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zqmzc 2019-07-29
目录第一部分 总则篇

第一章 全域旅游规划总则.

2 1.1 规划范围.2 1.2 规划性质.2 1.3 规划期限.2 1.4 规划原则.2 1.5 规划依据.2 1.5.1 国家法律法规.2 1.5.2 有关技术文件.3 1.5.3 相关规划及文件.4 第二部分 分析篇

第二章 全域旅游背景分析.6 2.1 宏观背景分析.6 2.1.1 国内背景分析.6 2.1.2 省域背景分析.8 2.1.3 市域背景分析.9 2.2 区域环境解读.10 2.2.1 自然地理环境.10 2.2.2 历史文化沿革.10 2.2.3 社会经济发展.11 2.2.4 旅游经济发展.15 2.3 全域旅游发展意义.16

第三章 全域旅游吸引资源分析与区域竞合.18 3.1 吸引资源分析.18 3.1.1 资源分类梳理.18 3.1.2 核心资源分析.20 3.1.3 资源开发评价.20 3.1.4 资源特色总结.21 3.2 区域竞合.21 3.2.1 区域竞合分析.21 3.2.2 区域合作举措.22 第三部分 战略篇

第四章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24 4.1 全域旅游解析.24 4.2 SWOT 分析.25 4.2.1 优势(S)25 4.2.2 劣势(W)25 4.2.3 威胁(T)25 4.2.4 机遇(O)26 4.3 痛点与短板分析.26 4.4 总体定位.26 4.5 形象定位.26 4.5.1 形象口号.26 4.6 发展目标.27 4.7 发展战略.28 4.8 发展模式.29 第四部分 规划篇

第五章 全域旅游空间布局.31 5.1 规划思路.31 5.2 总体布局.31

第六章 全域旅游顶层统筹规划.32 6.1 体制机制创新.32 6.2 相关政策支持.33 6.3 强化规划引导.33

第七章 全域旅游城镇体系规划.34 7.1 规划思路.34 7.2 旅游导向下的城镇体系.34

第八章 全域旅游景观风貌控制.37 8.1 城区景观风貌控制.37 8.2 镇区景观风貌控制.39 8.3 乡村景观风貌控制.39 8.4 景区景点景观风貌控制.40

第九章 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41 9.1 全域旅游集散体系.41 9.2 全域旅游信息服务体系.42 9.2.1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42 9.2.2 旅游标识系统.42 9.3 全域旅游交通服务体系.43 9.3.1 快速交通通达网.43 9.3.2 慢行交通漫游网.44 9.3.3 自驾游服务体系.45 9.3.4 交通服务设施提升.45 9.4 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体系.46 9.4.1 一个中心.46 9.4.2 三大支撑平台.46 9.4.3 四类智慧旅游示范.47 9.5 全域旅游便民服务体系.48 9.5.1 旅游厕所(全域旅游基本标准)48 9.5.2 邮政物流便民.49 9.5.3 旅游便民惠民.49 9.6 全域旅游安全服务体系.49 9.7 全域旅游行政服务体系.50 9.8 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体系.51 9.9 全域旅游防灾减灾体系.52

第十章 全域旅游环境提升.54 10.1 城乡生态环境.54 10.2 人文社会环境.54 第十一章 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56 11.1 三大重点产业融合.56 11.2 八大支撑产业融合.57 第十二章 全域旅游项目策划.60 12.1 城区.60 12.2 景区景点.60 12.3 特色小镇.65 12.4 乡村目的地.68 第十三章 全域旅游产品与产业要素提升规划.71 13.1 全域旅游产品策划.71 13.1.1 开发思路.71 13.1.2 开发策略.71 13.1.3 产品体系策划.71 13.1.4 四季产品开发.72 13.1.5 昼夜产品开发.73 13.1.6 新业态产品开发.73 13.2 游线规划.74 13.3 旅游产业要素提升.75 第十四章 全域旅游扶贫工程规划.77 14.1 规划背景.77 14.2 扶贫对象.77 14.3 致贫原因.77 14.4 扶贫目标.77 14.5 扶贫主体.77 14.6 扶贫原则.78 14.7 扶贫路径.78 14.8 扶贫模式.79 第十五章 全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80 15.1 旅游市场需求分析.80 15.1.1 旅游市场新需求.80 15.1.2 专项客源市场需求.80 15.2 市场定位.81 15.3 市场预测.82 15.4 营销理念.83 15.5 营销体系.83 第十六章 全域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5 16.1 自然环境保护规划.85 16.1.1 规划目的.85 16.1.2 规划原则.85 16.1.3 保护策略.85 16.1.4 保护内容.86 16.2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7 16.2.1 规划目的.87 16.2.2 规划原则.87 16.2.3 保护策略.87 16.2.4 保护内容.88 第五部分 行动篇第十七章 全域旅游保障体系.93 17.1 政府重视.93 17.2 人才保障.93 17.3 技术保障.93 17.4 质量保障.93 第十八章 全域旅游行动计划.94 18.1 行动目标.94 18.2 行动纲领.94 18.2.1

1 大核心.94 18.2.2

5 大重点.94 18.3 近期工作任务.94 18.4 规划项目库.109 附表.117

1 第一部分 总则篇2

第一章 全域旅游规划总则 1.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铜川市耀州区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

1482 平方千米(北纬 34°54′38″,东经108°58′30″). 规划区含

3 个街道办事处(永安路街道、天宝路街道、锦阳路街道),8 个镇(董家河镇、 孙塬镇、关庄镇、小丘镇、照金镇、瑶曲镇、庙湾镇、石柱镇),12 个社区,117 个行政村. 1.2 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指导铜川市耀州区全域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3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18―2025 年,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在不同期限内,依据区域 旅游发展基础和潜力,确定不同的开发重点、主题产品及建设项目,依次推进,逐项实施. 近期:2018―2020,全域旅游发展阶段;

中期:2021―2023,全域旅游深化阶段;

远期:2024―2025,全域旅游提升阶段. 1.4 规划原则

(一)全域统筹与优先发展相结合 以全域发展为出发点,统筹自然与文化资源,统筹村落与城镇,统筹产业参与与支撑发 展,统筹居民、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关系,使全民享受发展旅游带来的良好效益.同时,在 全域统筹发展旅游过程中,对资源特色鲜明、区位条件优良、综合利用条件好的区域,如照金 镇、孙塬镇等进行优先重点发展,打造区域核心吸引物,成为区域核心支撑,并带动周边区 域发展.

(二)资源取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 在耀州区全域旅游开发建设中,应始终坚持资源取向与市场导向并重,以旅游资源为基 础,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从旅游市场的需求出发,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游客容量,充分 发挥旅游的综合价值,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要素的基础性配置作 用.

(三)大众旅游与小众旅游相结合 针对发展要求划定不同的功能片区,在广大的乡村、城镇等生态保护等级稍弱的区域开 展丰富多样的大众旅游,满足各个人群的旅游需求;

在森林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等级较高 的区域开展以小众旅游为主的旅游活动,通过多元化、多层次旅游项目设置、旅游活动体验、 旅游氛围营造,满足大众需要,适应小众需求.

(四)休闲度假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耀州区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不仅需要提供休闲娱乐、游览观光、户外运动等方面的旅游 产品,还需要突出区域的红色教育与生态科普功能,在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同时提升游客对 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及爱国情怀的认知和重视,实现寓教于乐,挖掘旅游产品内在文化价值. 1.5 规划依据 1.5.1 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8月28 日第三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 年8月27 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年12 月25 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年4月25 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4月24 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 年4月24 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 年4月24 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7月2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7月2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 年7月2日修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6月27 日修正 1.5.2 有关技术文件

(一)国家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1999 年1月5日颁布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年10 月26 日颁布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年11 月26 日颁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002 年4月28 日颁布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知》2002 年7月15 日颁布 《旅游规划通则》2003 年2月24 日颁布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 年2月24 日颁布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2003 年2月24 日颁布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2003 年4月1日颁布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和管理办法》2005 年1月7日颁布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2005 年7月6日颁布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2006 年5月25 日颁布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2 部分:旅游休闲符号》2006 年8月4日颁布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 年9月6日颁布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2008 年2月3日颁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8 年12 月11 日颁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 年12 月1日颁布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0 年12 月24 日颁布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 修订)》2011 年1月8日修订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2011 年1月14 日颁布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

1 部分:通用符号》2012 年12 月31 日颁布 《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2013 年2月2日颁布 《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 年)》2013 年2月18 日颁布 《国土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2013 年5月8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修订版)》2013 年12 月7日颁布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 导意见》2014 年4月25 日颁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2014 年6月4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 年7月29 日修订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 年8月9日颁布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2014 年12 月26 日颁布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 年1月10 日颁布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5 年2月1日颁 布 《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2015 年4月6日颁布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2015 年4月29 日颁布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5 年6月8日颁布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 年7月1日颁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2015 年7月30 日颁布 《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2015 年8月1日发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 年8月4日颁布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 年9月11 日颁布 《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 旅游+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 年9月18 日颁布 《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土部、住建部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2015 年11 月25 日颁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6 年1月27 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6 年2月6日修正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评价标准》2016 年3月30 日颁布 《农业部等

14 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6 年7月8日颁布

4 《旅游安全管理办法》2016 年9月7日颁布 《 十三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 年12 月7日颁布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2017 年5月17 日颁布

(二)省级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2004 年8月30 日颁布 《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06 年8月4日修订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指导意见》2007 年3月16 日颁布 《陕西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2007 年3月16 日颁布 《陕西省农家乐旅游管理工作指导意见》2007 年3月30 日颁布 《陕西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8 年5月29 日修订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2009 年6月26 日颁布 《陕西省重点镇建设标准》2011 年3月11 日颁布 《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2015 年11 月19 日修订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2016 年10 月20 日颁布 《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2017 年8月4日颁布 1.5.3 相关规划及文件 《陕西省旅游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2016-2020)........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