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9-10-08
9月1 6日,临桂县南边山乡农民把新出土的淮山摆成象征成功的 V 型.

南边山乡是桂北最大 的淮山生产基地,种植淮山1万多亩,亩产值可达2万元,产品远销闽、粤、港、台等地. 李辉朝/摄 近日,记者来到宾阳县南阳村, 干净的水泥村道边,是连片的桑树 园,不远处一栋栋立面青砖房屋,都 彰显着南阳村这几年种桑养蚕带来的 变化. 南阳村是宾阳县最早种桑养蚕的 专业村之一.据了解,南阳村现有桑 园面积450 亩,户均达7亩左右.2012 年,全村人均收入

8387 元,其 中种桑养蚕实现人均收入 7820元.农 户何翠兰说,今年

3 月份以来,她家 每批蚕茧都能卖到 3000元左右,头一 批产茧卖出 3700多元.她给记者算了 一笔账,她家一个月能卖两次产茧, 每月收入就有 6000元左右,高过她在 外打工的

3 个儿女中任何一个人的收 入.一个月卖两次蚕茧,如此短期就 能进入市场,这都要靠村里建起的小 蚕共育室.小蚕共育是将小蚕饲养至

3 龄或

4 龄后,再分发给蚕农饲养的 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省劳动力、省投 资、省蚕房、省桑叶及蚕茧产量高、 质量优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养 小蚕难的问题. 近年来,宾阳以优化农业结构为 中心,通过强化政策引导、项目扶 持、科技支撑和示范带动,大力发展 种桑养蚕产业,在古辣、大桥和甘棠 镇主要蚕区建立 三高 蚕业示范样 板区和小蚕共育、蚕沙无害化处理、 方格蔟营茧、伐桑机械及微耕机械应 用示范点,推动桑蚕生产新技术在全 县迅速推广普及.据统计, 三高 示范基地每亩桑园产茧量达

203 公斤,亩桑产值 7860元,基地蚕农人均 收入 8250多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宾阳全县桑园 面积 16.2 万亩,产茧量 2.6 万吨,蚕茧产值9.8 亿元,方格蔟应用率55%,小蚕共育率 56%. 宾阳: 种桑加养蚕 收入胜打工 本报实习生 罗华飞

本报记者 陈静9月1 0日,南宁市邕宁区团阳村那陶坡那陶小学的全部学生,都收 到了一份美好的中秋节礼物,广西红十字基金会、广西绝特投资有限公 司向那陶小学捐赠了9 0套总价值1万多元课桌椅一批,解决了该校课桌 椅严重不足的问题. 本报通讯员 黎思思

本报记者 周映/摄10 前柑橘一度濒临 崩盘 的水果大县全州,经过多年科学应对,水果产业重振雄风.目前全县果树面积 33.14 万亩,农民人 均拥有半亩以上果树;

产量 22.84 万吨,产值

5 亿多元.另外,全县 还有银杏、板栗

10 万亩,金槐

12 万亩. 全州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 主任宋堆连介绍说,与其他地方一 样,10 年前全州县柑橘产业曾经历 黄龙病、严重霜冻和卖果难、果园 失管等严重危害,柑橘生产从顶峰 跌落谷底;

在困难面前,县委、县 政府提出科学应对,确保水果产业 健康发展.从2003 年开始,县里对 柑橘黄龙病实施综合治理,对残败 柑橘园进行更新改造,前后共砍除 黄龙病柑橘树

265 万株,总面积达 4.1 万亩,砍除残败老柑橘 3.67 万亩,新种良种柑橘 8.72万亩. 在重振柑橘产业过程中,他们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科学调整品种 结构.2009 年开始实施柑橘标准园 创建,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测土 配方施肥、 三避 技术等,取得 很大成功,现已通过国家验收,成 为国家农业部首批柑橘标准园.在 金橘和砂糖橘种植上,引导果农推 广冬季树冠覆膜防寒技术,解决鲜 果留树过冬问题,提升了柑橘的经 济价值. 注重品种选择和因地制宜种植,使全州县水果产业已经形成地 方特色并具有相当规模.永岁、庙 头等乡镇种植柑橘,两河、蕉江等 乡镇种植李,凤凰等乡镇种植梨. 目前,全州县已成为全国柑橘生产 基地和广西水果大县,形成了以南 丰蜜桔、早熟温州蜜柑、脐橙和葡 萄、梨、李为主,多种特色水果共 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全州: 科技破危局 水果振雄风 杨忠平 蒋小维 文/图 谷南庄,是上林县当地有名的 养猪专业村,全庄

115 户人家,年 出栏

100 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就达

29 家.很多人可能会想象,那肯定是个人畜混杂、臭气熏天的村庄.9 月15 日,记者走进谷南庄感 受到的却是 另一种 景象:坐落 有序的农家院落,房前屋后干净卫 生,空气清新宜人. 生猪养殖一直以来都是谷南庄 的主打产业.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 扩大,环保问题曾一度困扰谷南人.2002 年,谷南庄在县畜牧部门的帮助下,决定在做好养猪产业 发展的同时,设立固定养殖小区, 实行人畜分离,生态养殖. 谷南庄申请成立了两个养猪合 作社,养殖场全部建在离村

100 多 米以上.合作社要求各养殖户及时 对畜禽排泄物收集、贮存,减少排 泄物随意堆放、排放的现象,通过 全面开展养殖场环境卫生整治、标 准化改造、粪污综合治理、沼气配 套、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基本实现畜禽清洁生产.由于环境 的改善,猪自身的免疫力提高,生 病率大大降低,生长速度更快,降低了养殖成本.2012 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4600 多元. 从去年起,谷南庄通过自筹和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

100 多万元,建 设自来水饮水工程,硬化环庄道路

700 多米、庄道

1300 米,建设排水 暗沟

1000 多米,安装路灯

7 处,配置100 多个垃圾桶,并建起功能齐 全的文化室、标准灯光球场和公共 厕所.在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环境 卫生理事会等制度的规范下,村容 村貌焕然一新. 上林: 养猪有小区 人畜两分居

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李嘉星

9 月10 日至

9 月12 日,自治区 气象局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完成了广 西北斗卫星通信终端部署,并配合 完成了田林县的两个自动站的建设,目前已投入试运行.紧接着我 区将有

8 个小站陆续铺开建设. 我区地理环境复杂,在偏远山 区、中小河流域、海岛等地区移动 信号难以完全覆盖,而这些地区往 往是山洪、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 害频发的高危地区.为解决在这些 地区工作的区域自动气象站、便携 自动站等综合观测设备的资料传输,需要采用北斗卫星作为主要通 信信道.北斗卫星通信终端是根据 气象部门对大气、海洋及空间气象 监测数据传输的需求而设计的、使 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进行气象观测 资料传输的终端设备.如果有紧急 情况发生,这些自动站就能够在无 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运行、采集数 据,并且自动定时上传数据. 这批小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 将大大提升我区气象部门的应急气 象保障能力,全力解决气象信息传 输 最后一公里 难题. 气象: 北斗自动站 八桂试运行

本报记者 周映本报通讯员 詹利群

2012 年10 月,福成镇红境 塘村改造中低产田项目紧锣密 鼓地启动了.为保证综合土地 治理的施工进度,北海地勘研 究院领导带领技术人员,每天 往返于北海至红境塘村之间,并进驻红境塘村 办公 .针对 方案中所确定的每一个钻孔孔 位,都坚持到附近勘察、翻阅 详细水文地质资料;

每定一条 渠沟边线,都向相关专业的人 员咨询.工程早一日完成,就 能让农民早一日实现增收的愿 望.短短的

10 来天,计划方案 全部完成. 接着,北海地勘研究院又 马不停蹄地组织施工人员和设 备进入现场.项目部的所有技 术人员自从进村施工,一直泡 在工地上,早上

6 点半干到傍 晚6点半,晚上加班也是常有 的事. 农民盼农业综合开发土地 治理多年了,时间再紧,工程 再难,也要坚持高质量标准.该院总工程师欧业成对自己及 施工人员提出严格要求:项目 质量有丝毫不合格的地段坚决 翻工重来.严格的管理制度让 质量优先 成为每名职工的自 觉行为,确保了每项工程都做 到分项合格、整体优良. 据了解,该项目有

6000 多亩易涝易旱土地要治理.从2012 年10 月18 日开工建设,到2013 年5月25 日完工,所完成 的19 条16689.1 米机耕路、15 条7801.4 米衬砌渠道、4100 米 输变电线路和

14 眼机电井、14 间井房均无一质量问题,得到 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的 高分 好评. 受强台风 尤特 影响,

8 月19 日平南县六陈镇

4 小时降雨量超 过100 毫米.崩塌、 滑坡、 泥石流 险情不断,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紧急关头, 六陈镇党委、 政府 迅速组织

200 多人逐户通知群众 撤离避让.地灾虽然损毁了

123 户241 间房屋,但该镇123 户720 名受威胁群众无一伤亡. 近日, 笔者在六陈镇采访时切身 感受到, 这次地灾 零伤亡 的背后, 六陈镇灵活调动镇、 村干部队伍, 全 面落实地灾防治共同责任机制, 在地 灾应急处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调度: 果断撤离转移 群众实现无伤亡

8 月19 日凌晨

5 时35 分, 接到 县国土资源局预警后, 六陈镇党委、 政府立即 启动防范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迅速组织镇、 村委、 国土资源所、隐患点监测员200 多人, 逐户通知群众撤离避让. 六陈社区环城路边的滑坡隐 患点, 监测员甘遇健收到地灾橙色 预警短信后, 立即通知全体村干部 会同国土所人员, 于6时10 分起开 始动员住户撤离.6 时30 分, 他发 现附近高切坡住户仍有两户人尚未 撤离, 立即上前动员, 安全撤离

15 人.7 时左右, 这两户村民的屋背 山体发生崩塌, 导致屋后墙体倒塌.

19 日早上, 灾情最为严重的 邦机村, 唯一的进村道路已全部堵塞, 有10 户村民的房子出现险 情,人员必须马上撤离.在撤离中,有部分人员不愿转移.村 民黄相然以母亲 病卧在床为由, 拒不撤离, 工作人员立马将老人的床铺拆除,并将老人抬出危险房屋,他家里的其他成员才跟着撤离.在 工 作人 员的果断处置下,邦机村有

4 户人家在房屋倒塌前 不到

10 分钟及时撤离出来. 当天晚上, 像这样的强制撤离在 六陈镇不同的灾害点同时进行着.8 月19日-29日, 该镇有224户共474间 房间受损, 其中225间完全倒塌.因灾 前人员撤离及时, 286人无一伤亡. 机制:政府主导打造 村、 镇两级安全网 我们地灾防治没有亮点, 都 是常规工作. 六陈镇镇长廖翠婷 一句不经意的 话,道破了该镇地灾 零伤亡 的玄机. 每年汛期来临,该镇第一时间利用广播、电视和海报等形式,把雨情、灾情和天气情况告知群众.在六陈社区刘慧群房屋附近的墙上, 笔 者看 到张贴着一张十分醒目的防灾警示牌.灾害隐患点的名称、位置、防灾措施和责任人、 监 测人 及联系方式一目了然. 对已查明的隐患点和危房, 该 镇实行专人监测.全镇有高切坡住 户1141户, 受威胁 6308人.针对这 些情况, 镇政府组织镇、 村干部

250 多人, 对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 发 放明白卡 1141份, 发放镇政府制定 的高切坡住户地质灾害警示通知

1141 份, 实现了危房隐患通知在泥 砖瓦木结构户中的全覆盖. 对每一个地灾隐患点,镇政府做好防灾预 案,明确责任. 在该镇防灾预案 上,地灾防治责任单位、 责任人、 监测责任单位、 监测责任人、 预案组织实施单位均已明确.向受威胁住户发放的 防灾避险明白卡 , 告知群众预 警信号和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