2:池州工业十三五规划重点招商引资项目…………95 附件 3:规划编制主要依据…117 附件 4:池州市工业发展十三五重点培育企业……………121 附件 5:池州市工业发展十三五重点引进企业……………125 ―1― 前言 十三五 时期是池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抢抓 三区一带 建设机遇,主动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增长动力新转移、产业发展中高速、 产业结构中高端的关键期.

根据省、市 十三五 有关规划精神, 编制本规划.

一、 十二五 发展回顾 十二五 期间,面对 三期叠加 的复杂宏观环境,在市 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池州坚持 工业强市 战略,主动适 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 兴产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工业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 新能力日益增强,为完成全市 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 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 十二五 期间,池州经济发展步入快 车道.工业增加值由 十一五 末的的 103.3 亿元增加至

2015 年的197.7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 十一五 末的的 84.9 亿 元增加至

2015 年的 176.4 亿元. 工业化率由 十一五 末的 34.3% 上升到

2015 年的 36.3%.2015 年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42.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十二五 期间,初步形成主导产业 快速升级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变革转型,新兴产业加速集群 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

2015 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 545.6 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 85.9 亿元,年均增长 16.5%;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282.3 亿元, 年均增长 40%. 龙头企业规模稳步增长. 十二五 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快速发展.2015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

540 家,年均增长 11%;

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 十一五 末的 82.2%上升到 89.2%.产值过亿元企业由 十一五 末的

53 家增加 到171 家,其中产值

10 亿元以上企业

8 家,产值 5~10 亿元企业

9 家. 龙头企业在全市经济和产业链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成为池 州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工业有效投入不断扩大. 十二五 期间累计工业固定资产投 资突破千亿大关, 达到

1250 亿元.

2015 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343 亿元,其中技改投资首次突破

200 亿元大关,达226.7 亿元, 技改投资总量占工业投资比重的 66.1%, 强力支撑工业结构调整和 产业升级. 集群集聚发展能力增强.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以

1 个国家级开 发区(池州经济开发区) 、1 个省级高新区(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 、5 个省级开发区(江南产业集中区、贵池前江工业园区、 东至经济开发区、大渡口经济开发区、青阳经济开发区)为龙头, ―3―

9 个产业特色集群镇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进一步优 化.各级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池州经济开发区等

4 个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5 年全市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5 家,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2 家. 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 断壮大,数量由

2010 年的

13 家增加到

46 家,省创新型(试点) 企业达到

33 家, 自主研发水平不断提升, 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专利、 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被推向市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先行.积极探索两化深度融合新模式,大 力推进两化融合专项行动,完成了一批示范效应显著的信息化项 目. 十二五 期间,26 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 家企业被列为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池州高新区、 青阳县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 两化融合 示范区,打造智慧企业 (数字企业)600 余家.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 十二五 期间,池州经济技术开发 区获批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池州海螺能源管理中心项目 建成运行,铜冠有色入选国家级能源管理示范企业;

艾可蓝公司 等企业

22 项产品列入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 五个一百 推 介目录.按期完成 十二五 强制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与产品任 务,完成小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淘汰工作,关闭

105 家非煤矿 山. 十二五 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35.6%,超额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4―

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发展环境 世界经济将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特 点,正在催生新一轮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节能减排、低碳 经济、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性增 长的支撑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均有调整 变化,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 化等约束不断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同时,金融危机使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重视发展实 体经济,加速 再工业化 和 制造业回归 .美、德、英、日等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 再工业化 战略,先后发布实施了《美国先 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 《德国工业 4.0 战略》 、 《英国工业

2050 战略》 、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

2015 版》等,力图抢占国际产业竞争 的制高点,国际发展环境更趋复杂. 我国在 三期叠加 的新常态下,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任务艰巨.而另一方面,新形势、新技 术的日新月异也为 十三五 时期的大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 总的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互联网+ 引 领新一代工业革命和产业升级,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个 性化定制、O2O(线上到线下)为代表的新业态,以智能手机、智 能电视、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产品, 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新资源,将推动新的产业模式不断发 ―5― 展. 十三五 时期将是新一轮科技革命、 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期, 也是大力推进 一路一带 、 互联网+ 、 中国制造

2025 、 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 的政策窗口期.

(二)发展机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 年,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 包括 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实施 《中国制造 2025》 ,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 代服务业行动 .

1、工业发展树立新目标 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 国家先后出台了 《中国制造 2025》 、 《关 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从工业的发展 动力、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保障措施等全方位入手,为发展成 为工业强国指明方向. 安徽省结合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

2025 安徽篇》 、 《安徽省加快推进 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 、 《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等文件,为我省工业化 和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具体实施措施. 围绕工业强市,池州出台《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 ,确保主导产业发展速度在省内领先;

围绕 调转促 , 印发了《加快调整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及《池州市战略 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等八大方案,明确了具有池州特色的 四―6― 大发展目标、八大重点工程、五大保障措施 (485 计划)的总体 部署.

2、区域战略带来新契机

2014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5 年3月, 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为响应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安徽 省出台《关于贯彻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 实施意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国家的 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池州地处长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是长江经济 带重要节点城市,又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成员,也是沿长江经济带 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在长江中游城市 群中,池州紧临长三角,发展基础良好,且具有水资源、岸线资 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为池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 良好的机遇.

3、 互联网+智能制造 驱动新增长 在 互联网+ 战略推动下,互联网将加速生活工具向生产要 素转变,进一步催生出新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 跨境电子商务、车联网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制造

2025 以两个 IT(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为切入 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 ―7― 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 领域,与我省发展十大高成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高度契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则助推 中国制造

2025 目标实 现和 互联网+ 大发展,国家从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就业 链等维度,推出了多项普惠性政策,与国家提出的发展众创空间、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政策高度一致.随着 互联网+智能制 造 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 柱产业,必将迎来快速扩张发展阶段.

4、新兴产业拓展新空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起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 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工业增长的新亮点.电子信息产业从无 到有,高性能芯片填补省内空白,已经成为省内重要的电子信息 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大健康产业具备良好基础.池州市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 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坚持 生态+ 旅游+ 文化+ 的理念, 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发展生态养生、促进健康旅游、开发养生文化 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将带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 穿戴设备、生物医药、保健设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 未来五年,池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内在优势、有利条件和 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 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压力. ―8―

1、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新业态、新技术、新服 务、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而艰 巨.池州市工业在 十二五 时期尽管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资源 型产业比重大,上下游链条短,配套水平低,转型升级难度较高.

2、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在各地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 三去一降一补 工作 的同时,区域竞争随之加剧,地区和城市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 源的争夺日益激烈,也给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升级带 来了新的挑战.

3、企业创新能力薄弱 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联系程度还不够紧 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还不高.中小企业信息 化水平较低,企业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深度不足.高新技术企 业、战略性新兴企业数量少,产业关联度不大,协作能力不强, 产业链延伸不够.

4、环境资源约束趋紧 池州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能耗控制、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 的矛盾突出,工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环境和资源的约束不断增 强.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是对池州发展的 新定位和新目标,同时也对池州发展新型工业化和保护治理环境 提出了新的要求. ―9―

5、人力资源制约显现 池州市常住人口不足

150 万,人口体量限制了人才总量.结 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高端技术人才、精通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资 本运作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不足,现有人力资源难以满足产业结构 升级的需要,成为制约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瓶颈.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紧密围绕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抢抓 三区一带 建设 机遇,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以落实中国制造

2025 安徽篇为抓手,以高端产业为突破口,以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 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质量品牌为引领,实现生产要素 的优化配置,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 和产业层次战略性提升,构建首位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约化、 新兴产业特色化、传统产业智能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 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通过 十三五 的持续努力,主要经 济指标增速居全省中上水平,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兼顾产业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