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9-07-30
汶川地震震动世界.

这场在无预 警1状况下的浩劫,引起公众质疑: 为甚麽未能预报?尽管新闻报导的 开放度增加,但传媒的追问和反思 仍受到抑制,地震预报的问题难以 自由讨论.公众无奈地看见 「地震预 报是世界难题」 (甚至 「地震不可能预 测」 ) 成为强势话语2,却缺乏应知的 资讯和必要的知识,去疏解愤懑与 疑惑. 本文所探讨的,不是科学的 「地震预测」 ,而是须由政府、科学 界、社会三方合力促成的 「地震预警」 问题.中国大陆的地震预警,已有 四十余年历史.四十余年中,曾有拯 救了 数万生命的海城地震成功预警,也有唐山大地震等未能预警的 惨痛记忆. 我们期待汶川地震的震前资料不 日全面公开.在最终能够使用确凿资 料准确判断汶川地震前设防决策的得 失之前,笔者从灾害史和危机管理的 角度梳理与地震预警有关的史料与观 点,作为日后深入探究的预备. 一 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简史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破坏性最 大的十二次地震和相关地震预报3情 形如下 (另参见表1) : 1950年8月,位处中国和印度边 境的西藏察隅发生8.5级大地震,当时 因资讯闭塞和科技水准落后,中国政 府将它看作异国地震,还曾援助大米 给印度4.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后,国务 院总理周恩来指示科学界提前解决外 国从未解决的地震预报问题5.地震 预报工作仓促上马,年轻的科学工作 者在震区调查前兆现象,形成朦胧的 认识并立刻应用,在仅仅四天,竟然 成功预报了一次6级强余震. 自1966年始,中国进入为期十年 的强震活跃期.1970年初,云南通海 大地震完全没有预警.及后地震预警 工作加速,国家地震局开始筹组, 1971年8月正式成立.中国政府当时 对地震预报的成功抱有急切期待,计 划三五年内在重点地区实现5级以上 在地震预警问题的背后 钱钢汶川地震震动世界. 尽管新闻报导的开放 度增加,但传媒的追 问和反思仍受到抑制,地震预报的问题 难以自由讨论,公众 缺乏应知的资讯和必 要的知识,去疏解愤 懑与疑惑. 经济、社会与传媒 在地震预警

105 问题的背后 地震短期预报6.中国科学院院长郭 沫若曾填 《西江月》 词四首,献给全国 地震工作会议,其中有 「当作帝修看 待,大家擦掌摩拳.集中力量将敌 歼,敢向地球开战!」 的词句7. 1972年,第二次地震工作会议召 开,提出 「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 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兵种 联合作战」 的地震工作方针8.然而, 1973年2月的四川炉霍地震和1974年 5月的云南永善地震,均无预报. 1974年6月,国家地震局在一片 报警声中召开了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 形势会商会议.中国科学院根嵘 意见,向国务院提交了 《关於华北及 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 .6月29日, 国务院下发第六十九号文件9,向北 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辽宁通报震情.该文件转达了地 震工作者的预测意见,如 「华北有发 生7级左右强震的危险」 ,提出 「要立 足於有震,提高警惕,防备6级以上 地震的突然袭击,切实加强几个危险 地区的工作.」 国务院同时决定加强 地区间协作,成立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协作组与渤海地区协作组 (简称 「京津唐渤张」 ) ,共同监视近 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的大地震bk. 这是一次国家层级的地震预警, 可谓空前绝后.六十九号文件下达 时间 1950.8.15 1966.3.

8、 3.22 1970.1.5 1973.2.6 1974.5.11 1975.2.4 1976.5.29 1976.7.28 1976.8.

16、 8.

22、8.23 1988.11.6 1996.2.3 2008.5.12 地点 西藏察隅 河北邢台 云南通海 四川炉霍 云南永善 辽宁海城 云南龙陵 河北唐山 四川松潘、平武 云南澜沧、耿马 云南丽江 四川汶川 震级 8.5 先后发生6.

8、7.2 7.7 7.9 7.1 7.3 先后发生7.

3、7.4 先后发生7.

8、7.1 先后发生7.

2、6.

7、 7.2 先后发生7.

6、7.2 7.0 8.0 死亡人数 4,000 8,064 15,621 2,199 1,541 1,382

98 242,000

41 743

309 80,000 (估计) 有无预报 无无无无无有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 有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 无短期、临震预报;

有中长期趋势判断 有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 无短期、临震预报;

有长期、中期预报 无临震预报;

有长 期、中期、短期预 报 无短期、临震预报;

有中长期趋势判断 资料来源:笔者根业卣鹁值墓俜绞推渌柿险矶. 表1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地震和预报情况简表 唐山地震预报和松潘、平武地震预报有 密切联系.1976年 6月,四川省政府发 布了地震短期预报. 国家地震局调集包括 北京、河北在内的地 震观测伍入川,捕 捉临震信息.这在客 观上削弱了 「京津唐 渤张」 的监测力量.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2008年8月号 总第一八期

106 经济、社会 与传媒 后,华北及渤海地区的大地震活动确 实活跃起来,七省 (自治区、直市) 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强烈地震的袭 击或波及.不久,地震工作者和地方 政府成功地对辽宁海城地震作出了预 警. 1974年底,渤海地区协作组工作 围内出现地下水、动物行为等多项 宏观异常现象.辽宁省委决定,防震 工作由省委直接指挥bl.1975年1月16日,震前二十天,国家地震局发出 了 「辽东半岛地区,特别是辽宁南 部,可能孕育&

一次较大地震」 的短 期预报.2月1日后,营口、海城两县 交界出现了类似邢台地震的小震密集 现象.2月4日凌晨,省地震办公室向 省委、省政府提出明确的临震预报意 见bm.2月4日上午10时30分,省政府 向全省发了电话通播,发布了临震预 报.工厂停工,集会取消,救援待 命.当时正值严冬,政府命令 「人离 屋,畜离圈」 .当晚7时36分,强烈地 震在海城发生.这些地震预警大大减 轻了人员伤亡.根钡厝丝诿芏群 邢台、通海、唐山三次地震的平均伤 亡率推算,如不设防,地震将造成 50,000人以上死亡bn,而海城地震实 际造成1,300多人死亡. 海城式的地震预警,不是孤例. 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的强震 又一次被成功预报bo.龙陵地震包括 两次强震,震中烈度达9度,毁损房 屋约42万间;

因防在先,死亡仅 98人.1976年11月7日,地震工作者还 成功预报了四川盐源―宁蒗间的6.4级 地震bp.中国地震预报,在1970年代 进展迅速, 「地震预报的研究」 被中科 院列为文革困乱时期仅有七项 「难得 的科研成就」 之一bq. 就在龙陵地震被准确预报之时, 地震工作者正在全力捕捉另外两次可 能的大震――即三个月之内发生的震 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和松潘、平武大 地震.唐山地震预报和松潘、平武地 震预报有密切联系.1976年6月23日, 四川省政府以正式文件,发布了该地 区的地震短期预报.国家地震局调集 包括北京、河北在内的地震观测伍 入川,捕捉临震信息.这在客观上削 弱了 「京津唐渤张」 的监测力量br;

而 四川发布短期预报后出现的地震恐 慌,又使首都圈的地震短期和临震预 报变得十分棘手. 唐山大地震前,唐山已在地震工 作者的监测围内,但他们监测的焦 点是北京.1976年

5、6月,北京以东 地区异常现象日趋明显,引起北京市 地震工作者的警觉bs,作出了 「从今年 下半年起,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趋势 背景正在加强」 的判断,并向国家地 震局告急.7月26日,国家地震局分 析预报人员与北京市地震会商,未 达成一致意见.在首都圈地区,能否 公开发动群众防震,成为问题的关 键.会商时有人以四川已经出现动荡 为由,认为北京的预报要慎重.7月27日,国家地震局领导取预报人员 汇报,决定用一周时间作准备,圈出 危险区,派伍去 「抓地震」 .但仅 十几小时后,7.8级地震就在唐山发生 了bt.未能预警的唐山大地震,结局 极为惨烈.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 重伤,一座工业城市毁於一旦. 当唐山地震发生时,已经作出短 期预报的四川地震却迟迟未至,成都 平原动荡加剧.8月6日,四川省发出 时间点更精确的临震预报.8月16日、 23日,两次大地震在松潘、平武相继 发生.这是继海城、龙陵地震后,又 一次出色的地震预报.但它不是一次 成功的地震预警――防震避震造成人 员伤亡,损失巨大ck. 1976年7月,国家地 震局分析预报人员与 北京市地震会商, 在首都圈地区,能否 公开发动群众防震, 成为问题的关键.会 商时有人以四川已经 出现的动荡为由,认 为北京的预报要慎重. 在地震预警

107 问题的背后 从唐山地震后到汶川地震前,中 国再没有发生过死亡超过800人的地 震.这三十余年间,破坏性最大的两 次地震,分别是1988年云南澜沧、耿 马地震和1996年云南丽江地震.这两 次地震 , 有正确的中长期趋势判断,但前者没有作出短期和临震预 报,后者作出了短期预报却没有作出 临震预报cl.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 地震在没有预警的状况下突然爆发. 二 地震科学:进步? 止步?退步? 地震科学是地震预警的基础条 件.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的三十二年 间,中国地震科学界做了甚麽?地震 预报研究有没有进展?期间又遭遇了 何种困难? 「1966至1976年」 、 「1977至2007年」 对中国地震预报而言是迥然不同的两个 历史单元.前一个单元恰与文革重叠, 后一个单元正逢改革开放.文革后, 总结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教训时,人们一 度把原因归於政治,认定 「四人帮」 及 其党羽严重破坏干扰了监测预报cm. 改革开放初, 「唐山地震未能做出短临 预报,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地震规 律的认识还很差」 才成为官方表述cn. 1990年代后,随&

高新技术在地 球科学中的应用,特别是空间对地观 测技术和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地 震科学水平有了飞跃的提升co.国家 数字地震台网於2000年通过国家验收. 总投资近二十三亿人民币的中国数字 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在汶川地震一个月 前的2008年4月11日刚刚通过验收cp.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的三十二年 中,中国地震局的工作方针和地震预 报体制也进行了调整.除了地震预报 外,地震部门加强了工程地震工作, 承担了大批建设项目的工程地震任务, 并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cq. 此外,地震预报开始被严格管理 和控制.在 「把地震预报纳入法制轨 道」 的理念下,从1977年颁布 《国家地 震局关於发布地震预报的暂行规定》 、 1988年颁布 《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到1998年颁布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cr, 均对地震预报做了一系列约束.1988年 的规定甚至要求 「涉及地震短期和临 震预报水准的宣传报导、写实的文艺 创作,在发表前应徵得国家或省级地 震部门的同意.」 cs 文革十年期间发展起来的群测 群防地震预报工作,受到大规模整 顿.唐山地震后,全国有群众测报点 30,000余个,业余测报人员20万人. 群策群防伍被认为 「科学性不足」 , 在1979年后开始整顿,到1980年底, 群众测报点降到5,000多个,业余测报 人员锐减到20,000人ct. 由於 「法制」 、 「科学」 是这一时期 的主题,此前许多事物均成为 「改革」 对象.然而,究竟应当如何评价1966 至1976年的中国大陆地震预报?那一 个地震 「高潮幕」 所累积的经验和教 训,对此后的地震科学发展有何种意 义?对此,地震科学家张国民等人认 为,这一时期是地震预报事业空前发 展的时期,它奠定了地震监测手段和 预报方法的基础.但由於对地震孕育 的情况不十分清楚,目前人们还很难 分清构造运动、地震孕育和部分干扰 所呈现的前兆异常的区别和联系,也 无法确认一一对应地震的前兆异常和 地震活动性异常.因此, 「目前的经 验性预报思路很难使目前的地震预测 水平有质的提高,更不可能通过它取 得地震预报的全面突破.」 dk学者吴忠 良写道: 「地震预测中一些经验和掌 文革后,总结唐山大 地震的惨痛教训时, 人们一度把原因归於 政治,认定 「四人帮」 及其党羽严重破坏干 扰了监测预报.改革 开放初, 「唐山地震未 能做出短临预报,根 本的原因是,我们对 地震规律的认识还很 差」 才成为官方表述.

108 经济、社会 与传媒 握这些经验的专家,是目前的计算机 所无法取代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是,如何使这些经验变成可继承、可 重复、可发展的知识体系.」 dl 唐山地震后的三十余年中,中国 地震预报陷入混沌的状态.其某些方 面在迅疾发展,某些方面裹足不前, 某些方面在退步. 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被 认为是新的地震活跃期到来的标志. 1990年,国家地震局强调 「90年代很 可能是我国大陆强震多发的时期」 dm. 实际情形是,1990年代的地震活动, 并未达到1966至1976年的强烈程度. 影响较大的地震分别是:1996年云南 丽江的7级地震,以及1996年南黄海 6.1级地震 (上海有震感) 和1998年张北 6.1级地震 (死亡41人) .这三次地震均 无短期和临震预报. 从1996年起,盖勒 (Robert J. Geller) 等人在 《自然》 (Nature) 、 《科学》 (Science) 等杂志上连续发表文 章,认为 「处於自组织临界状态的大 地,任何一次小地震都有可能灾变为 一次大地震」 ,因而地震不能预报.随 即有人针锋相对发表反驳文章,在国际 地震学界爆发激烈争论dn.许多人认 为,即使能对地震作出正确的中长期预 测,短期和临震预报还是不可能的.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唐山地震 后的三十年来,中国地震工作者仍作 出了二十余次较为成功的短期、临震 预报do.收吆耸,它们包括:北 京小汤山1990年9月22日4级地震dp;

青海共和1994年2月16日5.8级地震dq;

云南省孟连县中缅边境1995年7月12日7.3级地震dr;

四川甘孜白玉―巴塘 1996年12月21日5.5级地震ds;

新疆 伽师1997年4月6日6.3级、6.4级地震;

四川宁蒗1998年6.2级地震dt;

辽宁岫 岩―海城1999年11月29日5.6级地震ek;

云南大姚2003年7月21日6.2级地震、 10月16日6.1级地震el;

甘肃民乐2003年10月25日6.1级地震em等.这些预报的 成功,仍得益於经验性预报方法.其 中小汤山地震,在地震界亦称 「亚运 会地震」 ,震中距亚运村仅十公里, 发生在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前数小时, 对它的预报,意义非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